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功能
胆囊是由平滑肌组成的囊状器官,它有管道与肝和十二指肠相通。人胆囊容积介于50~70ml。胆囊具有贮存和浓缩胆汁、排放胆汁入十二指肠,以及调节胆道内压等功能。
胆囊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表现在非消化期间由肝不断地分泌入胆管的胆汁,由于Oddi括约肌的紧张性高,不能流入肠内,转而进入胆囊。胆囊可大量吸收水和电解质,从而增加贮存和浓缩的效能。据估计,胆囊可储存空腹状态下12~14小时所分泌的胆汁,并将其浓缩4~10倍。胆囊对胆固醇、胆色素和卵磷脂的吸收量较少,这些物质在胆石形成和胆囊炎的发生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在消化期间,胆汁排放入十二指肠,这是由于胆囊收缩和Oddi括约肌紧张性降低所致。胆囊收缩形式有三:
❶自动节律性收缩。收缩频率为每分钟2~6次,收缩力弱,一般只能产生1~3cmH2O的压力;
❷张力性收缩,它是使胆汁排放的主要动力,胆囊壁的肌肉收缩,不仅使胆囊容积变小,并产生张力使胆囊和肝胆管系统内压力增高,胆囊容积可减小50~80%,内压可增至16~24cmH2O,强烈收缩可使内压升至30cmH2O以上;
❸胆囊有时也出现蠕动,它从胆囊颈部开始,缓慢地向底部传布,历时约15分钟,收缩力较弱。
胆囊还有调节胆道内压的作用。胆囊收缩使胆道内压升高,超过Oddi括约肌的阻力时,胆汁即排放入肠内;Oddi括约肌强烈收缩时,胆囊发生舒张,可缓冲胆道内压,避免肝受损害。胆道内压和Oddi括约肌的紧张性还能阻止十二指肠内容物进入胆道,避免发生上行性感染。胆囊被切除的人,由于胆道内压得不到缓冲,一旦胆管发生阻塞,胆道内压迅速升高,血液中很快出现胆红素增多的现象。
胆汁排放的调节 在胆汁排放中,胆囊和Oddi括约肌表现协调关系。胆囊收缩时Oddi括约肌舒张;Oddi括约肌收缩时胆囊就舒张。它们的活动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 食物性条件刺激可引起胆囊收缩和Oddi括约肌舒张,但其强度不足以使胆汁排放。惊恐、忧伤和疼痛等可使Oddi括约肌紧张性升高,甚至痉挛,阻止胆汁排放,使胆汁郁积于肝内。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胆囊收缩和Oddi括约肌舒张。迷走神经左支主要影响胆囊运动,切断后可使胆汁排放减慢。如果再切断右支,由于Oddi括约肌紧张性升高,则胆汁排放更慢。一般说来,刺激交感神经的效应与刺激迷走相反,它使胆囊舒张和Oddi括约肌收缩,但这种效应不恒定。
体液因素 胆囊收缩素具有促使胆囊收缩、胰酶分泌,抑制Oddi括约肌紧张性,促使胆汁分泌和刺激胃肠运动等作用。其中以促使胆囊收缩和胰酶分泌的作用最强。引起胆囊收缩素释放的因子与引起促胰酶素释放的因子相同。因为胆囊收缩素和促胰酶素是同一物质。一般认为,食物的某些成分,特别是蛋黄、脂肪、脂肪酸和氨基酸进入肠内,有很强地释放胆囊收缩素的作用。在各种脂肪酸中碳原子必须超过8个以上才有效,长链脂肪酸比短链脂肪酸更有效;在各种氨基酸中、苯丙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均能促使人小肠释放胆囊收缩素; 此外,把钙溶液灌入十二指肠也能使胆囊收缩素释放,溶液中钙离子浓度为6~12mmol即可奏效,这一浓度相当于人一餐食物中钙的浓度。虽然向肠内灌钙溶液可以略微提高血钙水平,但是静脉注射钙引起同样的高血钙,并不能促使胆囊收缩素释放。胃泌素Ⅱ也能刺激胆囊收缩,但其作用较弱。澳州有一种蛙,学名为Hylaycaerulea,从它的皮肤提出一种10肽物质,称为雨蛙肽(caerulein)。它的C端8个氨基酸与胆囊收缩素的基本相同,仅第6位为苏氨酸,而胆囊收缩素则为甲硫氨酸。雨蛙肽刺激胆囊收缩作用最强,依刺激强弱进行排列,雨蛙肽>胆囊收缩素>胃泌素。这些物质的缩胆囊作用与其分子上的硫酸酯基团有关,如果使雨蛙肽脱硫,则其刺激胆囊收缩的作用明显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