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琏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胡琏1907—1977陕西华县人 胡琏
胡琏
胡琏1907~1977国民党军将领。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任国民党军队第12兵团副司令。1949年去台湾,1977年6月在台北去世。 胡琏 胡琏字廷器。明景泰四年(1453)举人,任山东沂州知州,以政绩擢平阳吉州知州。 ☚ 唐棫 王维 ☛ 胡琏1907—1977字伯玉。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27年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谋等职。抗战胜利后,历任整编第十一师师长、范汉杰兵团中央纵队指挥官、整编第十八军军长、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官、第十二兵团司令官等职。1949年10月后任金门防卫司令官。同年12月,任台湾国民党当局“福建省主席兼福建游击总指挥”。1951年兼“福建反共救国军总指挥”。1954年6月,任陆军第一军团司令,奉调回台湾。1957年7月,复任金门防卫司令官兼金门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8年金门炮战后升任陆军副总司令。1964年11月任驻越南“大使”。1972年12月免去“大使”,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74年秋入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专攻宋史及中国现代史。1952年10月起,连续任国民党第七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77年6月22日,在台北病逝。海葬于金厦海峡。 胡琏 胡琏号伯玉,陕西华县人,生于1907年11月16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科、南京步兵学校、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一期、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排、连长,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任第十一师营长。1934年升任第十一师团长。参加过对江西红军第三、四、五次“围剿”。1937年8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同年任第六十七师步兵第一一九旅旅长,后又任第一师副师长。抗日战争中还任第十一师师长、预备第九师师长。1943年7月13日任第十八军副军长,同年调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高参。1944年8月13日任第十八军军长,并于次年参加湘西会战。1945年6月28日任少将。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至1947年间任整编第十一师师长,参加围攻中原解放军。1946年8月至9月率该师参加定陶战役。1947年2月参加莱芜战役。同年任整编第十八军军长。1948年9月22日任陆军中将。1948年至1949年间任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淮海战役中所部被歼,仅以身免。1949年4月至10月任第二编练司令、第十二兵团司令。1950年任 “福建省”主席及福建“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1954年任第一军团司令,1957年7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9月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1958年升任“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61年12月入“国防研究院”受训。1964年任“驻南越大使馆”大使,1972年免职。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晋陆军一级上将。1974年入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历史。1977年6月22日在台北病故。曾任中国国民党第七、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著有 《泛述古宁头之战》 《金门忆旧》 《越南见闻》 等。 ☚ 胡庶华 胡维藩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