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

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

脑脊液(CSF)为无色透明液体,充满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有防止震荡、保护、支持、营养和转运代谢产物的功能。实验证实,悬浮在CSF中的脑重量仅有50~100g,而在空气中的脑重量则有1400g之多。
与血浆比较,脑脊液含有较低浓度的蛋白、K+、Ca++、尿素和糖,而含有较高浓度的Na+Cl-和Mg++,并有1~3个/mm2的单核细胞;比重为1.003~1.008。 脑脊液的总量变动于80~200ml之间,平均约为130~140ml,其中1/4贮于脑室系统,3/4位于蛛网膜下腔内。
脑脊液系由脑室内的脉络丛产生,平均每分钟可产生0.35ml (400~700ml/d)。动物实验证实,摘除脉络丛后即不见脑脊液的产生。从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于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汇合,经中脑水管引入第四脑室,并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汇合,继经正中孔至小脑延髓池,经外侧孔到达桥池,从而流布到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在脑部蛛网膜下腔内的流布较为迅速,而在脊髓周围的则较为缓慢。脑脊液流动途径中某处受阻,例如室间孔、中脑水管、正中孔或外侧孔因炎症、增生或肿瘤压迫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积水。
脑脊液主要由脉络丛上皮分泌或滤过产生,部分亦可自室管膜上皮分泌而来。在脉络丛和室管膜上皮与脑脊髓实质内的毛细血管之间存在着血脑脊液屏障(见“脑屏障”条),后者对脑脊液的产生以及成分恒定的维持有一定作用。
脑脊液主要通过蛛网膜粒和蛛网膜绒毛而被导入硬脑膜静脉窦内,另有少量由蛛网膜下腔内的静脉直接吸收,亦有少量进入围绕脑脊神经周围的淋巴管内。据认为,脑脊液之易于被转运至静脉内,取决于下述因素:
❶蛛网膜粒绒毛具有单向性,即只容许某些物质通过,而不容许

脑脊液循环模式图
1.蛛网膜粒 2.大脑大静脉 3.窦汇 4.小脑 5.小脑延髓池 6.正中孔 7.硬脊膜 8.蛛网膜 9.软膜 10.蛛网膜下腔 11.脊髓 12.延髓 13.第四脑室 14.脑桥 15.中脑水管 16.垂体 17. 硬脑膜 18.室间孔 19.蛛网膜 20.脉络丛 21. 蛛网膜下腔 22.软脑膜 23.侧脑室 24. 上矢状窦

逆转;
❷一般情况硬脑膜窦的静脉压低于脑脊液的压力(见图)。
脑脊液维持一定量,亦维持一定的压力,成人直立时腰部的脑脊液压力约为80~140cm H2O,在卧位时亦高于120cm H2O。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压力易随心跳、呼吸而有轻微变动。临床上根据脑脊液的回流与静脉的关系,常用Queckenstedt压迫颈静脉试验,以检查脑脊液的回流是否畅通,即: 用手指压迫颈静脉,此时脑脊液的回流被动受阻,在压力计上即显示压力升高;反之,如压力不改变,则预示脑脊液的循环受到障碍。
当颅内发生炎症、肿瘤、异物侵入、颅内出血、颅内血流流速改变、血管口径的变化、动脉静脉之间的平行紊乱、脑脊液生成速度的改变、神经组织总量的减少(如变性)、脑室系统阻塞、脑室系统与蛛网膜下腔的扩大、蛛网膜粒发生钙化、静脉窦血栓形成、颅骨骨折等情况时,均可引起脑脊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因此,在某些疾病过程中,对脑脊液进行检查,具有诊断上的重要意义。
☚ 脑脊膜   脑屏障 ☛
000003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