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能量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能量流energy flow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断传递、转换的过程。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变为贮存于光合产物中的化学能,一部分用于自身的代谢消耗,一部分建成植物躯体。当植物被草食动物取食时,部分能量进入草食者营养级;当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取食时,部分能量进入肉食者营养级; 当动植物残体、排出物为食碎屑动物利用时,能量又从草牧食物链进入碎屑食物链。这种具有方向性的能量传递过程,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能源 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能流的动力。太阳通过辐射散发出巨大能量,其光能为3.8×1026焦耳/秒,相当于115亿吨标准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占太阳总辐射量45%的可见光(波长为0.4~0.76μm),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理辐射。照射在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受纬度、地形、气候等因子的影响,除极地和干旱热带外,地球上大部分时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为100~800卡/厘米2·日。因此,大部分生物圈输入的辐射量为109.5~146万千卡/米2·年。人为调控的农业生态系统除太阳辐射能外,还有以有机肥、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劳畜力、机械、机具、燃油等形式输入的人工辅助能。辅助能的输入可促进植物对辐射能的利用和动物、异养微生物对生物质能的转换,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能流基本模型


B. 生物量; I. 总输入能量; A. 同化能量;P.生产量;R. 呼吸耗能; U. 排泄能量; S. 储存能量; G. 生长;F. 未利用能量


能流路径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路径是:❶能量以日光形式进入生态系统,大约1%左右转化为食物能,其余以热的形式散失;
❷以植物净生产量(Pn)贮存起来的能量沿食物链经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逐级传递;
❸以动植物物质形式贮存在系统内,或进入碎屑食物链,或作为产品输出到系统外;
❹通过消费者和分解者有机体呼吸耗去的能量(R),以热的形式散失;
❺某些有机物质随动物迁移、水和风的携带,以及人为补充进入生态系统。能流基本模型(见图)是适合于任何生物层次(个体、种群或营养级)的“万能模型”。模型中Ⅰ表示总能量的输入,对自养生物来说是日光,对异养生物来说是食物,某些细菌和藻类能直接利用这两种能源。输入的总能量中,一部分为没有被利用的能量(F),如没有被植物固定的光能和没有被动物同化的食物。在输入的总能量中被同化的能量(A),用于呼吸作用(R)和生产(P)。生产能量(P)在植物中称为净初级生产,在动物中称为次级生产,是可以为下一营养级利用的食物能。生产能量(P)以多种形式存在,如用于生物体本身的生长(G),同化物(尿和粘液)的排泄(U),以及能量的贮藏(S)。因而,有如下的关系:

I=F+A,A=R+P


其中A与I之比、P与R之比是重要的生态学效率。
能流规律 生态系统是一种开放型的热力学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能量在生态系统各层次之间的传递、转换服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能量平衡 太阳辐射能进入生态系统后,在不同情况下转变为热、功或食物中的化学能; 食物中的化学能又可转变为动能、热能或新原生质中的化学能。能量不断改变着形态,在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交换。环境得到的能量即系统减少的能量。反之,环境失去的能量即系统增加的能量。
能量耗散与转换 能量在每一次传递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消散为不能利用的热能,使熵值增大。生物呼吸所释放的热能(见表)不能被生物再转化为其他形态的能量,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靠植物不断向太阳索取。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不断耗散,没有任何能量能百分之百地有效转化。生物有机体或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与同化不断引入负熵,通过呼吸排熵,以维持其高度有序的“低熵”状态或高“自由能”状态,普里高津(Pngo-gine)称其为耗散结构。


不同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水平的呼吸耗散

生态系统呼 吸 损 失 (%)
生产者草食动物初级
肉食动物
次级
肉食动物
门多塔湖
塞达湖泥沼
22.3
25.0
36.1
38.1
47.8
58.1
66.7
银 泉
萨勒特沼泽
57.5
77.5
56.1
77.7
82.5
81.3
61.9

能流分析方法 有统计分析、过程分析和输入输出分析。其步骤是: ❶确定对象和系统边界;
❷确定系统组分和相互关系,绘制能流线路图;
❸确定各种实物的流量和输入、输出量;
❹将不同计量单位的实物流量折算为能量;
❺进行能流密度、能流结构、能量转化效率的分析,绘制能流线路图。
能量流

能量流nengliangliu

能量在生态系统内各组成成分间传递和转换过程。简称能流。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不论大小、种类怎样,其中生物个体的生长、繁殖、运动都需要能量。最基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于植物体中。以植物为食的食草动物吃掉一部分植物,其中一部分被动物同化,未被同化的则以废物的形式排出体外; 食肉动物又捕食部分食草动物,同化一部分供自身维持消耗,并将废物排出。能量沿着食物链各营养传递。生态系统中主要有两种食物链,生食食物链 (牧食食物链) 和腐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生食食物链以食草动物吃植物开始,植物转化的太阳能就沿此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 腐食食物链以分解者生物利用动植物尸体和排泄物碎屑开始。这两种食物链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不同。如:河口、海湾生态系统,通过腐食食物链的能量流明显地超过了通过生食食物链的能量流,因为生物残体是能量输入的主要形式。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种类千差万别,但能流的基本规律却是相同的。
❶低效性:能量流在生物成分间传递服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能量内流与外流平衡,每次传递都有损耗致使各营养级生物所获能量迅速减少,其间传递效率能为5~20%,因此限制了食物链级数和高层次营养级生物的数量。
❷连续性:能量传递是单向的,能量的传递过程是耗能过程,所以必须有新的能源不断输入能量才能维持已有生物的生命活动。
❸可变性:生态系统从形成早期到成熟阶段,能量流输入输出比值由大于1降到1附近,即趋于能量收支平衡。

☚ 生态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000004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