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胎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胎息tāi xī

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郑畋《初秋寓直》:幽阁焚香万虑凝,下帘胎息过禅僧。贾岛《赠温观主》:胎息存思当黑处,井华悬绠取朝间。

胎息

胎息

北周无名氏《步虚辞》:“胎息静百关,寥寥究三便”。胎息原指婴儿在母腹胞胎中的呼吸。道教修炼者提倡效仿这种深沉平静的呼吸,并通过炼功过程,发展为不以鼻呼吸为主,而直接闭气、吞气的胎息方法;胎息又指用下丹田气海穴为呼吸本原的丹田呼吸法;胎息又指意守足踵式的呼吸;又指深邃的长呼吸:《灵剑子导引子午记》:“胎息者,抱一守中之法也。真人鼻无出入,其息深深。”

☚ 太和   天关 ☛
胎息

胎息

张继先《喜迁莺》:“胎息根深,灵泉穴秘,静里运调阳火。”胎息原指婴儿在母腹胞胎中的呼吸,道教炼养家提倡效仿这种深沉平静的呼吸,发展为不以鼻口嘘气,闭气而吞的胎息,用下丹田气海穴为呼吸本原的丹田呼吸;又有深长的呼吸,《灵剑子导引子午记》:“注:“胎息者,抱一守中之法也。真人鼻无出入,其息深深。”又有意守足踵式的呼吸,统称之为胎息。

☚ 性宗   姹女 ☛
胎息

胎息

腹式深呼吸的一种。所谓“胎息”,是指呼吸柔和细微、乃至若有若无时,练功者获得的一种“不以口鼻呼吸,而以脐窍呼吸”的自我感受。 《摄生三要》:“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 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胡文焕辑《类修要诀·胎息铭》述其练法云:“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道教以此为服气法。 《后汉书·王真传》:“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贤注:“《汉武内传》曰:王真字叔经,上党人,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真行之,断谷二百余日,肉色光美,力并数人。”

☚ 体呼吸   止息 ☛

胎息

❶气功术语。原为道士修炼方法之一。古人认为,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不用口鼻呼吸,好象胎儿在胎胞中的呼吸一样(据《抱朴子》),故名。近代又称胎息为丹田呼吸法或脐呼吸法。练功时要求意守中丹田。吸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吸入,自觉有气自丹田向内收合。吸气后稍作停留,随后将气呼出。呼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呼出,稍停再复如前吸气。
❷指胎气,《医学正传》卷之一:“盖胎孕全仗气血培养,气血既亏则胎息羸弱。”

胎息

气功术语。古代气功书籍记载,练功到高深的地步,可以停止口鼻呼吸,专营脐内呼吸,类似冬眠。冬眠也有呼吸,只不过微弱而已,完全停止呼吸是不可能的。

胎息

031 胎息

语出于《抱朴子·对俗》:“还精胎息,延寿无极。”胎息似模拟胎儿呼吸,对此葛洪作了详细的解释:“虽云行气。而行气有数方焉。……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成道也。”对如何掌握胎吸,他说:“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已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转习渐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行气要缓慢均匀,单位时间内呼吸次数越少,越有利于减少体耗延长寿命;古人行气经验,是符合生物科学规律的。

☚ 抱一   心斋 ☛
胎息

胎息

传统道家气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功法。是气功锻炼达到高度入静时的一种腹式呼吸状态。其时神融气中,气包神外,鼻息微微,若有似无,而和气氤氲,遍布全身,通体舒畅,犹如胎儿在母腹之中,没有外呼吸,仅有内气潜行一样。

☚ 服饵   六字诀 ☛

胎息

道教修炼方法之一。服气所达的最佳境界。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婴儿在母腹中的呼吸,又如龟鹤入蛰时的呼吸。

胎息tāi xī

道家修炼之术。《备急千金要方·养性》:“问我居止处,大宅㧾林村,胎息五藏,气至骨成仙。”

胎息

胎息

胎息,是指仿效胎儿之呼吸。此说汉代即有,《后汉书·王真传》谓:“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五十者,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摄生三要》谓:“人在胎中,不以口鼻呼吸,惟脐带系于母之任脉。任脉通于肺,肺通于鼻,故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其气皆于脐上往来。”古人认为,胎儿通过脐带禀受母气。此气循行于任脉与督脉之中,弥散于胎儿全体,以供胎儿生长、发育之需,这称为胎息,又称“内呼吸”,是与口鼻的外呼吸相对而言的。脐部是构成胎息循环的枢纽,特称之为“命蒂”,意为“生命之根蒂”。出生以后,脐带被剪断,“胎之一息,无复再守”,从此,外呼吸取代了内呼吸。”一点元阳,落于立命之处(脐部)。自此,后天用事,虽有呼吸往来,不得与元始祖气相通”(《性命圭旨》),故脐部下丹由(气穴)又称“祖窍”。所谓“元始祖气”即指母气。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静功意守下丹田,同时采用腹式呼吸,旨在通过外呼吸接通内呼吸,所谓以“后天之气,接引先天之气”。腹式呼吸,气贯丹田,术语上称为“息息归根”。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重返婴儿,再立胎息”,然而这不过是一种比喻。当意守下丹田,诱发出沿任、督脉循行的感传现象,同时,在深度的入静状态中,呼吸极度缓慢,在自我体验上出现所谓“内气不出,外气不入”的感觉时,理论上即达到“再立胎息”的练功境界。
古人认为,胎儿通体柔软,“其软如绵,其滑如饴”(《周易参同契》),然而一片生机。胎儿没有意识活动,没有情绪波动,所谓“何识何知? 何明何晓?”(《规中指南》),没有精、气、神的外耗,所以生命力最为旺盛。练功达到“再立胎息”的境界,就意味着“返婴”,意味着取得最佳的保健效果,其实这种“返婴”的原望,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了。如《老子》有“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之文,又说:“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胎息返婴又称“返本还原”,是我国传统静功的重要理论,有许多重要的静功口诀,都以胎息名篇。如《胎息经》、《胎息铭》、《胎息诀》等等。宋代苏东坡曾说:“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由此可见古代对胎息的重视了。
早期的胎息练法比较简单。如魏晋时期所流行的胎息法,主要是锻炼停闭呼吸的耐久力,即以人的无息状态来模拟胎息。宋以后,形成的“内丹术”,以入静诱导、意守调息即“安神定息”之法,以渐进的、心理生理学的方法来延缓呼吸频率,所谓“心神湛寂,其息自减”。方法严密而合理,直到今天,对气功锻炼者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心息相依   闭息 ☛

胎息tai xi

【道教】fetal breathing

胎息tāi xī

fetal respir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