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干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在临床上最为多见。由重物打击、撞伤、踢伤及车轮挤压等直接暴力造成的胫腓骨干骨折,以横断、短斜面骨折最为多见,两骨的骨折线多在同一平面上。由马上跌下时脚被马镫拧伤或滑跌等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骨折线多为斜形或螺旋形。而胫骨的骨折线往往低于腓骨的骨折线。胫骨的前内侧面,仅有皮肤和皮下组织遮盖,故极易伤破皮肤而形成开放性骨折。
症状 伤肢有肿胀和疼痛,如果骨折移位严重,伤肢有明显的成角、旋转和缩短畸形,局部压痛敏锐,有显著的异常活动和骨擦音,沿胫骨嵴触摸,可发现骨折远、近段的骨突,伤肢不能自主提腿和站立行动。X线拍片可明确诊断。
治疗 (1)整复固定: 伤员取平卧位,屈膝140°。两个助手擒拿扶正骨的远、近段,顺势拔伸牵引,矫正重叠和成角畸形。术者对螺旋型骨折或斜型骨折,采用摇旋按压手法整复;对横型骨折并移位者,用扩折反拨和扣挤牵引手法进行复位; 对粉碎型骨折则用搓捏挤压和提按抻推手法进行整复。术后在患部敷以水调三味铜灰散。然后用适合于小腿的5~11块小夹板固定,小夹板的放置应根据骨折部位而定。如骨折部位在上1/3段时,后侧小夹板的长度应超过腘部;如在下1/3段时,后侧夹板下端应至足跟部;放于内、外侧的夹板则应超过踝关节固定,以适当限制踝关节的活动。小腿前侧应放大畜股骨制的两块夹板固定为好。在胫腓骨折远端的前外侧,放一分骨垫,上缘应与骨折线齐平,以维持骨折整复后的良好位置。在骨折远端向前移位处和向外或向内错位的骨折端,各放一个压垫,在腓骨隆起处又放一压垫。对上1/3骨折,在腘部放一软压垫,使膝关节保持微屈位。小夹板放好后,将小腿分为三段捆扎,最后用两个沙袋从内、外侧挤压小腿。固定时间:儿童为4周,成年人则6周。
(2)按摩: 压垫处作按压摩,髌骨上作蹭摩,踝关节前侧作揉摩,小腿部作捏摩,足背向踝部作捋摩,脚趾作牵拉摩。时常作伤肢脚趾的伸屈活动,2周后伤员可靠被而坐,骨痂形成后可作膝、踝关节屈伸及抬小腿活动。药物早期宜投七珍散,继而给以九味接骨秘药。
对开放性骨折,应先处理伤口,然后整复固定。如伤口小,应上好敷药,放好压垫,夹板固定。若伤口大,则只用绷带包扎,然后用沙袋由两侧挤压固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