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脑膜炎球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脑膜炎球菌奈瑟氏菌的一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革兰氏染色阴性,肾形,成对排列,大小不一,无芽孢或鞭毛,抵抗力很弱,对湿热、干燥、寒冷、磺胺药及抗菌素等均很敏感。 脑膜炎球菌Neisseria wechselbaumi即脑膜炎奈瑟球菌。 脑膜炎球菌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属奈瑟菌属,是流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菌形呈肾形或豆形,直径约0.6~0.8μm。在患者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常成双排列(图)。在24小时后的人工培养物中,常出现衰退形态,菌体呈大小不一的球形,着色亦深浅不匀。很多菌株有多糖荚膜。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有血液、血清或腹水的培养基上才生长,最常用的是加热血液(即巧克力色)培养基。37℃经24小时孵育后,形成直径0.5~2mm浅蓝灰色、不溶血的光滑型菌落。产自溶酶。培养时,大气中加5~10% CO2促进生长。绝大多数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根据凝集反应和琼脂扩散试验等,可将本菌分成A、B、C、D、X、Y、Z、29E和W135等9个血清群。A、B、C群大多对人致病。人群中致病的菌群在不断变迁,我国流行以A群为主,近年也发现有的地区出现B群和C群以及1889、1890、1892、319等新血清群。某些国家的主要流行菌群已由A群转变为B群和C群,A群流行反而很少。本菌抵抗力极弱,对干燥、湿热、寒冷等均极敏感。室温中3小时死亡,55℃不到5分钟即被破坏。对磺胺、青霉素等很敏感。 脑膜炎球菌 ×1000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脑膜炎球菌的致病物质很可能是由其死亡或自溶后放出的内毒素所致。人类对本菌的抵抗力较大,感染后仅2~3%表现为脑膜炎,绝大多数呈鼻咽炎或带菌状态。患者及带菌者体内有群特异的杀菌抗体增高,能促进吞噬和溶菌作用。病后有免疫力,但不持久。流行性脑膜炎患者或疑似病人的脑脊液、血液或瘀血点可作为标本进行检测,带菌者主要采取鼻咽拭。因脑膜炎球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弱,最好作床边接种。接种至加热血液培养基后,置5~10%CO2环境中孵育,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进一步可作生化反应和血清凝集鉴定之。快速诊断可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后作涂片,用多价脑膜炎球菌荧光抗体染色后镜检; 亦可将患者脑脊液或血清标本与已知抗血清作对流免疫电泳。特异性预防可用脑膜炎多糖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 奈瑟菌属 淋球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