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在羊水中发育
充满在羊膜腔内的液体,叫羊水,整个胎体浸润于羊水中,在其中生活280多天。羊水是由羊膜细胞所分泌的。羊膜是包围于胚胎体外的第一层膜,薄而透明,有2层细胞,内层属外胚层细胞,为羊膜上皮细胞,能分泌羊水,外层为薄层结缔组织细胞。羊膜最初附着于胚盘边缘,随着圆柱形胚体的形成和羊膜腔的不断扩大,胚体凸入羊膜腔内,羊膜遂在胚胎的腹侧反折包在脐带表面。羊膜腔扩大,逐渐使羊膜与绒毛膜相贴。羊水是不断更新的,由羊膜细胞不断分泌产生,又不断被羊膜细胞吸收和被胎儿吞饮入消化管。羊水交换速度极快,约3小时更新一次。羊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显弱碱性,其中含水量占98%,其余为无机盐,尿素,尿酸以及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及胎毛等物。穿刺抽取羊水进行细胞染色体检查或测定羊水中某些物质含量,可早期诊断某些先天性畸形。羊膜和羊水在胚胎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胚胎在羊水中可较自由地活动,可防止胚胎局部粘连或受外力的压迫与振荡;临产时,羊水还有扩张宫颈与冲洗产道等作用。随着胚胎的长大,羊水量也相应增加,分娩时约有1000毫升—1500毫升。羊水过少(500毫升以下),易发生胎儿与羊膜粘连;羊水过多(2000毫升以上),也可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羊水过少或过多,常与胎儿的某种先天性畸形有关。如胎儿无肾或尿道闭锁可致羊水过少;胎儿消化管闭锁,不能吞咽羊水,可致羊水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