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胡黄連 胡黄連 húhuánglián 玄參科植物胡黄連或西藏胡黄連的乾燥根莖。其性味、功用似黄連,故名。圓柱形,灰棕色至暗棕色。質硬、脆、易折。主治泄瀉,盗汗,吐血,瘡瘍。唐·蘇敬等《新修本草·草部·胡黄連》:“主骨蒸勞熱,補肝膽,明目。”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胡黄連》引宋·馬志《開寳本草》:“治久痢成疳,小兒驚癇,寒熱不下食,霍亂下痢,傷寒咳嗽温瘧,理腰腎,去陰汗。” 胡黄连rhizoma picrorhizae清热燥湿药。出《唐本草》。见《蕃牧纂验方》。又名胡连、割孤露泽。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kurrooa Roy-le ex Ben. th.和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根茎。切段, 晒干, 生用。主产西喜马拉雅山区、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苦、寒。入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凉血化痰。主治:❶马心经烦躁,风痢发搐倒地,与川黄连、川大黄、黄药子、滑石、人参、木通等配伍,如胡黄连散(《元亨疗马集》)。 ❷牛马慢肠黄,与地榆、乌梅、苍术、白术、莲肉、山药等配伍,如胡黄连汤(《中兽医治疗学》)。 ❸虚劳骨蒸,阴虚发热,与银柴胡、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配伍,如清骨散(《证治准绳》)。牛、马15~30克;猪、羊3~9克。为末或煎汤灌服。脾胃虚弱者慎用。本品含胡黄连素(kutkin)3.4%和D-甘露醇(D-mannitol)0.5%、香荚兰酸(vanillic acid)0.1%、胡黄连醇(kutkiol)、胡黄连甾醇(kutkisterol)0.18%,以及香荚兰乙酮(apocynin)。能改善消化功能,有苦味健胃及利胆、化痰作用。 胡黄连药名。出《新修本草》。又名胡连、假黄连。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根茎。产四川、云南、西藏。苦,寒。入肝、胃、大肠经。退虚热,清疳热,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治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发热,目赤,黄疸,泻痢,吐血,衄血,痔疮。煎服:3~9g。本品含胡黄连苦苷(Picro-side) Ⅰ及Ⅱ、Ⅲ、桃叶珊瑚苷、葫芦素糖苷类、梓醇、盾叶夹竹桃苷、香草酸、桂皮酸、阿魏酸等。根提取物有保肝利胆、抗菌作用。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水提物还有一定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盾叶夹竹桃苷可平喘。 胡黄连 胡黄连西域东传之植物。《本草纲目》卷13引苏恭曰: “胡黄连出波斯国,生海畔陆地。苗若夏枯草,根头似鸟嘴,折之内似鸜鹆眼者良。八月上旬采之。” ☚ 酒杯藤 缩砂蔤 ☛ 胡黄连hú huáng lián《本草纲目》草部第13卷胡黄连(50)。药名。 【基原】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 Picrorrhiza kurrooa Royle ex Benth .或西藏胡黄连 Picrorrhiza scrophulariae flora Pennell的根茎。 【别名】割孤露泽(《开宝本草》),胡黄(《本草正义》)。 【性味】苦,寒。 ❶《唐本草》:“大寒。” ❷《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归经】入肝、胃、大肠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胆、胃三经。” ❷《本草江言》:“入手、足太阴、足阳明、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燥湿。治疳疾,惊痫,泄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疮疡。 ❶《唐本草》:“主骨蒸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以人乳浸点甚良。” ❷《开宝本草》:“主久痢或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 ❸《丹溪心法》:“去果子积。” ❹《本草正》:“治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半钱至一钱半;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成分】主要含环烯醚萜苷、生物碱、酚酸及其糖苷,少量甾醇类等。主要为胡黄连素(Kutkin)、胡黄连醇(Kutkiol)、胡黄连甾醇(Kutkisterol)、D-甘露醇、香荚兰酸等。 【药理】 ❶保肝利胆:胡黄连提取物有利胆作用、胡黄连苷II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损害有保护作用,对大鼠有利胆作用。胡黄连素灌胃,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防止半乳糖胺、氯仿、醋氨酚、硫乙酰胺等所致的大鼠血清及肝生化变化。胡黄连的糖苷提取物给大鼠灌胃可改变硫代乙酰胺引起的肝脏和血清中生化指标改变。对清醒大鼠和麻醉豚鼠均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明显增加胆汁盐、胆酸和脱氧胆酸的排泄,对由对醋氨酚和乙炔雌二醇诱导的清醒大鼠胆汁郁积及乙酰氧基酚诱导的麻醉豚鼠胆汁郁积均有显著的对抗作用。 ❷对平滑肌的作用:香荚兰乙酮对家兔回肠及大鼠子宫有收缩作用,对各种痉挛剂引起的豚鼠回肠和小鼠子宫的痉挛有拮抗作用。胡黄连的糖苷部分可降低豚鼠对磷酸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效应。 ❸抗炎:胡黄连乙醇提取物,以及活性成分胡黄连素、胡黄连苦苷Ⅰ和胡黄连苷具抗炎活性。 ❹其他:胡黄连苷I、II,香草酸,香荚兰乙酮对酵母多糖引起的PMN白细胞的化学变化和自由基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胡黄连素能明显提高毒鹅膏(Amaanita phalloides)提取物对小鼠的生存率。胡黄连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胡黄连húhuánɡlián中药名。出《新修本草》。别名假黄连、胡连。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的根茎。产于四川、云南、西藏。苦, 寒。入肝、胃、大肠经。退虚热, 清疳热, 泻火解毒。治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发热、黄疸、泻痢、痔疮, 煎服: 1. 5 ~9 克。本品含胡黄连素、胡黄连苦苷Ⅰ、Ⅱ、Ⅲ及香草酸等。提取物有利胆作用。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胡黄连 胡黄连胡黄连,又名假黄连。始载于《新修本草》。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rhiza kurrooa Royle及西藏胡黄连P.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根茎。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晒干。 胡黄连根茎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2~9cm,直径0.3~1cm。表面灰黄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纵皱及横环纹,顶部具密集的鳞片状叶柄残基,栓皮有时脱离,露出黑褐色皮部,根痕圆点状或带有少数暗灰色的须根。质脆易断,断面栓皮淡黄色,皮层灰黑色,木部淡黄色,维管束4~7个排成环状,髓部棕黑色。气微,味极苦。主产印度、尼泊尔等国家。 西藏胡黄连根茎呈圆柱形,略有弯曲,长3~12cm,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纵纹或横环纹,并有突起的芽痕或根痕,顶端密被鳞片状叶柄残基,灰棕色或黄棕色,有的根茎带有少数须根,外皮易脱落。体轻,质坚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栓皮灰棕色,皮部暗棕色,木部黄白色,有4~9个维管束排列成环状,髓部灰黑色或暗棕色。气微,味极苦。主产西藏南部; 云南西北部亦产。 本品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功能退虚热,消疳热,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主治骨蒸劳热、小儿疳积、黄疸、痢疾、吐血、衄血以及痈肿疮疡等证。胡黄连入血分,擅清脏腑、骨髓中邪热及阴分伏热,故凡阴虚骨蒸劳热,小儿疳热,用之咸宜。如潮热、低热日久不退,五心烦热,形瘦颧红,自汗、盗汗,用本品与银柴胡、知母、青蒿、地骨皮等配用,方如《证治准绳》清骨散。治伤寒劳复,身热,溲赤,本品与山栀、猪胆汁为丸,童便送服。小儿疳热,肚腹膨胀,大便不调,烦躁哭闹,潮热往来,毛发枯焦,可于党参、白术、山楂、使君子、鸡内金等健脾消积药中加入胡黄连以清肝脾伏热; 疳热重者,《全幼心鉴》用以配雄黄、五灵脂、猪胆汁等为丸服。肝火上攻于目、干涩羞明、睛生黑衣或溃疡,发为疳眼,则可用本品同鸡肝煮服; 或研粉以人乳汁浸液滴眼。用胡黄连之乳汁浸液滴眼,或配野菊花煎液洗眼,并治风热所致的目昏、目赤肿痛,同时也可配柴胡、连翘、益母草煎服。胡黄连功能清泄湿热,故又可用于湿热黄疸,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以本品与川连研为末,纳入黄瓜中以面裹煨,捣为丸服,治小儿黄疸; 近亦用本品配柴胡、鸡内金等治疗黄疸型肝炎有效。治热痢腹痛,可单味研末服,或配槟榔、白芍煎服;若血痢不止,则配乌梅肉、灶下土同用。本品能凉血止血,与生地、猪胆汁为丸,白茅花煎汤送服,可止吐血、衄血。胡黄连苦寒沉降,善于清导下焦湿热,故治痔漏疮肿等证亦可用之。如《孙天仁集效方》治痔疮肿痛难忍者,将本品研末,用鹅胆汁调涂。《外科正宗》黄连闭管丸则配穿山甲、槐花、石决明等治痔漏成管。本品对皮肤粘膜部位的红肿热痛及坏疽性损害,亦有较好效果,可用治疳蚀生疮,如《外科真铨》神妙散治鼻疳,与朱砂、儿茶等研匀撒患部;《外科大成》牛黄生肌散治牙疳臭烂,配人中白、珍珠、牛黄、冰片等研细外用。此外,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可与朱砂、石膏配用; 阴肿生疮,可与胡粉、白矾捣匀,生油调涂。煎服,6~12g。脾胃虚寒者勿用。 实验研究: 胡黄连根含胡黄连素3.4%、D-甘露醇0.5%、香荚兰酸0.1%、胡黄连醇0.08%、胡黄连甾醇0.18%及香荚兰乙酮。胡黄连素并非一个简单化合物,而是胡黄连苦甙Ⅰ、胡黄连苦甙Ⅱ和胡黄连甙的稳定混晶。西藏胡黄连根茎含胡黄连苦甙Ⅰ、Ⅱ、Ⅲ,还含游离的香荚兰酸、桂皮酸、阿魏酸。 根的提取物有利胆、抗菌作用,可用于肝炎及尿路感染,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青蒿子 十大功劳叶 ☛
胡黄连 胡黄连蒙古名宝茹洪连、洪连、宝茹温都苏、洪连木克布、布泽西勒。为玄参科植物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状茎。秋季采挖,洗净泥土,清除须根,通风处阴干。 本品味苦,性寒、涩、轻。有清热,解毒,祛瘀血,清骚热,疗伤之功效。用于 ❶三弊引起的血热炽盛,流行性感冒,陈旧性气管炎咳嗽:配制八贵清温散用;或与漏芦花、三子、三红药等配伍,制成肺骚普清散用。 ❷利刃伤,胸伤等外伤发烧:与红花、熊胆、紫草茸、茜草、石竹、丹参、三七、当药、查干榜嘎、诃子等配用。 ❸诸毒症: 与查干榜嘎、诃子、贯众等配用。 ☚ 檀香 葶苈子 ☛
胡黄连 胡黄连洪连乔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ca kurrooa Royle exBenth.的干燥根茎。8—10月采挖,洗净,切段,晾干。 味极苦,性凉。功能清热,解毒,凉血。主要用于血病,泻痢,紊乱热及脏腑热病。本品与鸭嘴花、獐牙菜、余甘子等配伍,制成五味胡黄连汤散,主治紊乱热。本品与鸭嘴花、翼首草、藏茜草等配伍,制成六味胡黄连汤散,主治扩散伤热。本品与麻花艽、小檗皮、三果药等配伍,制成二十五味胡黄连散,主治丹毒。 ☚ 牛蒡 兔耳草 ☛
胡黄连 胡黄连胡黄连,维吾尔药物名布日布哈日,别名库提克、杭库孜 再衣比。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kurrooa Boyle ex Benth、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前者我国不产,国外主产于尼泊尔、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后者我国主产于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亦产;国外主产于尼泊尔等国。 本品性干热,味苦。功能生干生热,祛寒燥湿,增强消化,通气软便,利水退肿,消炎通淋,杀驱肠虫,补肝除黄,散气止痛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性疾病,如消化不良,纳差便秘,全身水肿,膀胱炎肿,尿路感染,肠内生虫,肝病黄疸,头痛、偏头痛,牙痛及皮肤疾病等。内服3—6 g,外用适量。本品可引起呕吐和抽筋,矫正药为巴旦杏仁油、洋乳香。若本品缺货,可代用西藏胡黄连。本品可入汤剂、煎剂、散剂、蜜膏、漱口剂等制剂用。 实验研究:胡黄连含胡黄连素(kutkin)3.4%、D-甘露醇(D-mannitol)0.5%、香荚兰酸(valnillicacid)0.1%、胡黄连醇(kutkiol)、胡黄连甾醇(kutki-serol)0.1%、及香荚兰乙酮(apocynin)。胡黄连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化合物,而是胡黄连苦苷(picro-sidel)和胡黄连苷(kutkoside)的稳定混晶,西藏胡黄连未见报道,但其苦味度、醇和水浸物均与胡黄连一致。胡黄连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根的提取物有利胆、抗菌作用,可用于肝炎及尿路感染。 ☚ 赛依台尔 催吐药 ☛ 00025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