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急救基本技术
战场急救指阵地急救,即连和营范围内的急救。
根据战伤种类和病理,可以将急救技术归为包扎,抗窒息,止血,固定,搬运五类。
包扎 任何伤都需包扎。因之它是诸技术中最基本的。在战场使用手头现有的敷料能对任何部位伤作到初步良好的包扎,即不易松脱和不增重伤情,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但又是每个医务人员必备的基本功。
抗窒息 头面颈部伤、肺部伤和脑部伤常导致呼吸困难使伤员死于窒息。以往无确实窒息发生率统计。但头颈伤达15~18%,阵亡者中达45%;胸部伤员8~10%,阵亡中占19~25%。据此推测窒息发生率是不少的。国内外都将解除呼吸困难作为急救首位指征。战地急救措施有牵舌固定、开放性胸部伤的密闭包扎、气管插管和战地气管切开术等。
止血 包括压迫止血、止血带止血和(营救护所的)血管钳止血。按伤部发生率,四肢大血管出血的伤员不超过2%,但它是能很快致死的伤情之一。判断有无大血管出血或区别动脉静脉的出血,有时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夜间。以往的经验表明,有些不一定需要上止血带的伤员也给用上了,这是战时难以避免的事,止血带仍为不可少的装备。营救护所有责任复查上止血带的伤情,该取下者果断取下;可用止血钳止血者则改用止血钳止血;须继续使用止血带者,则要系上醒目标志,让团救护所优先处理。
固定 战伤四肢骨折率为10~15%,下肢又多于上肢。有些肢体大的软组织伤虽无骨折也需要固定。目的是防止并发伤和止痛。制式付木常不可得,要学会用代用品固定方法。
搬运 在各种地形自炮火中如何将重伤员移至隐蔽处是防止伤员再次负伤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保护抢救人员自己的手段。就是在暂时中止战斗状态,对一些部位伤的搬运法,也有不同的要求须要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