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周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周青周青(1957— ) 王生洪主编 上海高等教育系统教授录(续)第204页 共1首 (词)清·周青 雨湿芳枝,风送小窗,绿暗如织。 无端细草连天,掩映做残春色。 轻烟漠漠,剩有几点昏鸦,绕林一片横云黑。 秋梦怯重寻,莫凭栏望极。 难觅。 绛唇红褪,腻脸香销,但成追忆。 缆系湖边,一笛渔舟消得。 可堪莺燕,一任老尽风流,斜阳影里空南北。 更甚处王孙,未归来金勒。 共1首 (词)清·周青 正凄凄,暮秋风紧,孤鸿嘹唳飞度。 征程不怕关山远,独影更谁为侣。 高绝处。 有几点、轻霜寒逼凌霄羽。 还栖别浦。 又衰草愁烟,荒芦映月,渔笛夜深语。 休教住,似此北来南去,严寒避却曾否。 天涯空有传书梦,惊断玉砧宵雨。 应最苦。 便倚遍,阑干九曲人何许。 恁时听取。 想弹鹊情怀,祝灯心事,都向翠眉聚。 共1首 (词)清·周青 月高寒,云掩敛,深夜独凝伫。 历落晨星,窗影淡将曙。 北风又拂晴檐,乱琼飞坠,浑不是,拥炉心绪。 恨难诉。 一任清漏通宵,凄凉对人语。 消尽冰魂,空逐乱流去。 不知春到谁边,只留梅影,伴冷落,闲门深处。 周青 周青亦题《孝妇周青》、《东海孝妇》。东晋志怪小说。干宝撰。原载《搜神记》卷十一。《法苑珠林》卷六十二引载。李格非等《文言小说》、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皆选录。是一则著名的孝妇蒙冤故事。叙写:东汉时东海郡有一孝妇,对待婆母非常孝敬。婆母过意不去,不愿“久累年少(指孝妇)”,于是自缢而死。其女反诬孝妇害母亲,并状告于官衙。太守不辨皂白,严刑拷打,孝妇不堪苦楚,遂被屈打成招。当时于公为狱吏,替孝妇据理辩冤,但太守不听,于公抱其狱词,痛哭于府,愤然而去。孝妇被斩后,郡中三年枯旱不雨。后来太守换任,新任太守究其大旱缘由,于公具诉孝妇冤屈,太守立即亲祭孝妇冢。于是大降喜雨,五谷丰登。据当地老人讲,这一孝妇名叫周青,她临死前,当众立誓:“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当行刑时,她的血变成青黄色,顺着旗竿逆流到顶端。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当时吏治的昏暗,表现了一个善良女子对于黑白颠倒、草菅人命的封建法制的控诉和反抗。小说文笔简约,用史传笔法,把周青蒙冤的情状写得可歌可泣。启笔先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以明事乃不妄也。接着便直叙孝妇之德,婆母自缢,小姑诬告,太守枉断,于公争讼等,秉笔直书,不事夸饰,叙事精简。展现了孝妇冤狱的实情真貌,暴露了酷吏断狱的昏聩凶残。史贵传真,作者所写周青冤狱,在封建时代是具有典型性的。下面作品转换笔法,孝妇誓言,蒙冤罹难,感天动地,誓言应验,血缘幡逆流,郡中枯旱,三年不雨。这里作者构设了极为奇警的情节,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把这一旷世的奇冤渲染到了极致,有力地鞭挞了封建酷吏,充分地表现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这一故事的本事在汉代已广为流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说苑》、《汉书》所记的东海孝妇事,但它们的主旨在于颂扬于公循吏之德,故而均不云其孝妇姓名。另一类是民间传说,《淮南子·览冥训》中的齐孝妇事,还有后来《后汉书·孟尝传》中的虞孝妇事和《晋书·列女传》中的陕孝妇事,此三事虽载于正史等书,但所据当和本篇的民间传说孝妇事类同。干宝先据史实录东海孝妇事,又据传闻记周青事。高明的是,作品把史实与民间传说巧妙的扭结在一起,亦虚亦实,虚实相生,并以传说中的冤血逆流与史载的枯旱三年相勾连,形成前呼后应之势,使全文脉意贯通,二者浑然成一体。此后这一故事历代都有繁衍,宋人王歆《孝子传》即直记周青事。元代王实甫、梁进之、王仲元曾先后编成《于公高门》杂剧。关汉卿的著名杂剧《窦娥冤》也是以此为蓝本,融入“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传说,结合时事,成功地塑造出窦娥的艺术形象。清代陈宝、王曦又作《东海记》亦脱胎于此,而推衍为传奇(戏剧)。 ☚ 杨伯雍种玉 孝妇周青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