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鼻漏cerebrospinal rhinorrhea系指蝶鞍底及蝶窦被破坏致脑脊液由鼻流出而言。是临床上严重的并发性疾病。可由颅底外伤引起;亦可见于脑垂体及其周围肿瘤破坏蝶鞍底及蝶窦而致。脑脊液鼻漏还可并发脑膜炎等病,后果多严重。 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鼻漏脑脊液鼻漏是颅底的骨板和脑膜在鼻腔、鼻窦、中耳等处发生破裂或缺失,使颅鼻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交通,致脑脊液自鼻漏出。可引起脑膜炎反复发作。 其病因大约有80%的病例是由外伤及手术所引起,伤时立即发生者称为急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伤后经过一定潜伏期才出现者,为迟发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另有约20%的病例属于非外伤性,常为肿瘤,先天性畸形,骨质缺损,骨髓炎,脑积水等疾患所致。病变多在颅前窝,如筛骨筛板、筛窦上壁、额窦后板、蝶鞍底、蝶窦上壁。发生于颅中窝者,病变多在鼓室盖或乳突盖。颅后窝的病变较少,可能在乳突后壁,内耳道,耳蜗导水管等处。凡脑脊液经咽鼓管流入鼻腔者称为脑脊液耳鼻漏。 诊断并不困难,遇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此病: ❶外伤时鼻孔流出血性液体,其痕迹中心部呈红色而周边部色淡或无色,无色处干后不呈痂状。 ❷患者屡有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发作。 ❸在低头、用力、扣紧衣领、压迫双侧颈静脉时鼻漏流量增多。最后验证靠漏出液的葡萄糖定量分析,即葡萄糖含量在30mg%以上者可确定为脑脊液。单用定性分析法可因鼻腔分泌物中混有泪液或微量血迹而出现假阳性结果,应予注意。 颅鼻之间的瘘孔究在何处必须查明,否则不能制订治疗方案,因此,瘘孔定位是诊断的关键问题。鼻窦、颞骨、乳突等部的X线照片中是否有骨折、缺损、混浊、液平面等可供定位时参考。详细的定位法按历史发展有椎管内注射靛胭脂、美蓝、荧光素等着色剂,和24钠、74砷、99锝等放射性同位素,从鼻内各处所置入的棉片查其着色程度或放射量以判定瘘孔所在部位。例如鼻顶前部棉片着色表示瘘孔在筛骨筛板; 中鼻道棉片着色表示瘘孔在额窦; 鼻顶后部及蝶筛隐窝棉片着色证明瘘孔在后筛窦或蝶窦; 下鼻道后端棉片着色证明脑脊液来自咽鼓管。此外,鼻腔内喷用药物(磺胺粉,硼酸粉)法可以看到鼻腔脑脊液漏出所经的路线。最近有用导光纤维鼻内腔镜,可以看到瘘孔的部位、大小和形状,较为可靠。 应注意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个别患者可出现单侧大量鼻溢液的情况,但俯卧垂头位时流量不增多。葡萄糖含量低于30mg%,蛋白含量高于20mg%,可作鉴别。 治疗方法根据瘘孔位置不同而异,即使瘘孔位置相同,也要按不同流量、不同病因和病情采取不同的措施。轻度急性外伤性和手术所致脑脊液鼻漏可试用半坐位,限制饮水量,禁止擤鼻等降低颅压措施,结合抗生素疗法,密切观察,待其自愈。伴有脑损伤,气颅症等应由神经外科治疗,以便同时处理。迟发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鼻科手术所致的脑脊液鼻漏,以及瘘孔在筛窦、蝶窦、鼓室、乳突等处者由耳鼻咽喉科治疗为宜。瘘孔不明的脑脊液鼻漏也可先由耳鼻咽喉科行鼻部手术探查治疗。 瘘孔位于筛骨筛板者,如果脑脊液溢流量不大,可在内腔镜下用药物烧灼法。如仍不愈,可行鼻内手术,用带蒂的鼻中隔粘骨膜,或中鼻甲粘骨膜修补。也可根据情况作鼻外切口行额筛蝶窦开放术,用肌肉及筋膜填塞修补。耳鼻漏则须根据耳部不同病情作相应的手术治疗。 ☚ 眶底爆折 鼻窦气压损伤 ☛ 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鼻漏cerebrospinal rhinorrhea病人鼻腔内有血水样或棕黄色或清水样液体流出,收集流出液送化验可证实为脑脊液。是由于颅底的骨板和脑膜在鼻腔、鼻窦、中耳等处发生破裂或缺损,颅内与鼻腔之间形成交通所致。多见于颅底骨折、手术损伤、先天性筛骨筛板或蝶窦骨壁缺损、颅骨骨髓炎、肿瘤、脑积水等。 ☚ 鼻溢液 鼻臭 ☛ 00007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