脓肿nóngzhǒng机体组织因发炎而部分坏死、分解形成的脓液在局部积聚而成的肿块。 脓肿abscess组织或器官内形成的局限性脓腔。由化脓性炎症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局部外科感染。各种动物均可发生,临床上有浅在性脓肿与深在性脓肿之分。前者常发生于皮下结缔组织,筋膜下及表层肌肉组织。初期稍高于皮肤表面,局部增温,坚实,剧痛。以后肿胀界限清晰,局部开始软化并出现波动;后者多在深层肌肉、肌间、腹膜下及内脏器官,局部肿胀增温不明显,但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可出现炎性水肿,有痛感和指压痕。粗针头穿刺可抽出脓汁。宜消炎、止痛,促进炎症产物的消散吸收;加快脓肿的成熟和行手术疗法(脓汁抽取法、脓肿切开法、脓肿摘除术)。 脓肿abscess急慢性炎症过程中在组织、器官或体腔内有局限性脓液聚积,四周有完整的腔壁,叫脓肿。可为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后期表现,亦可由远处原发感染灶经血流或淋巴转移而来,亦可为他处积脓沿某腔隙流注而致。临床表现与脓肿性质、部位有关:急性感染而致的脓肿可有明显炎症反应与全身症状;结核所致脓肿可仅有局部功能障碍表现。治疗:急性炎性脓肿需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切开排脓;慢性与转移性脓肿需分别病因用药,切开脓肿需与原发灶同时进行治疗。 脓肿急性感染后组织或器官由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并有一完整脓壁。浅表脓肿局部隆起,有红、肿、热、痛及波动感;深部脓肿局部有疼痛及压痛,穿刺可抽到脓液,伴有发热,食欲不振和白细胞增高。治疗原则是切开引流。 脓肿abscess是化脓性炎症组织崩解、液化形成脓液集聚的腔。脓液内有大量坏死的嗜中性白细胞,腔壁为肉芽组织。 脓肿 脓肿脓肿是以组织或器官的局限性坏死,形成空腔,腔内充以脓液为特征的一种化脓性炎症。引起脓肿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由化脓菌如葡萄球菌等引起。致病菌沿体内管道如毛囊、汗腺导管、支气管、胆管、尿道、输尿管以及血道、淋巴道等侵入组织或器官,在局部引起强烈的刺激和损伤而引起脓肿。一般脓肿的形成是致病菌侵入后在局部繁殖,引起大量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渗出、集聚,以及局部组织坏死;中性多形核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消化坏死的组织,形成空腔(脓腔),空腔内充有较粘稠的脓液。脓液内含有渗出的血清(脓清)、退化坏死的白细胞(脓细胞)和组织崩解、液化的产物。脓肿壁的组织呈炎症反应,并逐渐生出肉芽组织。在致病菌存在的情况下,脓肿壁不断渗出白细胞和脓清,所以这层肉芽组织称为生脓膜。脓肿内的蛋白溶解酶消化坏死和损伤的组织,使大分子分解成较小的分子而增加脓液的渗透压,这样就从四周的组织中吸收和渗进更多的液体,使脓肿内的压力增加。脓肿内的压力增加,就使脓液向周围较疏松或阻力较低的组织(如肌肉间隙等)内穿插成窦道或扩大脓肿,造成更大区域的损伤。如脓肿靠近身体表面或体腔,可向身体表面或体腔内溃破。为了避免脓肿扩展或破入体腔造成更大的危害,临床上用切开脓肿引流的方法使脓液排出体外。由于形成脓肿后已有较大的组织破坏形成脓腔,所以它常不能以单纯的吸收而修复,必须经过肉芽组织填补最后形成瘢痕组织而愈合。有时较大的脓肿长期存在,可形成纤维性包裹的囊肿,其内含有无菌性的液体。如脓肿形成窦道或溃破而经久不愈时,则成为慢性的窦道或慢性溃疡。 脓肿的种类和名称很多。有些是以病变部的组织或器官命名,如肺脓肿、脑脓肿、肝脓肿、肾脓肿、齿槽脓肿等。有些是根据病因、病理性质或以人名命名的,以下仅对这些脓肿作简单的解释和描述。 Bezold脓肿 颞骨乳突部因中耳炎而继发化脓性感染,穿破乳突尖部而在骨膜下形成的脓肿。它常有向颈部扩展的趋势,或引起颈部的蜂窝织炎。如穿破处在乳突尖端的内侧面时,则常在乳突-茎突下方形成脓肿。 Brodie脓肿 为发生于长骨干骺端的慢性局限性骨髓炎,常由毒力较低的葡萄球菌经血行感染所致。其病变为肉芽组织,周围有增生的纤维组织或骨组织包绕,附近的骨膜也可因受刺激而有骨质增生。 Douglas脓肿 指Douglas窝(子宫直肠窝)积脓。常继发于盆腔或腹膜的化脓性炎。 环形脓肿 角膜周边部的角膜组织发生的环形化脓性炎。系角膜外伤后继发毒力很强的细菌感染所致。 Thornwaldt脓肿 为腺样体脓肿。常并有腺样体增生。 粪脓肿 多发生于结肠及直肠的憩室内,系由于粪便存积继发感染所致。 尿性脓肿 由于尿道狭窄或损伤以致尿液外溢到组织内,以后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脓肿。 气性脓肿 通常为由产气荚膜杆菌、大肠杆菌等产气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脓肿。脓肿内含有气体。深部脓肿 通常指发生在筋膜以下的脓肿。 蜂窝织炎性脓肿 指脓肿周围组织中伴有蜂窝织炎者。 干脓肿 脓液被吸收后残留下的保持脓肿壁结构的病变。 急性脓肿 又称热脓肿。指新近形成的脓肿,其脓腔周围组织呈急性炎症反应,有时尚未形成明确的脓肿壁。有些虽已有脓肿壁,但都是新形成的肉芽组织,而无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 Delpech脓肿 即急速发生的脓肿,患者全身乏力,但很少发热。 迁徙性脓肿 细菌随血流或淋巴流到达远离原发性化脓性病灶的组织或器官内所引起的继发性脓肿 坠积性脓肿 由于重力关系,脓肿的脓液向身体低位处流注移行所形成的脓肿。 栓塞性脓肿 带有细菌的栓子随血流运行阻塞于小血管后,细菌在该处繁殖并侵犯组织而引起的脓肿。 脓毒血症性脓肿 脓毒血症时细菌经血行散布到全身,在多数器官内形成多发性的脓肿,又称败血性脓肿。当脓肿微小,散发性播散于全身多数器官时,称为粟粒性脓肿。 冷脓肿 冷脓肿一词用于两种情况: ❶发展缓慢,很少引起炎症征候的脓肿,这种脓肿又称慢性脓肿; ❷最常用于由结核菌所起的脓肿,又称干酪性脓肿或结核性脓肿,为脊椎结核的并发症。腰椎结核时,其液化的干酪样物质可流到两侧腰大肌(常称为腰大肌脓肿)至腹股沟,胸椎结核时可流注到后下纵隔,颈椎结核时可流到锁骨下窝或蔓延于咽后壁。这些局部集聚的液化干酪样物质并不引起局部的红、热、痛,故称为冷脓肿或无热脓肿。由于冷脓肿所含的物质不是脓液,所以不是真正的脓肿。Dubois脓肿 又称胸腺脓肿。为先天性梅毒婴儿在胸腺内发生的多发性坏死灶。实际上是增大并有中央坏死的胸腺小体,常呈多发性的小囊状,囊壁覆以鳞状上皮,腔内充以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 寄生虫性脓肿 由寄生虫虫体或虫卵所引起的脓肿,见于血吸虫病的虫卵结节和丝虫病的丝虫周围。这种脓肿常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故又称嗜酸性脓肿。在脓肿内常可找到致病的虫体或虫卵。 阿米巴脓肿 由溶组织阿米巴引起组织液化性坏死所形成的囊腔。囊腔内充以组织液化所形成的液体和破碎的组织碎片,肉眼观状如棉絮。囊壁为呈溶解或液化性坏死的组织,有少量或中等量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其组织的炎症反应一般较轻。在囊壁的组织中常可见溶组织阿米巴,而在腔内的坏死液化的组织中由于缺乏氧气所以看不到阿米巴原虫。阿米巴脓肿是阿米巴痢疾的并发症,常见于肝、肺、脑等器官。在肝内常为单发或少数几个较大的脓肿,且常因出血使囊腔内的坏死液化物质呈棕红色的污秽的破絮状。如肝脓肿穿破则可继发阿米巴性隔下脓肿等。阿米巴脓肿的病理形态是比较特殊的,但如继发细菌性感染时,则囊腔内容物中以及囊壁内都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和浸润。 无菌性脓肿 脓肿内培养不出细菌。常常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多为物理或化学损伤或注射不易吸收的油剂药物所引起。病变中炎症反应也不严重,且多为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反应。 血性脓肿 又称出血性脓肿,是由渗出的血液形成的脓肿。 Monro脓肿 为表皮浅层内由局限性中性粒细胞的碎片堆集而成的小灶。见于牛皮癣的早期病变。 Patrier-Darier微脓肿 蕈样霉菌病时在表皮层内由瘤细胞局限性堆集所形成的小病灶。 肉质样脓肿 这不是脓肿,而是关节的硬纤维肉瘤。 ☚ 噬神经细胞现象 实变 ☛
脓肿 脓肿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因感染而发生组织坏死和液化,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并有一完整脓壁者,叫做脓肿。一般由化脓菌引起,偶可因刺激性药物等破坏组织而产生。常见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脓肿有脓疱、疖、痈等; 肌组织脓肿为深部脓肿;器官脓肿有脑脓肿、肺脓肿、肝脓肿、肾脓肿等;体腔脓肿有脓胸、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等。 细菌感染后是否形成脓肿,主要根据致病菌性质和组织类型而定。如葡萄球菌在组织中很少扩散,很快在局部引起炎症反应而成脓肿;而链球菌则与之相反,在脓肿未形成前即向四周扩散。又如在皮下组织,腹膜腔及实质性器官中,软组织因炎症反应易从各方面包围病灶组成肉芽组织壁而形成脓肿;而脑膜、尿路及支气管则无此项性能以局限感染,所以可长时间保持为表面或间质感染。细菌感染后局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和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并释出多量蛋白酶。后者分解坏死组织。脓液即由组织分解产物、渗出物、白细胞和死亡的细菌所组成。脓液周围为脓腔壁,由未坏死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炎症组织所组成。 脓肿的临床表现随部位不同而异。浅表脓肿有典型的红、肿、热、痛的表现,有明显触痛。并有典型的波动感。检查波动的方法: 先在水平方向用左手食指轻按在脓肿的一侧,再用右手食指在对侧加压,左手食指即感到有冲动感并稍被抬起;然后改变成垂直方向重复检查,亦得同样结果。除局部症状外,还有发热、心跳加快、食欲不振、疲乏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加和核左移现象。肌层深部脓肿的表现可因深浅的程度、脓肿的大小、脓腔壁的厚薄而不同。部位越浅,红、肿、热就越明显。脓腔越大,壁越薄,波动越明显。一般说来,全身症状比浅部脓肿更明显。内脏或体腔脓肿随部位不同而表现迥异,但全身炎症反应更为剧烈。结核杆菌产生的结核性脓肿病程较长,一般无局部红和热,所以称为冷脓肿。脓液细菌普通培养无生长,但也可继发感染。 绝大多数脓肿随着脓腔壁逐渐变薄而经常在阻力最低处破溃排脓。软组织的、尤其是浅表脓肿,一般排至体表,内脏或体腔脓肿可破入相邻脏器或体腔,产生各种严重并发症。脓肿向血液扩散,可引起脓血症或败血症。极少数脓肿在病程早期由于机体抵抗力强,细菌毒力减弱而被吸收。有时脓腔壁逐渐增厚成一纤维组织囊壁而形成慢性脓肿,当以后机体抵抗力减低时又可继续发展和穿破。 浅表的软组织脓肿的诊断通常并不困难,但有时需和假性动脉瘤鉴别。除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外,通过穿刺抽脓可以确立诊断。穿刺针头应较粗,穿刺点选脓肿中央部。抽出的脓液需作细菌涂片和培养以及抗生素敏感试验。内脏和体腔脓肿的诊断常较困难,有时需借X线造影、超声波、核素扫描,甚至X线断层扫描等各种检查。 脓肿未形成前,应推测致病菌的种类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脓肿形成后,脓腔壁的纤维组织使组织液中的抗生素难以弥散入腔内,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任何脓肿,当脓液形成以后,原则上均应切开排脓。浅表脓肿切口应作在压痛最显著处,与皮肤纹理一致,脓腔需完全切开,但不可切到正常组织。深部脓肿的切口宜与神经血管的行走方向一致,以避免损伤。可先作一小切口,然后用止血钳插入脓腔并予撑开,探查脓腔后再逐步扩大。若脓肿极大,完全切开损伤组织过多,可在脓肿另一侧作一对侧切开,以利引流。内脏脓肿根据不同脏器和具体情况,处理虽有不同,但原则上不外乎穿刺抽脓引流,切开引流或切除术。体腔脓肿原则上是作引流。冷脓肿可在穿刺抽脓后注入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脓肿过大或有继发感染时,应切开引流。少数情况下也可施行病灶切除术。各种脓肿手术时取得的脓液均应作涂片和细菌培养。除抗菌药物和局部治疗外,对深部大脓肿或内脏或体腔脓肿的病人尚应予以适当的支持疗法。 ☚ 丹毒 淋巴管炎 ☛ 脓肿abscess
脓肿absc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