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胞衣不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胞衣不下病名。出《经效产宝》。又名胞衣不出、息胞、息胎、胎衣不出、胎衣不下、儿衣不出、胞胀不下。指胎儿娩出后,胎盘迟迟不下。多因分娩后元气大虚,无力继续排出,败血流入胞中,作胀不下,或感邪而气血凝滞所致。气虚者治宜大补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若气血凝滞或作胀不下者,治宜养血逐瘀,方用生化汤合益母膏。同时可结合针灸合谷、三阴交等穴或手术处理。 胞衣不下又称胎衣不下。分娩后。胎盘迟迟不下。超过半小时以上。 胞衣不下bāo yī bù xià《本草纲目》主治第4卷产难(锺馗左脚)(25)。病证名。又名胞衣不出、息胞、息胎、胎衣不出、胎衣不下、儿衣不出、胞胀不下,指胎儿娩出后,胎盘迟迟不下。出《经效产宝》,多因分娩后元气大虚,无力继续排出,败血流入胞中,作胀不下,或感邪而气血凝滞所致。气虚者治宜大补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若气血凝滞或作胀不下者,治宜养血逐瘀,方用生化汤合益母膏。同时可结合针灸合谷、三阴交等穴或手术处理。 胞衣不下bāoyībúxià病症名。出《经效产宝》。又名胎衣不下。指胎儿娩出后, 胎盘超过半小时以上迟迟不下。多因分娩后气血大虚, 无力继续排出所致。宜急用手法取出胞衣。继则补益气血。用十全大补汤。同时可结合针灸合谷、三阴交等穴。 胞衣不下 胞衣不下胎儿娩出,胞衣经半小时后仍不能娩出者,称“胞衣不下”,亦称“胎衣不下”,或称“息胞”。胞衣不下常可合并产后大出血,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如《产育宝庆集》:“胎衣不下者,……治之稍缓,胀满腹中,以次上冲心胸疼痛,喘急者,难治。”《胎产心法》:“妇人一生莫重于生产,临产莫急于催生,既产莫甚于胞衣不下。”本病多因产妇体质素弱,气虚不能送胞外出,或因产时感寒,血流不畅,或因败血流入胞衣,遂使胞停不下。治疗以胞衣速下为第一紧要。下胞衣的方法,有用手术剥离和药物催下等法。如《大生要旨》云:“以手指顶其胞底,使血不留聚;或以指摸上口,扳开一角,使恶露倾泻,则中空自落矣。”药物治疗多以辨证为主,并配合外治之法。 ☚ 临产血晕 产后 ☛ 胞衣不下bāo yī bù xiàretention of placent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