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胡应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胡应麟1551—1602

明文学家,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兰溪(今属浙江)人。幼能诗。万历中举于乡,试进士不第,乃筑室山中,聚书四万余卷,记诵精研,从事著述,遂称博学。曾携带诗作访王世贞,受世贞激赏,文名大起。诗文虽仰承七子余风,但持论已有所不同,由重格调而转向神韵。著有《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十卷)、《诗薮》、《少室山房笔丛》等。

胡应麟

胡应麟1551—1602

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浙江兰溪人。万历举人。屡试进士不第,遂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从事著述。携诗谒王世贞,得其激赏,与李维桢、屠隆、魏元中、赵用贤并称“末五子”。论诗推崇前后七子。诗文亦承其余风。但持论稍变,由重视格调而转向于神韵,尤其强调诗的“兴象”。有《诗薮》、《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等。

☚ 李先芳   陈继儒 ☛
胡应麟

胡应麟1551—1602

字元瑞,又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兰溪(今属浙江)人。明万历举人。广涉书史,学问渊博,系明代中叶博学家之一,和杨慎、陈耀文、焦竑等齐名。王世贞《石羊生传》称:“元瑞自髫鬌厌薄荣利,馀子女玉帛、声色狗马、服玩诸好,一切泊然,而独其嗜书籍自天性。”筑室山中,聚书四万馀卷,从事著述。有《少室山房类稿》、《诗薮》、《少室山房笔丛》等。《笔丛》是一部以考据为主的笔记,其中《庄岳委谈》下卷,有不少谈论戏曲的材料,近人曾辑录成书,标名《少室山房曲考》。

☚ 臧懋循   潘之恒 ☛
胡应麟

胡应麟1551—1602

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少室山人。兰溪(今属浙江)人。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举人,后屡次参加会试皆不第。性嗜书,曾购书四万馀卷,筑室贮藏,逐一披览。才力富健,作诗善于铺排,长律可增至二百馀韵,但诗味不浓。倒是他的一些近体诗,还写得清俊朗爽,如《破山寺老衲夜谈作》:“一径入苍翠,飞云袅袅屯。危亭标木末,古刹翳松根。海月时窥牖,山风日扫门。凭呼野衲至,信宿共芳尊。”全篇构成了荒漠幽深的意境。其诗歌创作成就不算太高,但其诗论著作《诗薮》颇有价值,发表了不少有识之见。还著有《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十卷、《少室山房笔丛》四十八卷。其生平见王世贞撰《胡元瑞传》(《弇州山人续稿》卷六八)、《明史》卷二八七、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吴晗撰《胡应麟年谱》。

☚ 赵南星   唐时升 ☛

胡应麟1551—1602

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少室山人。兰溪(今浙江兰陵县)人。明代文学家。万历四年举人,后屡试不第,筑室山中,聚书四万余卷,从事著述。著有《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十卷、《少室山房笔丛》四十八卷,及诗话《诗薮》二十卷等。
索引:胡应麟,元瑞、明瑞,石羊生、少室山人;二酉山房、少室山房。

胡应麟

胡应麟1551—1602

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浙江兰溪人。万历举人,为当时所谓“末五子”之一,诗文承七子余风,颇受王世贞赞赏。著述有《诗薮》、《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等。
他从“诗体代变”“诗格代降”观点出发,在《诗薮》中明确对古诗的发展提出如下见解:“四言变而《离骚》,《离骚》变而五言,五言变而七言,七言变而律诗,律诗变而绝句,诗之体以代变也。《三百篇》降而《骚》,《骚》降而汉,汉降而魏,魏降而六朝,六朝降而三唐,诗之格以代降也。”这可以说是复古派的总基调。但对古诗具体诗作则多从艺术角度作中肯分析。他认为“国风雅颂,温厚和平;《离骚》、《九章》,怆州浓至;东西二京,神奇浑朴;建安诸子,雄瞻高华;六朝俳偶,靡曼精工”还说:“两汉之诗所以冠古绝今,率以得之无意。不惟里巷歌谣,匠心信口;即枚、李、张蔡,未尝锻炼求合,而神圣工巧,各出天造。”这些看法并没有死守复古派之家法。

☚ 王世贞   陆时雍 ☛
胡应麟

胡应麟1551—1602

明代文学家、文学批评家。《明史》有传。字元瑞,一字明瑞,号少室山人,又号石羊生。浙江兰溪人。儿时肌体玉雪,眉目朗秀。父口授之书,辄能成诵。见客,使属对,辄工。万历四年(1576)举于乡,久不第。遂筑室山中,集书数万卷,闭门读之,手自编次。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所激赏,由是得名。与李维桢、屠隆、魏允中、赵用贤并称为“末五子”。其诗文承七子余风,而诗赋理论批评也大体沿袭王世贞等“后七子”复古主义文学主张。他在所著诗话著作《诗薮》中提出:“诗之体以代变也……诗之格以代降也”,“骚盛于楚,衰于汉,而亡于魏。赋盛于汉,衰于魏,而亡于唐”(《内编》卷一),对汉以后赋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认识。他很注意文学体裁的研究,在区别骚、赋的不同文体特点方面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他认为:“骚实歌行之祖,赋则比兴一端,要皆属诗。”又说“骚与赋句语无甚远,体裁则不同:骚复杂无伦,赋整蔚有序,骚以含蓄深婉为尚,赋以夸张宏巨为工”(同上)。胡应麟在建立和发挥他的诗歌理论之时,兼涉辞赋,对楚汉以来赋家赋作多所评论,对楚辞与汉代赋篇的存佚真伪也有所考证,是辞赋理论批评史上一位值得重视的批评家。胡氏广涉书史,学问渊博,著述丰富,除《诗薮》外,尚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等传世。撰述、编辑未行世者,有《六经疑义》、《诸子折衷》、《皇明诗统》等20余种(见王世贞《石羊生传》)。

☚ 胡斗元   胡薇元 ☛

胡应麟公元1551——1602

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石山人。明浙江兰溪县人。万历间举人,受学于王世贞,工诗。嗜书,家藏四部书多至42384卷,以是筑室山中,隐居不仕,专事著述。著有《古韵考》、《经籍会通》、《诗薮》、《类稿》、《少室山笔丛》等书,均传于世。《少室山房笔丛》是以考证为主的笔记,对经史百家、释典、道书均有评论,颇具新见。

胡应麟1551—1602

明文学家。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兰溪(今属浙江)人。屡试不第。聚书4万余卷,著有多种考据文字。其《诗薮》为诗论,由重格调转重神韵。有《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十卷、《少室山房笔丛》四十八卷。

胡应麟

胡应麟1551—1602

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又号石羊生。兰溪(今属浙江) 人。他是末五子之一,著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等。胡应麟的文学思想主要见之于《诗薮》,他大抵承袭了明代“后七子”的衣钵,特别是王世贞对他影响较深,在创作上主张复古,取法汉,魏以前之作,曾谓“行远自迩,登高自卑,造道之等也。立志欲高、取法欲远,精艺之衡也”。(《诗薮》外编卷二》)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于各种文学体裁的特征也颇为重视、善于从艺术形象的构成方式、作品的外部形式及文体风格等角度来研究文体样式,强调样式与思想内容的一致性,如说:“诗与文体迥不类,文尚典实,诗贵清空;诗主风神,文先理道。”(《诗薮·外编卷一》)将诗与文二者比较,阐明其各自特征,指出古代散文多有较强的应用性,大抵尚实,这点是符合实际的。他在文学理论上,主张研究作品需紧密联系作家的创作实践,从历史实际出发,进行考察,方能提到应有的高度,反对抓住只言片语作穿凿附会的考证。故其论述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他说:“古大家有齐名合德者,必欲究竟,当熟读二家全集,洞悉根源,彻见底里,然后虚心易气,各举所长,乃可定其优劣。若偏重一隅便非笃论。”(《诗薮·外编卷四》)这既表现出他对待文艺科学所持的严肃和认真的态度,又体现了古代文论家,诗论家对于文学特征的探讨已日趋深入,不断完善,其见解是很可取的。

☚ 徐师曾   袁宗道 ☛

胡应麟

胡应麟1551—1602

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兰溪(今属浙江)人。举万历四年(1576)乡荐,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从事著述,记诵淹博。曾携诗谒王世贞,世贞激赏之,置诸“末五子”之列。其散文承七子余风,但持论已稍变,由重视格调转向于神韵。著有《少室山房类稿》、《诗薮》、《少室山房笔丛》等。

☚ 汤显祖   唐时升 ☛

胡应麟1551~1602Hu Yinglin

poet and literary critic of the Ming Dynasty. Works: Collected Jottings from the Shaoshi Retreat,Poetry Oasis,etc.

胡应麟1551—1602

明文学家。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浙江兰溪人。万历举人。筑室山中,藏书四万余卷,从事著述,征引广博,诗文承七子余风。著有《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十卷。另有《诗薮》、《少室山房笔丛》,较有学术价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