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胶州秧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胶州秧歌

151 胶州秧歌

俗称“跑秧歌”。山东民间舞蹈。流传于鲁南胶县一带。它起源于背井离乡的农民沿途卖唱献艺活动,逐渐形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表演形式。胶州秧歌由“跑场”和“小戏”两部分组成。演员共有十人,是五对不同角色:鼓子、翠花(老年形象)、棒棰、扇女(青年形象)、小嫚(小姑娘形象)。跑场共分七个场子: “十字梅”、“大摆队”、“剪子股”、“四门斗”、“正挖心”、“绳子头”和“两扇门”。女性动作有柔韧性和线条美的特色,“三道弯”和 “扭断腰”具代表性。

☚ 跑十五   跑秧歌 ☛
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流传在山东省胶州、即墨、黄岛、胶南和高密等县市。原有“地秧歌”、“跑秧歌”、“三道弯”、“扭断腰”等名。它经历了由“小调秧歌”到“小戏秧歌”的发展过程,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表演时舞中有戏,戏中有舞,边歌边舞,声情并茂,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胶州秧歌的角色主要有翠花、扇女、小嫚、鼓子、棒槌五种。各角色性格特征为:翠花开朗大方,扇女温柔淑静,小嫚活泼俏丽,鼓子潇洒诙谐,棒槌英武矫健。


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女角的动作特色突出,影响广泛。它的主要特征是:姿态造型上的“三道弯”,动作上持续的拧、推、抻,节奏变化上的慢做快收。由于这些突出的特征,充分展现出东方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风韵。历代秧歌艺人在实践中总结出女角的舞蹈脚的动作“抬轻,落重,走飘”;身体的动作要“前仰后合两边弯”、“站着好像一炉香,扭起来恰似风摆柳”等,形象地概括了女角的动态特点。
胶州秧歌的伴奏音乐动感极强,能使人产生一种非扭不可的冲动。随着乐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演员的舞动也千姿百态,变化无穷。音乐和舞蹈互相激励,默契配合,产生出一种神奇的魅力,使观众进入一个美妙的情景之中,得到极大的满足。
☚ 鼓子秧歌   海阳秧歌 ☛
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

流传在胶县一带的一种小型广场秧歌戏的歌舞形式。山东几大秧歌之一。以优美抒情,柔韧舒展而著称。主要舞蹈为戏前跑场,场子有“十字梅”、“大排队”,“正挖心”等10余个。戏分本戏和外戏,本戏有“大离别”、“小安东”等,外戏有“双推磨”、“井台会”等40余部。有药大夫、鼓子、棒、翠花、扇花、小嫚等角色。其风格特点,以女性表演为突出,富有“九动,三弯,十八态”之曲线美。以“扭断腰”、“三道弯”的动律特点而闻名。起源于明代,约有4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专业舞蹈者运用其动律特点,发展创造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女性舞蹈。

☚ 胶东秧歌   胶县茂腔剧团 ☛
000030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