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核反应堆
脉冲核反应堆简称脉冲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核反应堆。它的主要特点是产生的中子通量(输出功率)呈脉冲式的周期性起伏,高峰时的瞬时中子通量可比通常的稳态核反应堆高出几个数量级。因此特别适合于需要短时间内有高强度辐照的场合,亦即主要用作辐射源,在医学上有广泛用途。
脉冲堆的输出功率起伏很快。通常其功率增长周期(即功率每增长e倍的时间)在ms或μs量级,脉冲的宽度仅数百ns或数μs。因此尽管瞬时中子通量可以很高,平均功率或积分通量并不高,一般不用作能源。
脉冲堆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稳态反应堆不同。在反应堆物理中,以KEff表示有效增殖因子,其含义是: 一个中子引起核燃料的裂变,释出裂变中子,经吸收、泄漏之后,还有Keff个中子在系统中引起下一代裂变。也就是Keff是裂变产生的有效中子数与引起裂变的中子数之比值。显然,KEff=1时,系统中的中子数既不增多,也不减少,这时称此系统是临界的; Keff>1时,系统内的中子数将不断增加,这时称此系统是超临界的;而Keff<1时,则系统内的中子数将不断减少,这时称此系统为次临界的。稳态反应堆开始运转后,经过一短时间的超临界状态,就转入临界状态。脉冲堆则是交替地在超临界状态和次临界状态下运行。
此外,脉冲堆实现超临界的原理也与稳态堆不同。核燃料裂变产生的中子大部分是裂变时立即释放的,称瞬发中子;小部分则是裂变碎片衰变时释出的,称缓发中子。稳态堆的功率增长周期主要由缓发中子的寿命决定,故功率提升较慢,易于实现反应堆的控制,称为缓发超临界。脉冲堆的功率增长周期则由瞬发中子的寿命决定,故功率提升很快,称为瞬发超临界。瞬发超临界若不加控制,就会造成失控事故(实际上原子弹就是一种不加控制的瞬发超临界装置),所以脉冲堆都是特殊设计的,使瞬发超临界很快过渡到次临界。
按引起裂变反应的中子能量划分,脉冲堆可以分为热中子脉冲堆和快中子脉冲堆。
热中子脉冲堆 其中发展较快的是TRIGA (Train-ing Research and Isotope Production Reactor of Ge-neral Atomic ),它是一种固体均匀堆,由铀氢锆(U-ZrH1.7)燃料慢化剂元件组成活性区,外面是水、石墨或铍反射层。这种堆既可稳态运行又可脉冲运行。其所以能脉冲运行,是由于燃料(235U)和慢化剂(ZrH1.7)是均匀混合的,所以具有很大的瞬发负温度系数。当堆在低功率下达到临界时,通过提出脉冲棒使功率陡增,而瞬发的负温度系数又迅速地使功率急剧下降,形成一个功率脉冲。TRIGA堆有各种型号,其中ACPR(环芯脉冲堆)主要用于脉冲运行,该堆的主要参数为:稳态功率300kW,脉冲的峰值功率1,200MW,峰值通量约2.5×1017n/cm2·s,235U装载量7.6kg。
TRIGA堆具有装料少,用途广,结构简单,造价便宜,异常安全(可以建造在人口稠密区),使用方便等一系列优点,所以是目前建造最多的一种热中子脉冲堆。这种堆可以稳态运行,中子通量较高,因此是一种良好的试验堆型,可以进行多种试验研究工作;又由于它可以脉冲运行,从而扩大了堆的用途。与医学有关的应用,主要包括:
❶生产中短寿命医用核素。除中央孔道可供生产高比放射性的核素外,在活性区与反射层之间有一个旋转样品架,可容纳许多辐照罐以进行均匀照射,用以生产比放射性均匀的医用放射性核素,如131I、198Au等。另外,因它的快中子通量较高,所以也适用于生产无载体32P等;
❷作为中子活化分析的中子源。对于生成超短寿命活化产物的样品,可以利用高通量的脉冲中子,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❸用于热中子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已取得满意的结果。方法是把含硼的物质注入患肿瘤动物的血液中,使之遍布肿瘤,然后利用脉冲热中子局部照射肿瘤,通过硼的(n,α)反应,在局部生成α粒子破坏肿瘤组织,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有两个优点:其一,脉冲中子强度高,大大缩短了辐照时间; 其二,因堆内γ线主要由裂变碎片和活化物质衰变放出,时间上滞后于中子,因此利用脉冲中子辐照时γ本底剂量相对比较低;
❹作为中子照相的中子源,可以进行一些动态过程的照相。因中子对含氢物质很敏感,曾有人设想利用中子照相作为诊断肿瘤的一种手段,并已有用中子照相检查骨髓癌的报道。
快中子脉冲堆 其核燃料有浓缩铀、铀钼合金及钚等。这种堆装料较多,脉冲宽度较窄,最初完全是由于发展核武器的需要而建造的,后来用途不断扩大。在放射生物学和医学方面,主要从中子通量、强度的观点,探讨辐射条件,如时间、温度、剂量波动对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美国的保健物理研究堆(HPRR)是专门从事辐射剂量学及放射生物学方面研究的快中子脉冲堆,其运行目的之一是估计和验证1945年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的原子弹产生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