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胡咙三3854名嗓子;喉咙。⑴中原官话。山东济宁〖 〗。山西临汾〖 〗。陕西西安〖 〗、白河〖 〗。河南郑州〖 〗、商丘〖 〗。江苏徐州〖 〗。哑~。⑵晋语。内蒙临河〖 〗。山西忻州〖 〗。⑶江淮官话。江苏南通。贾佩峰《红娘子》:「一来我~有点儿沙。」江苏连云港。⑷西南官话。四川。张慎仪《蜀方言》卷上:「喉曰嗓曰~。」湖北随州。⑸吴语。上海〖 〗、上海松江:开口见~。上海崇明〖 〗、南汇、宝山、嘉定。1930年《嘉定县续志》:「俗称喉曰~。」江苏常州〖 〗、无锡〖 〗、苏州。汪东《吴语》:「今通语谓咽为喉咙,苏州言~。」江苏太仑。1919年《太仑州志》:「喉曰~。」江苏江阴、常熟、宜兴。浙江定海。民国刊本《定海县志》:「俗称咽喉曰~。」浙江绍兴。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绍兴谓喉为~乃近本义。」浙江余姚、宁波、嵊县、象山、镇海。也作「胡笼」:吴语。江苏南部。任梅《太湖渔歌》:「破売声~唱勿好。」⑹闽语。福建邵武〖 〗、建瓯〖 〗。清梁同书《直语补证》:「今里语以喉咙为~。」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頸項部 > 頸喉 > 嚨喉 > 胡嚨 胡嚨 húló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