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髁部骨折
胫骨髁部骨折按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胫骨棘撕脱骨折、远端骨骺分离、胫骨平台骨折及胫骨结节撕脱等。胫骨棘撕脱骨折 较少见,其中以儿童和少年较多见,7岁以下儿童尚未见报道,成人常伴有侧副韧带等损伤。膝屈曲跌倒时,胫骨强烈外展、外旋,使前交叉韧带受严重牵伸力,可引起胫骨前棘撕脱骨折。骨片可呈向上移位,或其前端向上移位呈鸟嘴形。在屈曲位,胫骨前上方受直接撞击,使后交叉韧带受严重牵伸力,可引起胫骨后棘撕脱骨折。骨片后端向上移位较前端为严重。骨折可分为
❶无移位或轻度移位。
❷旋转移位,前棘骨折片的后端可无显著移位,前端呈向上翘起。凡向上移位在5mm,为严重移位,后棘骨折片的前端可无显著移位,后端则呈向上移位,凡向上移位在5mm以内,为轻度移位,向上移位超过5mm,为严重移位。
❸分离移位,整个骨片向上移位在3mm以内,为轻度移位,向上移位超过3mm,为严重移位。
除有疼痛等症状外,常由肌肉痉挛引起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和屈曲,呈半屈曲位。抽屉试验阳性。胫骨后棘撕脱骨折可有膝前下方皮肤挫裂伤。X线正位片可能不易显示轻度移位骨折,侧位片常显示三角形骨折片。在儿童,此骨片表面含软骨,实际体积较X线片所显示者为大。对未经处理的移位骨片,相隔较长时期后,X线片显示体积增大,由软骨逐渐骨化所造成。
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使膝呈微屈位,用石膏固定4~6周。凡骨片呈严重移位,需作手术切开复位和钢丝内固定,一般不宜作骨片切除术,对骨不愈合伴膝关节反复发作交锁症状,切开复位和内固定较困难者,可作骨片切除术,胫骨前棘撕脱骨折需作切开复位时,可先采用膝过伸复位法,有可能使骨折复位,如手法复位无效,亦可采用撬拔复位法,在髌骨上方,用一钢针穿过皮肤和股四头肌腱,向下经过髌股关节间隙,在X线透视下,使针尖抵住骨片,将它撬回原位,并使钢针穿过骨片,作骨折内固定,截除多余钢针,将残端埋入皮下,此法多数能获得良好复位。
胫骨远端骨骺分离 此骨折发生于18岁骨骺线未闭合前,以少年儿童较多见。常由旋转外力造成,可伴有腓骨下段骨折,胫骨下端骨骺常呈向后移位,附有干骺端后部的三角形骨片,骨骺分离部位常位于骨骺板的软骨细胞肥大层,不影响骨骺发育,骨折复位后易愈合,关节功能恢复常良好,不会发生肢体畸形,但内翻损伤时,骨骺受挤压破坏,将影响正常发育,逐渐形成肢体畸形。
胫骨平台骨折 多见于男性中年人,以外侧平台骨折最为多见,内侧平台骨折较少见。膝部受强烈外展力或外侧受撞击,可产生外侧平台骨折。膝部受强烈内收力或内侧受撞击,可产生内侧平台骨折。自高处跌下,足先着地时,可由垂直压缩力引起内外两侧平台骨折。
膝关节伸直位受外展力,由于外侧平台关节面外侧部较股骨外髁超出约0.5cm,股骨外髁呈楔形插入外侧平台中部,较多见引起外侧平台中部塌陷和周围部劈裂骨折,腓骨头受平台劈裂移位的挤压力,可产生腓骨头或颈部压缩骨折,同时,内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受强烈牵拉,均有可能产生韧带撕裂。
膝关节伸直位受内收力,由于内侧平台和股骨内髁的两关节面内缘恰对齐,股骨内髁撞击内侧平台,可引起内侧平台的部分或全部塌陷骨折。骨折线常位于内侧副韧带附着点上方。骨片呈向内向下移位,凡引起内侧平台劈裂骨折时,骨折线常位于内侧副韧带附着点下方,骨片可呈向内向下移位,此内收力尚可引起腓骨头撕脱骨折或腓总神经损伤。
膝关节受垂直压缩力,股骨内外两髁撞击内外两侧平台,可引起内外两侧平台骨折,内外两侧平台骨折相互分离移位,可伴有平台下骨折移位,凡伴有外展力,外侧平台损伤较内侧平台为严重,凡伴有内收力,内侧平台损伤较外侧平台为严重。
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较多见,其中常为半月板前角、后角或周围附着点撕裂。
除一般症状外,严重损伤常见膝内翻或外翻畸形,和异常侧向活动。如外侧平台骨折有异常侧向活动,不一定为内侧副韧带撕裂,可由骨折本身对股骨外髁缺乏支撑力所造成,即内侧副韧带破裂假阳性征象。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但实际损伤较X线片所显示者为严重,X线分层摄片有助于检查塌陷骨折及其移位程度。
治疗原则为尽可能获得解剖复位,早期锻炼膝关节活动,有以下几种方法:
❶超关节夹板或石膏固定,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关节血肿应作穿刺吸引,外固定期约4~6周。
❷牵引和早期锻炼,适用于移位骨折,此法可使多数膝关节恢复良好活动,但骨折整复常不及手术切开治疗,在牵引前,可配合手法,在平台内外两侧向中部挤压,凡伴有内侧副韧带损伤,应作手术修补。
❸撬拔复位,用钢针穿过皮肤,借助钢针力量,主要为撬起平台中部塌陷骨片,再用钢钉穿过皮肤,作骨折内固定,劈裂骨片仍需用手法,作向中部推挤复位。
❹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指征一般为平台骨折塌陷超过5mm或10mm;侧方移位超过5mm或10mm,膝伸直位存在侧方不稳定;膝内翻或外翻畸形超过5°。手术过程中,多数主张切除严重破裂的半月板,对无破裂或前角、后角或周围撕裂的半月板,为增加手术显露,可分离半月板的一部分,以后再在原位作缝合,撬起塌陷骨片后,常用松质骨填塞塌陷空腔,对劈裂骨片,常用螺丝钉、骨栓和钢丝等固定,用松质骨压缩螺丝钉或弹簧头螺丝钉内固定,对骨折起压缩和固定效用。也可用Charnley固定器使复位的骨折保持在不承受纵向压缩的位置。
缺乏早期锻炼可引起膝关节粘连。关节韧带松弛则由韧带损伤未获早期诊断及处理;或骨折塌陷移位所造成,常影响关节稳定性,成为病人主诉症状的一种常见原因。膝内翻或外翻畸形、关节韧带松弛、粘连、关节面整复不良和肌肉萎缩等均可为产生骨性关节炎的原因。
胫骨结节撕脱骨折 在12~13岁时,胫骨上端骨骺呈向前突起,包括向下舌形延伸部。前骨骺位于此延伸部远端,由此发育成为结节。至15岁,前骨骺与延伸部之间的骨骺线闭合。至18~19岁,胫骨上端骨骺线闭合,骨骺板对抗强烈牵拉外力较弱,胫骨结节撕脱骨折从14~16岁男孩较多见,常由膝关节受突然屈曲外力和股四头肌强烈收缩的对抗力所造成。
除有局部疼痛等症状外,膝关节缺乏伸直力量,髌支持韧带仍完整时,膝关节可有部分伸直力量,隆突型骨折可伴有关节血肿,X线侧位片对诊断意义较大。
可采用手法复位,凡手法整复不良,需作切开复位,用钢针、螺丝钉或阻滞钉作内固定。手术前,可试用钢针穿过皮肤作撬拔复位,再使钢针穿过骨片,使与胫骨上端作内固定。截除多余钢针,将残端埋入皮下,骨折涉及隆突基底部位者,晚期可能发生膝后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