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表现主义电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表现主义电影

1919至1924年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中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目的是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表达人物内心恐惧、焦虑、爱和憎的情绪。主要作品有《卡里加里博士》等。

表现主义电影

表现主义电影

1919—1924年间出现于德国的电影流派。这个流派虽然并无明确的政治和美学纲领,但在创作上却有着较为一致的特征,即强调表现主观世界中的现实,揭示人物强烈而多少有些变态的心理活动。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较多地借鉴了戏剧、文学和绘画中的表现主义风格技巧,尤其在视觉形式上追求构图的非常规性和黑白光影的强烈反差。主要代表作品有罗伯特·维内导演的 《卡里加里博士》、《盖努茵》,弗里茨·朗格导演的 《疲惫的死》,保罗·莱尼导演的 《蜡人馆》 等。表现主义电影对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黑色电影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 先锋派电影   室内剧电影 ☛
表现主义电影

表现主义电影

1919—1924年间出现于德国的电影流派。这个流派虽然并无明确的政治和美学纲领,但在创作上却有着较为一致的特征,即强调表现主观世界中的现实,揭示人物强烈而多少有些变态的心理活动。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较多地借鉴了戏剧、文学和绘画中的表现主义风格技巧,尤其在视觉形式上追求构图的非常规性和黑白光影的强烈反差。主要代表作品有罗伯特·维内导演的《卡里加年博士》、《盖努茵》,弗里茨·朗格导演的《疲惫的死》,保罗·莱尼导演的《蜡人馆》等。表现主义电影对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黑色电影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 先锋派电影   室内剧电影 ☛
表现主义电影

表现主义电影expressionistic film

1919年至1924年间出现于德国的一个电影流派。他们将文学、戏剧和绘画艺术中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力图通过透视关系极度失真变形的布景,角度古怪的摄影,阴沉朦胧的照明,夸张虚假的表演,最大限度的风格化表现,强烈地表达人物内心的恐惧与焦虑、爱与憎的情绪。影片具有浓厚的神奇浪漫色彩和反叛意识,恶意的魔术师或超人成为影片中的典型形象,布景、光影等造型元素浓缩为几何形式,以表现死亡陷井般的世界。代表作品有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1920),影片通过一个疯人的眼睛看世界,表现了对战争的残酷性的谴责,对卡里加里博士所象征的权威的反抗。三位“狂飙社”表现派画家为影片设计的布景,对影片的视觉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其他著名影片有弗里茨·朗格的《疲倦的死》(又译《三生记》,1921)、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1920)、保罗·莱尼的《蜡人馆》(1924)。《蜡人馆》被视为该流派的最后一部影片。

☚ 超现实主义电影   实验电影 ☛
000012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