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袖dàxiù

❶服装袖式之一。通常指宽大的衣袖。《隋书·东夷·高丽传》:“人皆皮冠,使人加插鸟羽。贵者冠用紫罗,饰以金银,服大袖衫,大口袴,素皮革,黄革屦。”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倭妇人……虽暑月亦服至数重,其衣大袖而短,不用带。”《文献通考·选举七》:“武士舍弃弓矢,更习程文,褒衣大袖,专效举子。”《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九回:“我替娘收拾,头上也不消多戴什么,就只戴一对鬓钗,两对簪子……也不消穿大袖衫子,寻出那月白合天蓝冰纱小袖衫子来配着密合罗裙子。”
❷舞服。其制袖口宽大,腋部收杀。《通典·乐志六》:“庆善舞四人,紫绫大袖,丝皮袴,假髻。”又:“舞童十六人,皆进德冠,紫大袖,裙襦,漆髻,皮履。”
❸宋代贵妇的一种礼服。因其两袖宽博,故名。皇后妃嫔则用作常服。明代士庶妇女婚嫁时也可着之。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镯、金帔坠者是也……更言士宦,亦送销金大袖,黄罗销金裙段,红长裙或红素罗大袖段亦得。”《西湖老人繁胜录》:“每库有行首二人,戴特髻,著干红大袖。”《宋史·舆服志三》:“其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朱子家礼》卷四“丧礼”:“(贵)妇人则用极粗生布为大袖……众(妾)则以背子代大袖。”《明史·礼志九》:“凡庶人娶妇,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婿常服,或假九品服;妇服花钗大袖。”宋代妇女的大袖实物,1975年在福建福州南宋墓中曾有出土,共五件,均为罗制,其式为对襟,加缝衣领,身长过膝,襟上不用纽、带,领、襟、袖、裾均缝有一道花边。

大袖示意图
(福建福州南宋墓出土)

大袖

大袖

为宋、明时期的一种妇女服装。其造型特点是有两支宽大的袖,故此而得名。这种服装有圆领、直领两种,其面料多为单层的素罗,整个衣服外部边缘都镶有花边,两支袖端各接长一段,在其接缝处也装饰有花边,此种服装在当时一般是作为礼服穿在最外面的。《宋史·舆服志》中就有关于大袖的记载“其常服,后妃大袖。”又《朱子家礼》中记载“大袖,如今妇人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以素罗制成的大袖。

☚ 回鹘装   水田衣 ☛
大袖

大袖

古代妇女的一种衣式。魏晋时,妇女常服日趋短小,衣袖尚窄。晋末齐梁时,又尚大袖,衣袖加阔到二三尺,男女同等。上行下效,南北同风。简文帝《小垂手》云:“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隋代时上层官服及部分舞服还尚大袖,且有把大袖和小袖结合起来穿的。唐末文宗朝,衣袖加阔有大过四尺者,以致于李德裕奏请用法令加以限制,以阔一尺五寸为准(《唐书·李德裕传》)。宋代上层妇女常服衣袖也特别宽大,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可见到具体形象。

☚ 深衣   逢掖 ☛

大袖

古代妇女服装。流行中原地区,原是皇后嫔妃的常服,因其两袖宽大,故名。《宋史·舆服志》载:“其常服,后妃大袖。”以后传到民间,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朱子家礼》称:“大袖,如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两寸。”地位稍低的妇女不能穿大袖。

大袖

super sleev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