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胡床hú chuáng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犹今之马扎。白居易《咏兴》之三: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 胡床 胡床又称“交床”、“绳床”、“交椅”。是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欧阳修《六一诗话》云:“今之交床,本自外国来,始名‘胡床’,隋以谶改名‘交床’,唐穆宗时又名‘绳床’。”东汉时已有。其形制为:床足斜向交叉,上施床面,故称之“交床”,类似今之折叠凳。宋陶榖《清异录·陈设门》载:“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绦以客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因为轻便易搬移,故古人好以为坐。《世说新语·自新》:“(戴)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宋秦观《满江红》词:“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刘克庄《一剪梅》词:“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 案 箧 ☛ ![]() ![]()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家具部 > 坐卧具 > 胡牀 胡牀 húchuáng 亦稱“交牀”。坐具。以其東漢時自西域傳來,故稱。初形體較小,以藤繩編織其内,有足,可折叠,類今之“馬札”而大。西晉之前多在北方宫中及上層社會中使用,東晉時南方民間亦廣泛使用。隋以讖諱胡,煬帝更其名曰“交牀”。唐穆宗時又稱“繩牀”。後漸增高,加置靠背,稱之爲“交椅”。《漢書·五行志》:“靈帝好胡服、胡帳、胡牀、胡坐……京都貴戚皆競爲之。”《世說新語·自新》:“〔戴淵〕在岸上,據胡牀指麾左右,皆得其宜。”《說郛》卷五十七引隋·杜寳《大業記》:“〔煬帝〕九月自塞北還至東都,改胡牀為交牀,改胡瓜爲白露黄瓜,改茄子為崑崙紫瓜。”清·趙翼《飯餘》詩:“携得胡牀臨水坐,柳蔭深處看荷花。”參閱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 胡牀 胡床【同义】总目录 胡床交床 坐具 坐具帝王的坐具:金交椅 另见:坐垫 坐 坐姿 ☚ 桌子 坐卧具 ☛ 胡床又名交床、绳床、逍遥座,是一种能折叠能挂的轻便坐具。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中有此物。传入汉地后,先流行于宫中,南北朝时民间也使用。 胡床 胡床古代坐具。据《后汉书·五行志》,灵帝好之,京都贵戚皆竟为之。干宝《搜神记》以胡床为 “翟之器”。宋程大昌《演繁露》载:“今之交床,制本自虏来,始名胡床。”隋改名交床。唐穆宗改为绳床。宋高承《事物纪原》: 胡床,“今交椅是也。穿以绳索,可以折叠,轻便。”翟,通“狄”,中国古代北方族名。 ☚ 逗落 柘羯 ☛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由胡地传入,故名。《后汉书·五行志》:“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隋改名交床,唐穆宗又改为绳床。 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有靠背的轻便坐具,也称交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