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石症gastrolithiasis系在胃内逐渐形成的一种异物团块。我国所见的胃石症主要是植物纤维团块。多因一次吃入过多的涩柿、黑枣后发生。柿与黑枣内含有鞣酸,成熟者含量在1%以下,未成熟者可达25%。鞣酸和胃酸可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而沉淀于胃内;柿内尚含有树胶和果胶,遇酸可凝集,可将沉淀的鞣酸蛋白粘合成块,这样逐渐形成团块。轻者临床表现不明显,可在手术或X线检查时发现;胃石较大时,对胃粘膜可产生刺激,甚至形成溃疡,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症状。X线与胃镜检查有助于诊断。近年报道有用药物治疗者;亦可手术。 胃石症gastrolithiasis是咽下的食物或毛发在胃内集聚成团所致。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肿块,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钡餐检查可见胃内有充盈缺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行手术摘除。 胃石症 胃石症胃内逐渐形成的异物统称为胃石,按其组成的内容可分为毛石、植物石、植物毛石及虫胶石等。 毛石多由头发构成,绝大多数见于女性,有咬嚼及吞咽头发习惯的神经质女孩,常易罹患本病。胃内毛石由多量长短不一的头发组成,也可混有羊毛及毛线。若同时混有植物纤维者,则称为植物毛石。由于其中含有各种食物的腐败分解物,颜色大都呈灰色、黑色或暗绿色,具有异常臭味,外形不规则,可呈蜂巢状。 植物石是由各种植物的皮、子、叶、根和纤维等聚结而成。国内以植物石最多见,主要系食柿后形成(柿胃石),其次在食黑枣后发生(黑枣团),也有因食椰子、芹菜和南瓜等形成者。柿胃石多见于秋季盛产柿子地区,主要因进食未成熟的柿子得病。生柿中含有较多的柿胶酚、柿鞣酸、胶质及果酸,与胃酸作用后即可变成一种粘稠的胶状物,把植物纤维、皮、子等胶合一起而形成柿胃石。胃黑枣团的发生和柿胃石相似,黑枣亦含有果胶和胶质,遇酸后可形成团块,如果咀嚼不充分或连核一起吞下,则更易形成胃石。 虫胶石最罕见,多见于有吮吸一种虫胶酒精溶液习惯的油漆工人,松香或树脂在胃内逐渐沉积而形成巨大的胃石。某些药物如胃肠X线造影用的钡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碱性药如碳酸镁、钙、铋剂,也有可能形成相应的胃石。 临床表现因不同性质的胃石及有无溃疡、胃炎、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而异。不少患者并无症状。常可触到上腹肿块、质硬而光滑并有一定移动度,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有时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和口臭等。胃石在腹部X线透视或摄片不易发现。站立时因胃石部分飘浮于胃泡液平面之上,可显示密度加大的阴影。空腹胃充气后摄片常可显示清楚的胃石轮廓。 胃肠X线钡餐检查呈现圆或椭圆形充盈缺损,有明显移动性,表面不规则,呈纵横交错的网状、条索状或斑点状钡影。造影剂排空后,仍可见附于肿块上的钡剂。可并发胃溃疡,常见于胃小弯角切迹附近。胃镜检查可见类圆形团块,呈黑褐色或棕黄色,表面粗糙,可移动,用活检钳挟取,使表面剥脱后不见出血而见黄褐色内芯。团块接触的周围胃粘膜充血水肿,可有糜烂,甚至溃疡。 胃石易与上腹部其他肿块相混淆,如有贫血、消瘦,可酷似胃恶性肿瘤。根据病史,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X线征象及胃镜检查发现,大都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过去对胃石多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一般用保守疗法。在无明显症状或无并发症的患者,可采用药物促使胃石溶解及排出。一般建议口服碳酸氢钠或稀盐酸,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早晚洗胃一次。可加服用植物蛋白酶或植物纤维素酶。口服胃复安可促进胃石排出。纤维胃镜直视下,用特制器械可将胃石捣碎及钳出。对于胃石过大,内科疗法无效或鉴别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可采取手术探查取出。 ☚ 胃内异物 胃淋巴管扩张症 ☛ 00016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