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胡惟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胡惟庸?—1380

明大臣。定远(今属安徽)人。龙凤元年(1355年)投朱元璋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历官知县、通判,擢湖广佥事。吴元年(1367年)召为太常寺卿。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拜右丞相,进左丞相。为相七八年间,与太师李善长相结,委曲谨慎对待朱元璋,深得宠信;然专权纳贿,多为不法事。后为朱元璋所忌,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谋逆罪论死。洪武十八年、十九年,又有人告他通倭,二十三年又认定他通北元,所谓“逆谋益大著”,连及李善长、陆仲亨、费聚等,朱元璋乃作《昭示奸党录》,株连蔓引,穷究党羽,数年不尽,死者达三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

胡惟庸?—1380

明定远 (今属安徽)人。龙凤元年 (1355)在和州投奔朱元璋,授元帅府奏差。历任主簿、知县、通判等官职,擢湖广佥事。后又召为太常寺卿。洪武三年 (1370),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拜右丞相,进左丞相。为相期间,与太师李善长相结,委曲谨慎事从朱元璋,深得宠信。但因专权纳贿,亦多为不法事。朱元璋在统一之后深忌权臣之重,洪武十三年 (1380),以“擅权植党” 罪名杀了胡惟庸。以后,又有人告他“通倭”、“通虏”、“谋反”,所谓 “逆谋益大著”,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又借此兴大狱,李善长、陆仲亨、费聚、唐胜宗等均因株连被杀,“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乃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株连蔓引,迄数年未靖云”。

☚ 徐达   杨士奇 ☛

胡惟庸?—1380

明初丞相。定远(今属安徽)人。龙凤元年(1355年)在和州投朱元璋。洪武初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后升至左丞相。任内专权树党。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谋不轨”罪名被杀。后被重究,牵连致死者3万余人。

胡惟庸

胡惟庸?~1380

龙凤元年(1355)在和州投朱元璋,初授元帅府奏差,后任宁国主簿、知县和吉安通判等职。明洪武三年(1370)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拜右丞相,后为左丞相。十三年,以谋逆罪为朱元璋所杀。十九年至二十三年,朱元璋以其“通倭、通元(北元)”之罪,穷究其党羽,受牵连被杀者达3万多人,史称“胡狱”。

☚ 华云龙   吴干臣 ☛
胡惟庸

胡惟庸?—1380

明代丞相。濠州定远(今属安徽) 人。至正十五年 (1355) 始从朱元璋征战南北,历任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寺卿等官。洪武三年(1370) 由李善长推荐,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1373)升任右丞相,继进左丞相。他因深得朱元璋信任,任相最久,利用权势,结党营私,一意专行,朝政大事径自处理,威胁皇权。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擅权枉法,图谋反叛罪诛之,训令此后不再设中书省、丞相制。继而大兴胡党之狱,凡心怀怨望、违背君主意志者均被罗织为胡党予以诛除。胡党一案被株连遭杀者凡3万余人。

☚ 明成祖   靖难之役 ☛

胡惟庸?—1380

明大臣。定远(今属安徽)人。龙凤元年(公元1355年),从朱元璋于和州。历任主簿、知县、通判等官。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至十三年(公元1373—1380年)间,任丞相,专权树党。后以谋逆罪被杀。十九年与二十三年,朱元璋又以他通倭、通元(北元),穷究党羽,株连甚众,称为“胡狱”。

胡惟庸?—1380

明定远(安徽定远)人。龙凤元年(1355年)在和州投朱元璋,授元帅府奏差。历任主簿、知县、通判、佥事等官。吴元年(1367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书省参加政事。六年升右丞相,又进左丞相。御史中丞刘基言其短,被毒死,权势日盛。后以谋逆罪被杀。十九年与二十三年,太祖又认为他有通倭、通元(北元)罪,穷追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三万余人,史称“胡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