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石与胃内异物
胃石指由于吞入毛发、植物纤维和含易生胃内粘结成分的果实后在胃内形成的异物团; 胃内异物为有意或无意吞入的及因创伤或手术等原因经胃壁进入胃内的异物。
分类
吞入性异物 占胃内异物的绝大多数。是有意或无意中吞下的,多发生在婴幼儿、儿童、精神失常或企图自杀者。异物吞入后一般均可经胃肠道排出体外,停留在胃内者仅占少数。有报道在一次手术中从胃内取出数以千计的异物。异物是否能通过胃肠道主要取决于异物的形状,而与其大小和性质无关。如表面光滑的弹丸、钮扣、金属币大都可于吞服后数日顺利排出体外;而形状不规则,特别是细长、尖锐的异物如螺钉、张开的安全别针等则通过困难,不易排出。如胃异物长期未能排出,多为异物嵌顿在幽门、十二指肠空肠曲和回盲瓣等肠道曲折处。此外,先天性肠道畸形、肿瘤等疾患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胃肠道狭窄亦可造成异物嵌顿。
胃石 系指由于吞食毛发、植物纤维和某些化学物质后在胃内形成的异物,根据成分不同又有毛胃石、植物胃石和胃结石三种。毛胃石主要由毛发缠绕而成,内含有食物残渣及植物纤维,占胃石的55%,多发生在青年女性。长期吞食毛发可在胃内形成与胃和十二指肠造型相同的巨大毛胃石。植物胃石系由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等构成,占胃石的40%,大都为吞食多量未成熟的柿子所形成,因其中含有大量鞣酸,在胃酸作用下,蛋白质凝集成为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而在胃内沉淀,再与其他植物成分粘合在一起形成块物。其他如吞食大量枣、椰、或瓜果等亦可造成植物胃石。胃结石最少见,仅占胃石的3~5%,常见于木匠、漆匠吞食上光油所引起,上光油为树脂和虫胶之高浓度酒精溶液,吞服后再饮水,即使树胶沉淀,长期吞服可形成巨大结石。据报道有食生鸡蛋在胃内形成结石者;此外,长期服用碳酸铋、钙、镁亦可形成结石。
经胃壁进入的胃异物 系火器伤或其他穿刺伤使异物直接经胃壁进入而遗留于胃内; 手术时亦可将器械和敷料遗留于胃内;胆囊结石可经内瘘口排入胃内形成异物。能顺利通过胃肠道的异物无任何症状,长期停留于胃内的异物可引起上腹饱胀、不适、胃纳减退等。若异物嵌顿造成梗阻,则可出现绞痛、呕吐和腹胀。粘膜损伤可有血便及呕血,偶可发生穿孔而有腹膜炎。胃石早期无症状,其中仅因吞食柿子所致者,早期有恶心、呕吐、腹绞痛及腹泻等症。随体积增大逐渐出现上腹胀闷、沉重感、隐痛、恶心、呕吐、胃纳减退、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等。若并发溃疡和梗阻,还可有相应的症状。如胃石甚大者,可于上腹部扪及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来回活动的肿块。
诊断与治疗 根据有吞服异物、嗜食毛发、进食多量未成熟柿子、外伤等有关病史,诊断并无困难。腹部平片可有助诊断,并可确定异物的形状、数目、所在部位及有无肠梗阻等;非金属异物可籍吞钡或碘水溶液造影而确诊。胃石患者吞钡后,可见到胃内有巨大的充盈缺损区,并可随肿块在胃内的移动而改变位置,钡排空后,胃石表面仍可残留有一层钡剂。
由于多数异物可自行排出,故不需特殊处理,但吞入的异物排出时间不同,由数日而至数周,应耐心等待并严密观察,可摄入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但禁忌服用泻剂。如出现嵌顿或梗阻症状、胃肠道大出血、有胃肠道穿孔或腹膜炎征象,经长期观察异物未排出者应予手术治疗。切开胃壁取出异物,是最常用的方法,如同时存在其他外伤性疾患,亦可作相应处理。由于胃石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和水、电解质失衡等,应作充分的术前准备,如输血、补液、纠正营养状况;手术前数日应进无渣饮食、洗胃和应用抗生素。胃石症患者同时伴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时,一般于取出胃石后可自行愈合。少数植物性胃石患者,在不能接受手术时,可试服胃肠酶合剂 (包括胃蛋白酶、胰酶、纤维素酶等),或用番瓜蛋白酶500mg,碳酸氢钠溶液经胃管滴入胃内,或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