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胰致腹泻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胰致腹泻瘤

胰致腹泻瘤

胰致腹泻瘤又称Verner-Morrison综合征,腹泻低钾无胃酸(WDHA)或低胃酸(WDHH)综合征,致腹泻综合征,胰源性霍乱,血管活性肠肽瘤。胰致腹泻瘤起源于胰岛D1细胞,多数病例分泌的激素是血管活性肠肽(VIP),所以也称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瘤),但在小部分病例所分泌的激素证明是前列腺素E2 (PGE2)。由于其他胰内分泌肿瘤分泌的激素也可引起腹泻,而且一种肿瘤常有几种不同的胺原摄取及脱羧(APUD)细胞,所以致腹泻综合征有可能是几种相关激素的复合作用。此综合征不多见,至1979年约有100例的报道,约70%有胰岛非B细胞肿瘤,其中半数以上为恶性;20%为胰岛细胞增生;10%肿瘤在胰腺以外,如腹膜后神经节瘤、肾上腺髓质瘤、支气管癌等。胰致腹泻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女性病人较多见。
临床表现 典型的有:
❶水样腹泻:开始可为间歇性,以后逐渐转为持续性,每日排便10~15次,呈淡茶色,含有大量电解质,无脂肪便。大便量每日可达3~10L(平均4.6L),因而称为胰源性霍乱;
❷低钾血症和酸中毒:是钾和碳酸氢盐从大便中过多丢失的后果,每24小时可排出钾200~400mmol,血钾低至1.2~3.6mmol/L,可出现低血钾症状,如肌无力、嗜睡、恶心呕吐等,并因补钾而缓解。酸中毒可因重度脱水而加重,动脉血pH可低至7.1。这些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可导致心肾功能衰竭而死;
❸无胃酸或低胃酸: 约60%病人基础分泌无酸,其中50%在组胺刺激后亦无酸分泌,胃粘膜活检壁细胞正常,提示肿瘤可能释出抑制胃酸分泌的物质;
❹阵发性皮肤潮红变暖,可伴有荨麻疹,主要发生在面部和胸部,与类癌皮肤潮红相似,但血浆中5羟基吲哚乙酸(5HIAA)不增高,而血压偏低;
❺高血钙症: 血磷正常,平衡试验呈钙负平衡。血钙虽高,在大量补钾之后可出现手足搐搦,可能与血镁过低有关;
❻血糖轻度增高或糖耐量曲线不正常,肿瘤释出的激素可能有致糖尿病作用;
❼其他如胆囊胀大无张力、精神异常等较少见。
诊断 临床上胰致腹泻瘤须首先与一般原因所致腹泻鉴别,例如病人滥用泻药、肠道炎性和吸收不良疾病、直肠绒毛状息肉等,其次需与引起腹泻的其他内分泌肿瘤鉴别,如胰促胃液素瘤、肠道类癌、甲状腺髓样癌等。测定血浆激素水平是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如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或前列腺素E2(PGE2)明显高于正常,而其他激素水平不高,则支持胰致腹泻瘤的诊断。VIP的血浆正常值为20pg/ml,致腹泻瘤病人血浆水平为 200~2000pg/ml;PGE2的血浆正常值为250pg/ml,致腹泻瘤病人血浆水平可达1000pg/ml。采用小肠分段插管灌注检查法,可证明腹泻的原因是小肠粘膜分泌极大量液体,远远超过结肠的正常吸收量,而肠蠕动和吸收功能则均正常,此法在鉴别诊断上也有重要意义。
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致腹泻瘤的有效方法,约半数病人于肿瘤切除后腹泻消失,胃酸分泌恢复,皮肤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浆VIP或PGE2水平降至正常,高血钙和高血糖现象也得到纠正;如肿瘤切除成功,应注意避免过量输液,以防止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意外。术后近期可能出现过多胃酸分泌的“回跳”现象,宜口服制酸剂。若临床表现和血浆激素测定均支持诊断,而手术中未发现肿瘤,亦可考虑作胰远侧大部切除,切除标本细心检查有无胰岛D1细胞增生。对于已有转移的恶性肿瘤也应该尽可能切除原发和继发肿瘤,术后用链佐霉素治疗。如血液中PGE2水平增高,亦可用抑制其合成的药物(如indomethacin)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控制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许多病人在确诊时已有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应重视术前纠正。对每日水、电解质出入量应予以精确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予以补充。不宜过快纠正,为纠正钾缺乏可在每日丢失量上增加100mmol,直至血钾正常为止。由于低血钾与高血氯酸中毒同时存在,所以不宜用氯化钾补充,而应用其他钾盐。如有高血钙,在补钾同时应予以少量磷酸镁,以防止低镁所致的搐搦。长时期腹泻常导致微量元素缺乏,也需要补充,或定期输入血浆。

☚ 胰促胃液素瘤   胰高糖素瘤 ☛
000036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3: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