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津电报总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津电报总局 清末官督商办的新式电信企业。1880年(光绪六年)由李鸿章奏设于天津,盛宣怀任总办,并在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设分局。敷设从天津循运河,越长河,经镇江而至上海的电线,长三千余里,次年11月竣工,是为中国第一条陆路电线。1883年又架设苏浙闽粤四省电线,自苏州至广州,全长五千六百余里,所经多为商业城市,1884年春夏间建成。同年,总局迁上海。后相继敷设长江电线、滇桂电线等。该局自成立后,营业迅速发展,盈利甚多。1902年收归国有,引起官商争执。1908年商股由官方收回,电报总局属邮传部,称电政局,兼办电话业。1911年(宣统三年)初各省官办电报皆由中央政府接收,此后电报业遂归政府电政部门直接管辖。 天津电报总局 090 天津电报总局清末设立的最早的官督商办企业之一。见05166李鸿章。 ☚ 开平矿务局 民族资本 ☛ 天津电报总局 天津电报总局清末官督商办企业。1880年,李鸿章以电报有利防务、便利通讯,奏请清廷敷设天津上海电线获准。翌年4月开始架线,同年6月竣工,12月投入使用。在架线过程中,设电报总局于天津,派盛宣怀为总办,郑观应为襄办,下设紫竹林,大沽、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等七个分局。津沪电线是中国正式开办的第一条陆路干线,全长三千余里,使南北讯息畅通。全部架线费用统计为湘平银十七万八千余两,由北洋军饷筹垫。1882年4月改为官督商办企业,但仍需官方保护和津贴。自此,事业不断扩充,先后兴办苏、浙、闽、粤、长江以及广西、云南等多条干线。营业亦迅速发展,不到三年即缴还和抵偿全部官款而有余,营业收入逐年上升。1884年,电报总局从天津迁到上海。1902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奏准将其收归国有,1908年后商股由官方收回,隶属邮传部,称电政局,兼办电话事业。 ☚ 大东电报公司 上海电话公司 ☛ 天津电报总局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的中国最早电报机构。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提出“电报、铁路必应仿设”的主张。光绪三年(1877)五月,由天津水雷学堂教习、英人拜提率学生试设督署至东局16里电报线成功。光绪五年(1879),电报线架设至大沽、北塘炮台。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奏准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在东门内问津会馆),筹设天津至上海电报线,李任电政总裁,派候补道盛宣怀任总办,工程由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承包。光绪七年(1881)十一月架通,沿线在紫竹林、大沽、济宁、清江、镇江、苏州和上海设七个分局。光绪八年(1882)三月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并另设商局于法租界。光绪九年(1883)六月,天津电报线架设至通州,不久延接到北京。光绪十年(1884)三月,天津电报总局迁往上海,改称中国电报总局。同年,北塘至山海关电报线也架通。光绪十一年(1885)又通至直隶省城保定。天津成了南北电报通讯中心。 天津电报总局 天津电报总局清末官督商办企业。光绪六年(1880), 李鸿章以电报有利防务、便利通讯, 奏请清廷敷设天津上海电线获准。翌年4月开始架线, 同年6月竣工, 12月投入使用。在架线过程中, 设电报总局于天津, 派盛宣怀为总办, 郑观应为襄办, 下设紫竹林、大沽、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等7个分局。津沪电线是中国正式开办的第一条陆路干线, 全长3 000余里,使南北讯息畅通。全部架线费用统计在湘平银178 000余两,由北洋军饷筹垫。光绪八年4月改为官督商办企业, 但仍需官方保护和津贴。自此, 事业不断扩充, 先后兴办苏、浙、闽、粤、长江以及广西、云南等多条干线。营业亦迅速发展, 不到3年即缴还和抵偿全部官款而有余, 营业收入逐年上升,不到15年上升近20倍, 盈利累累。总局于光绪十年从天津迁移上海。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 奏准将其收归国有, 光绪三十四年后商股由官方收回, 隶属邮传部, 称电政局, 兼办电话事业。宣统三年初, 并将各省官办电报收归中央政府。从此, 电报事业遂由政府的电政部门直接管辖。 ☚ 上海电话公司 沪尾—川石山海底电线工程 ☛ 天津电报总局清末设立最早的电讯机构。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奏请敷设天津至上海电线,遂设总局于天津。并于紫竹林、大沽、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等地开设七个分局。盛宣怀任总办。架线费用十七万八千七百余两湘平银。光绪八年募集商股,改为“官督商办”。嗣后又敷设通往苏、浙、闽、粤等省的线路。光绪十年总局迁至上海。光绪三十二年商股由官方收回,易名电政局, 由邮传部管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