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1902—1985湖北蕲春人 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参加过日本反战同盟和日本共产党。曾任左联宣传部长和书记。抗日时期,任文协常委、重庆复旦大学教授等职。1954年后被批判和受到政治迫害,1980年得到平反。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先后出版有《文艺笔谈》、《野花与箭》、《密云期风习小纪》、《民族战争与文艺性格》、《论民族形式问题》、《剑·文艺·人民》、《胡风文集》等。 原名:张光人 笔名:胡风、马荒、中村护、风、古飞、古因、古音、古斐、谷风、谷非、谷音、谷荫、张吉音、张光莹、张果、张谷非、陈乔、果、孟林、胡丰、秋月、敖直、顾风、高荒、鼓声、霏、H.V、K.J、X.F 化名:中川 别名:张古因、张光莹 胡风胡风二三事 从胡风谈起 京华访胡风 | 玄默 李喜 李辉 | *中央日报1966年7月31日 *中华日报1971年3月25日 羊城晚报1982年7月3日,文苑掇英第 60页 | 我与萧军 | 胡风 | 北京晚报1984年4月25日,新华文摘 1984年6期 | 著名文艺理论家胡风逝世 | |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1985年6月11日 | 关于《工作和学习丛刊》——悼念胡风同志 谈《胡风集团》中的胡风 我所认识的胡风 胡风与鲁迅 鲁迅与胡风 我的小传 | 刘华庭 李立明 吴奚如 余开伟 殷闽超 胡风 | 人民日报1985年9月18日 *时代批评1972年32卷10期 芳草1980年12期 新疆青年1980年12期 绥化师专学报1981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1年1期,中国现代作家传 略(下)第351页 | 胡风先生出狱前后 关于胡风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论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 | 赵政民等 吴调公 胡铸 | 山西青年1981年1期 雨花1981年2期 苏州大学学报1983年3期 |
回忆参加左联前后(1—4) 我做的一些中日文化交流工作 胡风 胡风笔名录 最近逝世的三十年代老作家胡风、张天翼与许 铁文 | 胡风 胡风 董健 吴晓明 关国煊 | 新文学史料1984年1期—1985年1期 江海学刊1984年4期 当代文学研究参考资料1984年10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1期 *传记文学1985年47卷1期 | 在武汉——抗战回忆录(1—2) 胡风传略 | 胡风 鲍光前 | 新文学史料1985年2、3期 晋阳学刊1985年3期,中国现代社会科学 家传略第5辑第184页 | 左联时期胡风与鲁迅的一段交往 胡 风 胡风笔名一览 忆胡风先生 胡风文艺思想研究资料索引 胡风的遭遇 悼念为艺术真理而献身的胡风同志 我的悼念(纪念胡风先生) 诗人之死——悼念胡风同志 哀悼胡风同志 胡风 胡风 胡风 胡风 胡风 胡风 胡风(1904— ) 我与老舍 胡 风(1902—1985) | 段国超 钟瑄 晓风 洪桥 石丹 伟选 绿原 曾卓 罗洛 路翎 陈敬之 陈纪滢 林曼叔等 李立明 赵聪 舒兰 编纂组 胡风 | 求索1985年5期 特区文学1985年5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5年6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5年6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5年6期 名人传记1985年6期 人民文学1985年7期 文汇月刊1985年8期 文汇月刊1985年8期 文汇月刊1985年9期 *三十年代文坛与左翼联盟第143页 *三十年代作家记第79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85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232页 *现代中国作家列传第294页 *抗战时期的新诗作家和作品第215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0册第111页 胡风评论集(下)第85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3卷第823页 |
胡风胡风书信集 | 中国现代文学馆主 编 |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209页 | 胡风传 胡风传 胡风自传 往事如烟:胡风沉冤录 殉道者:胡风及其同仁们 胡风传 胡 风 胡风论:对胡风的文化与文学阐释 胡风评传 胡风:死人复活的时候 | 马蹄疾 戴光中 胡 风 梅 志 万同林 梅 志 戴光中 范际燕 钱文亮 万家骥 赵金钟 梅 志等编 |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341页 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05页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343页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77页 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版443页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791页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791页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449页 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497页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380页 | 胡风先生与杨逵的《送报夫》——悬置半世纪之 谜今获解 | 汪 舟 | 华声报1984年7月29日 | 怀念胡风先生 追求光明与进步的胡风同志 忆胡风先生 | 骆宾基 朱穆之 洪 桥 | 人民日报1986年1月15日 人民政协报1986年1月21日 人民政协报1986年1月24日 | 他心灵深处有一颗神圣的燧石——悼念胡风老 师 | 彭燕郊 | 中国文化报1986年2月2日 | 思念胡风和田间 作为文学编辑的胡风 胡风和《诗垦地》的年轻人 胡风和他的狱中诗——《胡风的诗〈时间开始 了〉及〈狱中诗草〉》编辑手记 | 艾 青 沈永保 邹荻帆 杨灵芝 | 人民日报1986年4月18日 文艺报1986年5月3日 文艺报1987年4月25日 团结报1987年10月3日 | 忆胡风先生 在政治上甄别平反八年之后胡风文艺思想获重 新评价 | 唐 湜 | 文艺报1988年1月2日 人民日报1988年7月22日 | 我观胡风 有感于胡风案件的平反 胡风对中国现实主义的建设 | 唐 弢 邵燕祥 | 文艺报1988年8月27日 解放日报1988年9月7日 上海文论1988年6期 | 胡风同志访问记 鲁迅书信注释——涉及我和与我有关的情况 我与文坛——评论集后记 胡风著译系年目录(上) | 周翼南 胡 风 胡 风 赵金龙等 | 芳草1981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1年3期 新时代人1985年1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年3期 | 在宜都——抗战回忆录之三,第一次入川—— 抗战回忆录之四,重庆前期——抗战回忆录 之五至之十 | 胡 风 | 新文学史料1985年4期,1986年1—4期, 1987年1—3期 | 他是一名“有为的青年”——胡风三十年代在上 海的战斗生活 | 徐霖恩 | 吉安师专学报1986年1期 | 胡风年谱简编(1—6) | 马蹄疾 | 丹东师专学报1986年2、4期,1987年1 期,1988年1期,1989年1、5期 | 不安的灵魂——胡风与日本文学、日本作家 | 宗 诚 | 日本文学1986年2期 |
论胡风的文艺思想 胡风传 | 陆一帆 马蹄疾 | 中山大学学报1986年2期 鞍山师专学报1986年2期,名人传记1986 年6期 | 悲痛的告别——回忆胡风同志 播火——说胡风同志在国统区发表及出版革命 根据地的作品 | 贾植芳 梅 志 | 科技导报(广州)1986年3期 中华英烈1986年3期 | 胡风抗战年谱 胡风与《年青人》 胡风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地位 胡风编辑思想和编辑实践初探 胡风的文学评介活动管窥 胡风年表简编 | 马蹄疾 王耕夫 邹 华 华 然 徐霖恩 晓 风 | 抗战文艺研究1986年3期 艺谭1986年3期 当代文艺思潮1986年3期 编辑学刊1986年4期 上饶师专学报1986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4期 | 胡风传 | 梅 志 | 文汇月刊1986年5—8期,1987年1—3、 9—12期,1988年1—7、11期,1989年1 期 | 胡风——一个真诚的诗人 胡风与我这一对“虎” 怀念胡风 胡风在武汉 | 朱 汉 梅 志 巴 金 梅 志 | 随笔1986年6期 随笔1986年6期 文汇月刊1986年10期 春秋1987年1期 | 文苑繁茂忆园丁——胡风编辑活动纪略(上、 下) | 华 然 | 齐齐哈尔师范学报1987年2、3期 | 胡风文艺思想探源 胡风在四川狱中 | 胡 铸 徐 峰 | 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2期 春秋1987年2期 | 奔赴香港——抗战回忆录之十一,在香港—— 抗战回忆录之十二,在东江——抗战回忆录 之十三,惠阳——桂林——抗战回忆录之十 四,再返重庆(之一)——抗战回忆录之十五, 再返重庆(之二——之四)——抗战回忆录之 十六、十七、十八 | 胡 风 | 新文学史料1987年4、1988年1—4、1989 年1—3期 | 初见和永诀 回忆和胡风的交往 记胡风 缅怀我的良师益友——胡风同志 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怀念胡风先生 片断的记忆——悼念胡风同志 痛悼胡风 我和胡风关系的始末 我所知道的胡风同志 杨逵·《送报伕》·胡风——一些资料和说明 我和胡风在“文革”中 我所认识的胡风同志 可贵的友谊——记胡风和华岗的交往 胡风文艺思想的特色 嘹亮的七月之歌——抗战时期胡风的编辑生涯 | 冀 汸 朱谷怀 楼适夷 夏振国 力 群 贾植芳 王尧山 雪 苇 黄 源 张 禹 梅 志 王延龄 艾 以 尚延龄 马蹄疾 | 新文学史料1987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4期 女作家1987年4期 西湖1987年4期 艺谭1987年5期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88年1期 抗战文艺研究1988年2辑 | 五访胡风 | 姜 弘 | 新文学史料1988年4期,名人与冤案—— 中国文坛档案实录(一)第354页 | 胡风传(续篇·在高墙内) 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反思 胡风与卢卡契 胡风与五四文学传统 胡风与中国现代文艺高潮 胡风对中国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 | 梅 志 刘再复等 艾晓明 钱理群 支克坚 | 文汇月刊1988年5、6期 文学评论1988年5期 文学评论1988年5期 文学评论1988年5期 文学评论1988年5期 上海文论1988年6期 | 柏山和胡风及胡风事件 | 朱微明 | 书林1988年10—12期 |
胡风时间的前前后后 | 林默涵述 黄华英 整理 | 新文学史料1989年3期 | 胡风和我 往事琐忆——怀胡风先生 重返上海(1—4) 我的父亲胡风 片断的回忆——纪念父亲胡风逝世五周年 | 绿 原 邹荻帆 胡 风 朱甫晓 晓 山 | 新文学史料1989年3期 随笔1989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9年4期,1990年1—3期 新文学史料1990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0年4期,名人与冤案—— 中国文坛档案实录(一)第323页 | 胡风、阿垅往来书信选 关于胡风生平考证二题 | 晓 风辑注 (日)千野拓政著 马蹄疾译 陈曦 钟校订 | 新文学史料1991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1年2期 | 胡风、路翎来往书信选(1—3) | 晓 风辑注 | 新文学史料1991年3期,新文学史料1992 年1、2期 | 胡风和《七月》、《希望》的撰稿者 回忆与思考——关于“胡风事件” 在漩涡中——《胡风传》中的第一章 | 晓 风 黎 之 梅 志 | 新文学史料1994年1—4期 新文学史料1994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94年3期 | 田间致胡风的信 没有忘却的记忆——回忆我的父亲胡风 | 晓 谷 | 新文学史料1995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96年1期,名人与冤案—— | | | 中国文坛档案实录(一)第300页 | 著名文艺理论家翻译家胡风33年前的错案得 到彻底平反 | 李方诗等主编 |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264页 | 纪念人物:文艺理论家胡风《胡风全集》出版 | 李维民主编 |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420页 | 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胡风(1902— 1985) | 李维民主编 |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56页 | 胡 风 | 马蹄疾 | 民国人物传第10卷第423页 | 我所记得的有关胡风冤案“第一批材料”及其他 | 叶 遥 | 名人与冤案——中国文坛档案实录(一)第 253页 | 第一批胡风材料发表前后 | 舒 芜答问 奚 纯整理 | 名人与冤案——中国文坛档案实录(一)第 264页 | 关于“胡风事件”的回忆与思考 | 黎 之 | 名人与冤案——中国文坛档案实录(一)第 268页 | 历史的真实——读林默涵同志《胡风事件的前 前后后》 | 梅 志 | 名人与冤案——中国文坛档案实录(一)第 288页 | 关于三十年代前期和鲁迅有关的二十二条提问 | 胡 风 | 名人与冤案——中国文坛档案实录(一)第 365页 | 三十三年前的一大错案得到彻底纠正——中央 有关部门为胡风同志进一步平反 | | 名人与冤案——中国文坛档案实录(一)第 399页 |
共2首 临江仙二首·步东坡原韵,但反其意而用之,待寄呈子民兄,以博一笑 其一 (词)当代·胡风 坐地观天朝复暮,由它岁月潜更。 杜鹃声罢夜莺鸣。 催耕还忆苦,总是有情声。 剩得此身皆我有,无军岂怕偷营。 安居脚懒一心平。 寄语圣郡守,不必怕逃生。 临江仙二首·步东坡原韵,但反其意而用之,待寄呈子民兄,以博一笑 其二 (词)当代·胡风 见色闻风真热闹,纷纷旧革新更。 轰轰鼓响又锣鸣。 童颜将鹤发,大发斗争声。 可叹此身虽我有,公营竟像私营。 无余有缺价难平。 囚薪元五十,还得自谋生。 胡风 胡风1902—1985文艺理论家、诗人。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1923年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同年,参加共青团。后入北京大学预科和清华大学英文系学习。1929年去日本留学,并参加日本反战同盟和日本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3年春,因在留学生中组织左翼抗日文化团体被捕,同年7月被驱逐回到上海。1936年在同鲁迅和冯雪峰商讨后,提出“民族革命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先后担任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和书记,并大量写作文艺评论,兼事写诗。抗战后,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常务理事、研究部副主任,兼任军委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创办并主编《七月》《希望》,编辑《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等。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主编人民文艺丛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常委、《人民文学》编委等。1955年因“胡风事件”在文坛消失,1979年复出。主要著作有论著《文艺笔谈》《文艺与生活》《密云期风习小记》《剑·文艺·人民》《论民族形式问题》《在混乱里面》《逆流的日子》《胡风论诗》,诗集《野花与箭》等。有《胡风评论集》《胡风晚年作品选》和《胡风杂文集》。 ☚ 赵景深 李寿民 ☛ 胡风 胡风1902.11.1—1985.6.8原名张名桢。曾用名谷儿(乳名)、张光人(学名)、张光莹、张古因、中川三郎。笔名有古因、谷非、胡丰、高荒等。湖北蕲春人(生平经历、文学理论和其它文学活动参见综合卷)。1925年3月,为纪念孙中山写了诗歌处女作《死去的太阳》,载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校刊。1937年1月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诗集《野花与箭》,这是他的第一本诗集。抗战爆发后,写出《为祖国而歌》等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篇。同年9月在武汉创办并主编《七月》周刊,发表了《血誓》、《给怯懦者们》等诗。他在主编《七月》以及后来的《希望》杂志期间,表现了对新诗的高度热忱,积极组织诗歌进行战斗,团结和吸引了艾青、田间、阿垅、绿原、邹荻帆、彭燕郊、方然、冀汸、天蓝、艾漠(贺敬之)、鲁藜、胡征等众多诗人为之写诗,形成了中国现代诗坛上引人注目的七月诗派。1939年11月撤退到重庆后,多次参加并主持“文协”举办的诗歌座谈会(又名诗歌晚会),对抗战时期的诗歌运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41年与朱谷怀在桂林创办了南天出版社,并出版《七月诗丛》第一辑,其中有他的《为祖国而歌》,他编选的《我是初来的》,以及艾青、田间等人的诗集共12种。1950年出版了诗集《时间开始了》,共有《欢乐颂》、《光荣赞》、《安魂曲》等5册。1951年在上海泥土社主编出版《七月诗丛》第二辑。以后著有诗集《为了朝鲜,为了人类》(1951年)。1955年被捕后,在狱中写了《求真歌》、《怀春曲》、《过冬草》、 《报春草》等新旧体诗数千首。胡风的诗歌、诗歌理论和诗歌活动,在我国新诗发展史占有重要的位置。 ☚ 荒沙 胡拓 ☛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氣象部 > 八方風 > 坎風 > 胡風 胡風 húfēng 亦稱“朔風”、朔飆”、“朔吹”。即坎風。北爲胡地,故稱。漢·蔡琰《悲憤詩》:“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三國魏·曹植《朔方》詩:“仰彼朔風,用懷魏都。”南朝宋·鮑照《學劉公幹體》詩之三:“胡風吹朔雪,千里渡龍山。”南朝梁·何遜《宿南洲浦》詩:“霜洲渡旅雁,朔飆吹宿莽。”唐太宗《飲馬長城窟行》:“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 各种方向的风 各种方向的风东风:谷风 景风 阳风 明庶风 婴儿风 东南风:景风 巽风 熏风 薰风 清明风 夏天的东南风:黄雀风 东北风:条风 调风 融风 炎风 滔风 少男风 农历三月的东北风:鸟信 南风:凯风 景风 巨风 恺风 阳风 灵飊 西风:泰风 刚风 飂风 昌风 阊风 阊阖(阊阖风) 昌盍风 少女风 秋风,西风:商风 西南风:凉风 凄风 坤风 西北风:丽风 厉风 干风 不周风 迅疾的西风:迅商 北方吹来的风:北风 寒风 胡风 朔吹朔风(~呼啸) 朔飙 阴风 广莫(广莫风) 迎面吹来的风:顶风 迎面风 顶头风 打头风 与行进方向相反的风:逆风 顶风 风向不定的风:乱风 ☚ 寒风 各时的风 ☛ 胡风 216 胡风1902—1985现代文学理论家。原名张光人,笔名谷非、张果等。湖北蕲春人。幼时在家乡读书。1920年后先后到武昌和南京读中学。1925年后到北大预科和清华英文系学习。1929年秋去日本入庆应大学学英文,加入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反战同盟和普罗文艺运动。1933年被捕并被驱逐回上海。回国后参加“左联”,任宣传部长、书记,从事理论评论工作。1936年与鲁迅、冯雪峰商议后提出过“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引起过争论。抗战后任“文协”常委及研究股主任。出版诗集《为祖国而歌》,创办出版文学刊物《七月》,后又出版《七月诗丛》、《七月文丛》。至抗战胜利后发表许多文艺论争的专著和文章。1955年起因冤案被判入狱,至1980年才得纠正。冤案前后都坚持写作。人民文学出版社有 《胡风评论集》等书。 ☚ 柔石 梁实秋 ☛ 胡风 胡风1902—1985Hu feng现代文艺理论批评家。本名张光人。胡风是他的笔名。1902年出生于湖北蕲春县一个小商贩家庭。1923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高中读书时,开始接触新文学作品,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中国共青团。1926年在清华大学英文系读书时,受南方革命热潮吸引,回家乡参加革命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他的思想一度陷入苦闷徬徨。 1929年,胡风赴日留学。受到国际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参加了当地马克思主义学习组织和普罗文学活动。“左联”东京分盟成立后,他是负责人之一。1933年春,因在留日学生中组织抗日进步文化团体,被日本当局逮捕,监禁数月后被驱逐回国。 胡风回到上海后,任“左联”宣传部长,数月后改任行政书记。1934年冬辞职。在此前后,胡风一方面及时地对萧红、艾芜、端木蕻良、艾青等新人新作进行评论推荐,一方面对当时文坛上争论的重要问题作出自己的阐述,成为当时比较活跃的左翼文艺理论批评家。1936年5月写的《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发表了鲁迅、冯雪峰、茅盾等商定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引起了一场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 1937年抗战爆发后,胡风编辑出版了《七月》杂志,同时编辑出版了《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丛书。1945年1月,胡风又出版了文学杂志《希望》。围绕这些刊物形成了一个被称为“七月”派的诗歌和小说作家群。胡风在《希望》创刊号上,发表了舒芜的《论主观》和他自己的《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两文,在进步文艺界内部引起关于“主观”问题的论争。胡风认为,现实主义应当反对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主观公式主义,一是客观主义。他主张作家应当以自己的“主观战斗精神”去拥抱现实,并重视对所描写人物深层心理的揭示。他的观点与当时和以后革命文艺界所坚持的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的观点存在分歧,也与一些主张客观写实的观点形成对立。因而受到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论争日趋激烈。1954年7月,胡风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对自己所受到的批评进行了反批评。加上其他一些因素,胡风等人被打成“胡风反党集团”。1955年,胡风被捕入狱。1978年获释。1980年获得平反。1985年病逝。1988年获得彻底平反。胡风的文艺理论批评著述辑成3卷本《胡风评论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唐弢 林语堂 ☛ 胡风 胡风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生于1902年,卒于1985年。原名张光人,曾用笔名光人、谷非、谷风、张果、高荒、古因、马荒、陈乔、顾风、秋明、孟林、中村护等等。湖北蕲春人。胡风于1920年在武昌读中学,1923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继续学习,这期间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胡风来到北京,并在北京大学预科班旁听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1929年,东渡日本求学,在庆应大学英文科学习。在日本期间,加入日本共产党和日本普罗文学研究会。1933年,胡风回到上海,担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行政书记等职务。1934年,胡风开始了他的专业写作生涯,从此一生笔耕不辍。1937年,担任 《七月》 主编。1945年,担任 《希望》主编。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先后担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第 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55年,胡风受到批判,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从此与社会隔绝近25年之久。1980年,胡风冤案平反后,担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顾问、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顾问等,1985年病逝。胡风一生著述颇丰,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 长诗《时间开始了》(共五部)、《为了朝鲜,为了人类》、《〈石头记〉交响曲》等,诗集《为祖国而歌》,文艺评论集《胡风评论集》(三卷本),散文集 《和新人物在一起》、《人寰二记》等,杂文集 《棘源草》等。胡风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文艺理论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胡也频 胡适 ☛ 胡风1902—1985湖北蕲春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9年赴日本留学,并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负责人。回国后任左联宣传部长、行政书记,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委、《七月》杂志主编、《希望》杂志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常委、一届人大代表。1954年因《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一文受到批判,继而被捕入狱。1979年获释。1980年后平反。后任中国作协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研究院顾问、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参见“文学”中的“胡风”。
胡风1902—1985文艺评论家。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1934年开始职业作家生活。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七月》杂志,培养了一批有成就的作家、诗人。1942年,在对文艺实践的认识和理解问题上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进步文艺界一些同志产生分歧。1955年,对其文艺思想的批判演变成了政治上的对敌斗争。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予以平反。 胡风 胡风1902—1985现代文艺理论批评家、诗人、翻译家。原名张光人。笔名胡风等。湖北蕲春人。1920年在武昌启黄中学读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学到南京东南大学附属高中。1925年进入北京大学预科,一年后进清华大学英文系。受“五四”新文学影响,开始新诗创作。1929年秋东渡日本,进庆应大学文科学习。开始从事文艺评论和翻译工作。曾参加日本反战同盟,日本共产党和普罗科学研究新艺术学研究会,撰文在刊物上介绍中国革命文学情况,翻译了苏联初期革命浪漫主义作品《在彼德格勒的美国人》;发表了《现阶段上的文艺批评之几个紧要问题》等文章,曾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负责人。1933年被日本当局逮捕并被驱逐回上海。回国后,先后任左翼作家联盟的宣传部长、行政书记。1934年开始以作家的职业,致力于文学批评和理论著述,编辑秘密丛刊《木屑文丛》、《工作与学习》丛刊和杂志《海燕》。1936年4月在“人民大众向文学要什么?”一文中,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针对“国防文学”开始了革命文艺队伍内部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抗战期间,在武汉、重庆、香港、桂林等地从事文艺活动,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委、研究股主任和郭沫若主持的军委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专任委员。写了大量的文艺评论文章,结集出版有《剑·文艺·人民》、《论民族形式问题》、《在混乱里面》和《逆流的日子》等。创办并主编《七月》之后,又继续出版了《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丛书。他注意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继《七月》之后,又继续出版了文学杂志《希望》。有两本文学评论集《论现实主义》和《为了明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常委和《人民文学》编委等职。1954年7月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被错误地当作敌对分子被捕入狱。但胡风仍对党抱有坚定的信念,并写了大量诗文。1979年获释后,中共中央于次年重新审理了胡风案,予以平反。后来,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和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顾问等职。他与鲁迅交从甚厚。鲁迅逝世后,写了许多研究鲁迅的文章。 ☚ 冰心 沈从文 ☛ 胡风 胡风胡风 (1902—1985),原名张光人,笔名谷非、张果、古因、顾风、胡丰等。湖北蕲春人。1920年在武昌读书。1925年入北京大学预科,一年后入清华大学英文系。并开始新诗创作。1929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庆应大学英文科。曾参加日本反战同盟、日本共产党和普写科学研究新艺术学研究会。1933年回国,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先后任左联宣传部长、行政书记。1934年后开始职业作家生涯,致力于文学评论和理论著述,还编辑 《木屑文丛》、《工作与学习》 丛刊、《海燕》 杂志等。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武汉、重庆、香港、桂林等地从事文艺活动,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委、研究股主任、复旦大学兼任教授等,同时创办并主编 《七月》 杂志,后又编辑出版《七月诗丛》、《七月文丛》、《七月新丛》。1945年创办 《希望》 杂志。后到上海主编 《人民文学丛书》。建国后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常委、《人民文学》 编委等。1980年后,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主要作品: 著有 《文艺笔谈》、《文学与生活》、《野花与箭》、《看云人手记》、《人与文学》、《剑、文艺、人民》、《逆流的日子》、《论民族形式问题》、《胡风文集》、《时间开始了》、《安魂曲》、《欢乐颂》、《为了朝鲜、为了人类》、《胡风评论集》、《从源头从洪流》、《论现实主义》、《胡风晚年作品选》 等。 ☚ 梁实秋 林徽音 ☛ 胡风1902~1985Hu Fengcontemporary poet and literature ideologist,his original name was Zhang Guangren,his penname was Hu Gufei. Works: Wild Flowers and Arrows,Literature and Life,For Tomorrow,e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