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姆,埃里希
【生卒】:1900-1980 【介绍】: 哲学家、社会学家,新弗洛伊德学派或称“文化精神分析”学派(参见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弗罗姆与弗洛伊德不同,他的特点是较少从生物学观点来看待人的本质,而转为用“社会心理说”来研究这一问题。弗罗姆试图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了解社会发展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机制。然而,他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却忽视了它的阶级的非单一性,对人和整个历史进程的本质作了抽象心理上的理解。同时他也正确地觉察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使人变成“物”的异化、非理性主义、生存毫无意义等)。 他认为,资本主义是非理性的心理病态社会。摆脱这种状态的出路在于“人道主义的精神分析”,在于医治“个体的病态现象”。弗罗姆曾企图把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综合”起来。著作有:《逃避自由》(1941年),《象他这样的人》(1947年),《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1961年),《希望的革命。论人道主义技术》(1968年),《精神分析的危机》(197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