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 (释文〕 先懂得以迂为直计谋的,在作战时就能取得胜利。 〔例1〕 春秋时,莒国国君依仗简陋,不修缮城郭,不注意战备。楚国子重率军攻打莒国,包围了渠丘(今山东莒县北)。渠丘城池破败,众人溃散,逃奔到莒城(今山东莒县)。楚军跟著包围了莒城。莒城也很破败,不战而溃。不久,莒国的郓城也被楚军占领。楚军劳师远征,在12天内攻下三座城邑,都是由于莒国没有设防的缘故。 〔例2〕 东汉初年,田戎占据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一带,当听到邻近秦丰被朝廷将领岑彭击败的消息,大为惊恐,打算归降刘秀。他的大舅子辛臣故意反对说:“东汉政权占领洛阳周围地方,不过巴掌那么大,有什么作为?不如按兵不动,静观大局演变,再作决定。”田戎不听,仍决定投降,使辛臣留守夷陵,亲率大军沿长江,沔江,向北进发。可是,辛臣在田戎出发后,马上盗取田戎的金银财宝,从捷径逃走,在田戎到达前,先向岑彭投降,而且写信给田戎说:“你应该及时反正,不要拘泥于我们从前的计谋。”还故意让这封信落入岑彭兵士之手。田戎发现自己被出卖,又反过来跟秦丰汇合抗拒岑彭。岑彭遂后进兵猛攻,田戎不得已逃回夷陵。 〔例3〕 明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高迎祥在陕西 〔例4〕 1940年,枣宜战役后,华中日军侦悉汤恩伯集团正沿信阳以北遂平至项城一线东进攻击皖南新四军部,认为这是消灭汤部的好时机,随之发动豫南战役。1941年1月24日,日军分左、中、右三路向豫南进犯。同时,皖北、豫东日军也分路策应豫南日军作战。25日,日军左翼兵团分三路向小林店、固城、金山攻击,中央兵团一部向明港附近北攻。右翼兵团分两路于槐角镇、正阳间渡淮河攻击前进,空军也协同地面部队作战。面对日军强大攻势,中国守军采取避免正面决战,主力机动转移的方针,一部向敌后截断交通,主力向敌两翼侧击。27日,日军进驻驻马店、沙河店、春水一线,汤恩伯主力向上蔡附近攻击。孙连仲部向象河关以南进击,冯治安部向南阳前进。29日,日军左右两翼兵团遭中国军队攻击,中央兵团沿平汉路北进,因中国军队北撤而扑空。31日,日军变更部署,将中央兵团一路向两翼迂回,企图与汝南北进之敌夹击中国军队,将中央兵团主力分兵两路向舞阳方面左旋回,并将左翼兵团主力也调向舞阳进犯,南北夹击中国第13军。因中国军队事先转移,而日军再次扑空,位于豫西之中国主力部队分路向舞阳敌后围击。日军侧背受击,遂于2月2日南撤。中国军队乘机反攻,收复了南阳地区。日军于6日向唐河以东退去。皖北与豫东的战斗也于2月结束,迫使日军退回驻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