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胡颓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常緑木本 > 胡頹子
胡頹子  hútuízǐ

亦稱“蒲頹子”、“盧都子”、“雀兒酥”、“半含春”、“黄婆嬭”。胡頹子科。常緑灌木具刺。葉橢圓,或長橢圓形,緣稍波狀,披鱗毛。晚秋開花,生於葉腋,銀白色,下垂。果實次年夏成熟,紅色,橢圓形。可供觀賞。根葉入藥。主產我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胡頹子》:“〔釋名〕蒲頹子、盧都子、雀兒酥、半含春、黄婆嬭。時珍曰……所謂雀兒酥也,雀兒喜食之。越人呼爲蒲頹子。南人呼爲盧都子。吳人呼爲半含春,言早熟也。襄漢人呼爲黄婆嬭,象乳頭也。劉續霏《雪録》言,安南有小果,紅色,名盧都子,則盧都乃蠻語也。”

胡颓子【同义】总目录


胡颓子卢都子

胡颓子thorny elaeagnus

Elaeagnus pun-gens,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常绿灌木。高达4m,有枝刺。小枝褐色,被锈褐色腺鳞;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长圆形,长4~10cm,边缘微波状,正面光绿色,背面银白色,密被银白色或褐色腺鳞;花银白色,无花瓣,芳香,1~4朵簇生叶腋,花期10~11月;果红色,有肉质萼筒包围,椭圆形,被褐色腺鳞,翌年5月成熟。有金边、玉边、金心等观叶变种。产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日本也有。喜光,稍耐阴,对土壤适应性强,栽培管理简单。播种、扦插繁殖。常见植于庭园,或作盆景。果可食用或酿酒,与叶、根均可入药。
同属常见栽培的种有:佘山胡颓子(E.arhyi),小枝有刺,灰褐色,密被皮屑状鳞片;叶发于春秋两季,大小不等,大形叶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6~10cm,小形叶椭圆形,长1~4cm。花黄色,密被棕红色腺鳞,花期10月,果红色,长椭圆形,翌年4月成熟。产中国长江中、下游各地。秋胡颓子(E.umbellata),别名牛奶子,伞花胡颓子。高达4m,常有刺。幼枝密被银白色腺鳞。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9cm,下面密被银白色或散生少数褐色腺鳞。花黄白色,芳香,2~7朵成腋生伞形花序,花期5~6月。果红色,近圆形,8~10月成熟。产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生向阳山坡、疏林、灌丛及河边砂地;日本、朝鲜半岛、印度亦有分布。木半夏(E.multiflora)别名多花胡颓子。常无刺,小枝红褐色,密被锈褐色腺鳞。叶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长3~7cm,背面密被银白色并兼有褐色鳞片。花黄白色,芳香,1~3朵腋生,花期4~5月。果红色,椭圆形,6月成熟。产河北、山西、河南及长江中、下游各地。沙枣(E.angustifolia),别名桂香柳。落叶乔木,高可达15m,胸径1m,常具枝刺;植株各部均被银白色腺鳞。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3~4(8)cm。花黄色,芳香,1~3朵腋生,花期5~6月。果黄色或黄褐色,椭圆形或近圆形,果肉粉质,10月成熟。产中国华北北部及西北各地,喜光,耐寒冷,抗干旱及风沙,也较耐水湿与盐碱。深根性,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具根瘤,对有害气体抗性强。用种子或扦插繁殖。沙枣是中国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营造防风固沙林及盐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也是产区常见的庭园及四旁绿化树种。

胡颓子

药名。出《本草经集注》。又名卢都子、蒲颓子、半含春、羊奶奶、土萸肉、蒲栗子。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Thunb.的果实。分布长江以南各地。酸、涩,平。止泻,开胃,止血。治肠炎,痢疾,食欲不振,消渴,咯血,血崩。煎服:9~15g。本品含鞣质、有机酸及草酸盐等。含羽扇豆醇、熊果酸、熊竹素等。

胡颓子thorny elaeagnus

Elaeagnus pungens Thunb.,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常绿灌木。分布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日本也有分布。茎有棘刺,被锈褐色鳞片。叶片革质,表面绿色,背面有褐色鳞片。花银白色,芳香,1~4朵簇生叶腋;萼筒较裂片为长。果实椭圆形,有褐色鳞片,成熟时红色。花期10~11月,果熟期于次年5月。果可食用,也可入药,治痢疾;根煎洗治疥疮;叶治喘咳。

胡颓子

胡颓子hú tuí zǐ

《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胡颓叶(6)。药名。
【基原】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 Elaeagnus Pungens Thund.的果实 。
【别名】卢都子(《中藏经》),雀儿酥(《雷公炮炙论》),王婆奶(《履巉岩本草》),蒲颓子、半含春(《本草纲目》),半春子、甜棒捶(《植物各实图考》),牛奶子、石滚子(《草木便方》),羊母奶子(亨利氏《中国植物名录》),糖罐头(迈尔氏《中国植物名录》),羊奶奶(《贵州民间方药集》),咸匏头(《福建民间草药》),柿蒲、灯蒲(《泉州本草》),土萸肉、补阴丹、瓶匏 、田蒲(《闽东本草》),野荸荠、野枇杷、浆末草、野水葡萄、大麦奶、白萹蓄、甜果儿、麦榄(《浙江民间草药》),鸡卵子、清明子(《江西草药》),斑楂、干茄、大麦前果、大叶巴楂子(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潘桑果、麦果果、野枣子(《上海常用中草药》),蒲栗子(苏医《中草药手册》)。
【性味】酸涩、平。
❶《中藏经》:“酸涩。”
❷马琬《食经》:“味干。”
【功用主治】治泻痢,消渴,喘咳。
❶马琬《食经》:“补益五脏。”
❷《草木便方》:“除烦热,消渴。”
❸《现代实用中药》:“收敛,止泻,治痢疾。”
❹《福建民间草药》:“止血,疗痢。”
❺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收敛止泻,止咳平喘。治消化不良,疝气,喘咳,血崩,骨髓炎,痔疮,腰部扭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

胡颓子hútuízi

中药名。出《本草经集注》。别名卢都子、蒲颓子。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 的果实。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酸、涩, 平。收敛, 止泻, 止血。治泄泻、痢疾、食欲不振、咯血、血崩, 煎服: 9 ~ 15 克。本品含鞣质、有机酸及草酸盐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