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背脊骨pei213tɕi21ku21bei213ji21gu21脊梁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六《养牛马驴骡》 “髀骨欲得出俊骨上”注: “出背脊骨上也。”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白云守端禅师》: “踏一步,踏断释迦老子背脊骨。”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三《双冤报》: “四肢疼痛入肺腑,定是打断背脊骨。” 民国十七年《长寿县志》卷四《人事部·方言》: “以暗语讦人隐事曰托 (音夺) 背脊骨。”唐枢《蜀籁》卷三: “抵倒背脊骨。?? 背脊骨三4072①名脊柱;脊梁骨。⑴江淮官话。安徽芜湖〖 〗。湖北红安〖 〗。企站就企站好,莫像有长~的。⑵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奉节〖 〗。唐枢《蜀籁》卷三:「牴倒~。」云南昆明〖 〗、蒙自〖 〗、思茅〖 〗、永胜〖 〗。贵州贵阳〖 〗。他的~骨折。湖北武汉〖 〗。广西桂林〖 〗。⑶徽语。安徽绩溪〖 〗。⑷吴语。浙江杭州〖 〗、金华岩下〖 〗、象山。清乾隆二四年《象山县志》:「~,《说文》,背𦟝也。𦟝,背吕也。《字林》,吕,脊骨也。」浙江宁波、黄岩。上海〖 〗、上海松江、南汇周浦、宝山霜草墩、嘉定。江苏启东吕四〖 〗、常州、句容、江阴。⑸赣语。江西莲花〖 〗、新余〖 〗、临川〖 〗。湖南耒阳〖 〗。⑹客话。福建永定下洋〖 〗、连城庙前〖 〗。四川西昌〖 〗。⑺粤语。广东从化〖 〗、斗门〖 〗、江门白沙〖 〗、新会〖 〗、台山〖 〗、阳江〖 〗。广西陆川〖 〗。⑻闽语。福建漳平永福〖 〗、永春〖 〗。②名借指骨气。官话。沈从文《长河》:「时间不到,不会换人的,都有~,轻易不会来,来了不会动。」③名脊背;背部。⑴西南官话。贵州清镇。⑵吴语。上海松江、南汇周浦、宝山罗店。浙江嘉兴、嵊县太平。◈ 《玄空经》第一回:「脱皮少爷不听还好,一听得好像浇了一~冷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