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肿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肿瘤zhǒngliú

机体内异常增生形成的组织。有良性、恶性两种。俗称瘤子。

肿瘤zhǒng liú

机体的某一部分组织细胞长期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也称瘤子。1919年汤尔和译《诊断学》下卷:“有时在增大之肝表面,可见与呼吸运动相随之肿瘤,此多为肝之新生物,且为癌肿。”1942年乔树民《内科学·血及循环系统病》:“慢性贫血之形成,或由于长期之轻微出血,如痔、胃溃疡、子宫肿瘤等是也。”◇瘤肿。

肿块

肿块

黏膜表面向外突出的小型肿物:息肉
肌体内的肿块:瘤结
腹中结块的病:痞(痞疾) 瘕(瘕疾;瘕疵) 症(症结;症瘕;症坚)
潜匿在两胁间的积块:
中医指腹中癖块:
腹腔内可以摸得到的硬块:痞块 痞积
腹中积聚而成的痞块:症癖
腹中积久未消的痞块:症痼
腹内郁积成块:痞结
中医谓郁积成块:痞硬 瘕疝
肌体某一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瘤(瘤子;肿瘤;毒~) 癌(血~)
囊状肿瘤:瘿(瘤瘿)
瘊子:肉赘
体表或筋骨间增生的疙瘩:瘤赘
颈部、肌肉、筋骨等处的肿块:瘿疖

☚ 各种程度的病   生病 ☛

肿瘤tumor

机体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块,又称新生物(neoplasm)。肿瘤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❶与其来源组织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❷生长失去正常控制;
❸失去正常的结构排列;
❹无正常生理机能,且对机体有害。按其不同特点,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分化完善,生长慢,常有包膜,以膨胀方式向外扩展,不发生转移,切除后一般不再发。恶性肿瘤分化差,生长快,无包膜,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常发生转移,切除不彻底,常再发。

肿瘤

肿瘤zhongliu

人体组织器官的细胞发生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所形成的一种新生物肿块。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的综合作用。外界因素如化学性的煤焦油、亚硝胺类化合物等,生物性的黄曲霉菌、病毒等,物理性的放射线等,以及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吸烟、过热饮食等。内在因素则与遗传、免疫功能、内分泌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有关。肿瘤通常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近似母体组织,生长呈膨胀性,且较缓慢,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但生长在重要器官,如脑、心脏等以及少数发生恶性变者亦可危及生命。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丧失正常细胞功能,破坏器官、组织结构,扰乱生理功能,并可发生浸润和转移,危及生命。肿瘤细胞的特点是形态上表现的较幼稚,不成熟,缺乏相应正常细胞的某些成分或产物。此外,细胞核、核仁、细胞器等形态奇异,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形态。根据组织来源不同,恶性肿瘤分为癌和肉瘤。癌来自各类上皮细胞,如胃癌、乳腺癌等;肉瘤则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淋巴肉瘤、纤维肉瘤等。恶性肿瘤对生命危害很大,据近年初步调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100/10万人口以上 ,占全部死亡率的10%~27%。因此,提高对肿瘤的警惕性,善于察觉早期症状,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目前降低恶性肿瘤危害性的重要措施。为此,要对身体出现的一些征象提高警惕,如头颈部、皮肤、舌及身体其它部位摸到肿块;黑痣增大迅速、色变深及溃烂等:吞咽食物梗噎感或异物感;经常鼻塞、鼻衄,干咳及痰中带血;顽固性消化不良及原因不清的腹痛;大便带血、脓血便、血尿;月经不正常或不规则阴道出血;明显的体重减轻等等,应及时进行检查。当然,定期体检或在肿瘤高发人群中进行肿瘤防治普查,也是重要措施之一。良性肿瘤采用手术疗法,恶性肿瘤的治疗则以外科手术为主,其次为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及中医中药和免疫疗法等,根据病情单独应用或综合应用。

☚ 按摩推拿   肿瘤免疫 ☛
肿瘤

肿瘤zhongliu

肿瘤是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机体局部组织的细胞发生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绝大多数肿瘤局部形成肿块,但并非局部形成的肿块均是肿瘤。肿瘤具有以下特点:
❶正常细胞一旦转变为肿瘤细胞,其细胞形态、代谢及功能,均发生异常;
❷肿瘤生长旺盛,不受机体生长调控机制的约束,即使致瘤因素的作用已不复存在,肿瘤仍能或快或慢地持续生长;
❸恶性肿瘤还显示出浸润和转移的特性;肿瘤与整个机体不协调,恶性肿瘤生长快,与正常组织争夺营养,导致机体严重营养不足而衰竭死亡;
❹对机体有害无益;
❺肿瘤细胞分化失常,因此各种肿瘤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发育成熟的能力,越是恶性肿瘤分化越幼稚,与非肿瘤性增生相比,有本质的差别。如组织损伤,局部组织缺损的再生和修复,这种细胞增生是附合机体需要的,参加修复的各种细胞成分均是正常细胞,细胞可以由幼稚分化成熟,并且一旦缺损修复完成,细胞增生即停止。由炎症引起的息肉,当细胞分化成熟,致炎因子一旦消除,息肉不再继续生长。因此这些增生与肿瘤有本质的区别。机体的任何组织 (除毛发及指甲外)均可发生肿瘤。目前国内外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全世界每年约有五百万人死于肿瘤。据八十年代中期部分省、市、县的资料估计,全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约为90万人。随着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普遍存在,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癌症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 视神经炎   致癌因素及促癌因素 ☛

肿瘤tumor

系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一种新生物肿块。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及功能,其细胞生长旺盛,呈相对无境止的生长,与整个机体不协调,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发育成熟的能力,甚至接近幼稚的胚胎细胞的表现。肿瘤形成后即使致瘤因素不存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代谢特点仍继续存在,并可不断地传与其子代细胞。肿瘤按其细胞分化程度、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危害等可分成很多种,但基本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瘤细胞接近正常细胞,生长较慢,瘤体外有包膜,对机体主要危害为占位压迫而致,手术后效果良好。恶性肿瘤的细胞呈幼稚型、多形性,生长分裂旺盛且无规律,瘤体外无完整包膜,呈浸润性生长,亦可转移至他处及全身,造成组织破坏、功能丧失、全身耗竭,而使人死亡。对于肿瘤应及早通过X线、超声、CT、磁共振摄影、实验室检查等诊断,其中病理学检查可区分性质。肿瘤治疗近年已有很大进展,但仍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有些恶性肿瘤治疗后5年以上存活率已相当可观。对肿瘤防治已有许多卓有成效的方法,如戒烟、生产防护、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注意营养、防治某些疾病等。

肿瘤

在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的某种细胞反应增生。这种增生与整个机体不协调,具有相对的无限制性,增生的瘤细胞具有异常的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其起源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

肿瘤tumor

是任何组织新生长的异常组织块。其细胞持续增生,超出正常限度,即使在原因去除后仍继续增生。

肿瘤

肿瘤

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机体一部分细胞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它们不同程度地不再受机体对正常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的影响,而具备了异常的代谢和分裂增生的能力,这种特性在这些细胞中世代相传,表现出异常的、持续性的组织增生,形成一种新生物,这种新生物称为肿瘤。体内任何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可以转变为肿瘤细胞,这种转变称为恶性变或癌变。癌变过程并不是突然发生的,通常经过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大致可经过增生和不典型性增生的阶段。
肿瘤和正常组织不同。不仅其生长、代谢依赖于机体(供应它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表现出对机体的寄生性,而且它的生长和代谢又和机体整体的细胞生长和代谢不相协调,不同程度地不受机体对其增生和分化能力的制约作用,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肿瘤常常形成肿块,它的细胞一般分化得较不成熟,尤以恶性肿瘤更为明显,有的甚至和胚胎发育时期的细胞相似。肿瘤组织还通常缺乏正常组织所固有的那种有规律的结构。肿瘤组织的代谢较正常组织旺盛,尤其是恶性肿瘤,它的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能力,都大大地超过正常组织。其细胞生长速度快,周期短,在患者已呈营养不良和恶病质时,肿瘤仍不断夺取机体的营养成分继续生长。肿瘤细胞的这种生长和代谢特点即使在致癌因素消除之后,仍然继续保持下去。
必须指出,上述的肿瘤特点是相对的,而且主要表现在恶性肿瘤。瘤细胞虽然是异常的细胞,但它仍然不同程度地保持其发源组织的某些形态、代谢和功能特性。如良性瘤,它的分化可以和正常的相应组织(即肿瘤的发源组织)十分相似。肿瘤的增生虽然是持续的,但有的良性肿瘤却往往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其体积即不再增大。即使恶性肿瘤(如肾细胞癌、神经母细胞瘤、绒毛膜癌、恶性黑色素瘤),也有个别病例自发性消退。肿瘤的生长虽然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实际上,不但肿瘤的生长不能脱离机体整体的血液循环和营养成分的供给,某些肿瘤还受机体的激素和免疫反应的作用,因此,肿瘤生长的“自主性”也是相对的。
根据组织起源,肿瘤可分为上皮组织性、间充质组织性、神经组织性以及其他组织发源的肿瘤。目前已知人类肿瘤有270种以上的组织类型 (P.Rubin & R.F.Bakemeier,1978)。根据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及其对患者的影响,肿瘤可基本上分为良性瘤和恶性瘤二大类。良性瘤生长缓慢,除发生于重要部位外,一般不危及患者生命;恶性瘤生长迅速,易发生扩散,常导致患者死亡。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外界因素,如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因素的致癌作用以及机体内在因素包括免疫功能受损的结果。许多不同器官的肿瘤有其一定的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肿瘤病因学和流行病学对肿瘤的防治有重大意义。

☚ 假瘤   肿瘤的起源 ☛

肿瘤

肿瘤

肿瘤是人体器官、组织的细胞在外来和内在有害因素长期作用下,发生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生物。其外形通常表现为肿块。这种新生物并非机体所需要,不按正常规律生长,破坏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和结构,甚至可危及生命。
肿瘤是一大类常见病、多发病,人体除指(趾)甲和毛发外,任何器官、组织都可发生,以中、壮年以上发病居多,尤其是恶性肿瘤。
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绝大多数肿瘤的发生可能在不同程度上与环境因素有关。主要有化学因素,已知能引起动物致癌的化学物质已达千余种,常见如烷化剂(如氮芥)、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如煤焦油、烟草和熏制食品中均含有3,4苯并芘)、芳香胺类化合物(如2-萘胺)、氨基偶氮化合物(如4-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即奶油黄)和亚硝胺类化合物(如二甲基亚硝胺)等。生物因素 (如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1、病毒、中华分枝睾吸虫等),物理因素(如长期接触放射线等)。另外,长期慢性刺激,长期不良的卫生、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热食、快食)等,亦为外来致癌因素。内分泌失调、高级神经系统紊乱、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等则为与癌瘤发生有关的内在因素。但肿瘤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外来因素和内在因素的综合作用。
按肿瘤的组织来源与细胞形态的特征和对人体器官结构与功能影响程度的不同,通常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前者如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软骨瘤、骨瘤等,一般细胞分化程度高,多呈膨胀性生长,且发展较缓慢,多不危及生命; 但少数可发生恶变,或长在重要器官如脑或心脏,亦可威胁病人生命。恶性肿瘤则即人们所称的癌症,包括发生于各器官(如肝、食管、胃、肺等)的上皮细胞的癌瘤和起源于间叶组织的各种肉瘤及白血病。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可发生浸润与转移(扩散),晚期严重地扰乱人体的生理功能,破坏器官、组织结构,导致病人衰弱、贫血、消瘦,甚至死亡。另有一类肿瘤形态上属于良性,但具有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和手术切除不彻底时容易复发,或有转移的倾向,例如涎腺的混合瘤和腹、胸壁的硬性纤维瘤,特称为临界性肿瘤。恶性肿瘤对健康生命危害很大。据估计,目前全世界近40亿人口中,每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达500万人以上,约占全部死因的12~25%,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许多国家中已成为居民死因的首或二位。国内恶性肿瘤约占死因的10~27%,有些地区恶性肿瘤亦居死因的首或二位。根据我国各地近年的初步调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100/10万人口以上。
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❶病变局部异常肿块,特别是体表肿瘤。肿块往往无痛。良性者多周界清楚、可推动、生长缓慢;恶性则多坚硬、边界不清、不能推动而发展快。
❷肿瘤压迫或浸润破坏(多见于恶性)周围器官、组织引起的症状。如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压迫、阻塞胃肠道引起梗阻,破坏骨质引起病理性骨折,溃破形成溃疡等。
❸自正常腔道(口腔、鼻咽腔、耳道、泌尿生殖道、肛管等)异常出血或分泌物。多为恶性肿瘤坏死、溃烂、感染引起,如宫颈癌病人阴道流血、白带多而臭等。良性肿瘤除内分泌系统肿瘤外,多无全身症状; 恶性肿瘤发展后常有进行性消瘦、乏力、贫血、食欲不振,有的持续发热、腹泻、黄疸等,晚期出现恶病质。内分泌系统肿瘤多有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胰岛细胞瘤表现低血糖发作,甲状旁腺腺瘤出现高钙血症等。
对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应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所谓早期癌瘤一般是指体积较小的原位癌和表浅浸润癌而言。这时,癌细胞浸润仅局限于粘膜与粘膜下层,并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早期肉瘤是指微小肉瘤而无转移者。临床上所称的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则是指在癌或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病变局限于器官组织的一小部分,并未侵犯周围器官组织,也未发生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病人无明显症状时,而能尽早应用各种检查方法作出正确诊断。
目前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肿瘤主要依靠:
❶对发现有肿瘤可疑临床表现者进行及时检查,明确诊断。对有下列征象者虽非一定为肿瘤,但应警惕,特别要警惕是否早期癌瘤的信号,如:在乳腺、皮肤、舌部或其它部位可触及的硬块或不消的肿块; 疣(赘瘤)或黑痣明显变化(如颜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痒、脱毛、溃烂或出血);持续顽固性消化不正常; 吞咽食物时有梗噎感、疼痛、胸骨后不适、食管内异物感;腹部原因不明的疼痛;耳鸣、听力减退、鼻塞、鼻衄、抽吸咳出鼻咽分泌物带血、头痛、颈部肿块;月经期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持续性嘶哑、干咳或痰中带血;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及粘液,或腹泻、便秘交替,原因不明的血尿、耳道出血;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 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等。
❷定期体格检查或肿瘤防治普查。
❸严密观察良性肿瘤及某些癌前期病变如慢性溃疡、白斑、黑痣等的异常改变(恶变)。
❹普及防癌知识,使病人重视肿瘤初期症状,早期就医。
检查诊断的方法甚多,需按不同部位的肿瘤和其各自的特点选用。包括体格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学(如检测血甲胎蛋白诊断肝癌)、X线(包括各种特殊造影) 超声波、放射性核素、内窥镜、热象图、细胞学和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以及必要时进行手术探查等。
当前,良性肿瘤一般采用手术切除。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对于早期、中期以及部分中期晚的癌症病人,公认外科手术的疗效较优,其次为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和中医中药治疗皆有一定疗效,免疫疗法的疗效较差。如早期胃癌(癌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达91%; 早期乳腺癌施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多在80~90%以上;早期宫颈癌(原位癌及Ⅰ期)经手术、放射等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90~99%;早期鼻咽癌(Ⅰ期) 经放射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61~80%; 早期大肠癌(Ⅰ期)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100%。对于不宜手术的早、中期癌症病人,以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为善,包括放射疗法、化学疗法、中草药治疗、免疫疗法、支持疗法等,可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对于鼻咽癌病人以放射疗法为主,白血病则采用联合化疗和中医中药治疗。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 畸形   化学疗法 ☛

肿瘤

肿瘤

精华不消化迁延陈旧,逐渐积聚于某处结成痞块,称之为肿瘤。
病因 发病的内因为精华不消化,培根病、血病、赤巴病、隆病、虫病、黄水病以及进入体内的毛等因素所致;外因有食积不化、外伤血瘀,体内血、肌肉、骨等精华物被隆扰乱;产后,久处潮湿地和受寒等皆容易导致肿瘤发生。
分类 一般分为食积瘤、剑突瘤、石瘤、血瘤、胆囊瘤、隆瘤、子宫瘤、脉瘤、虫瘤、毛瘤、水瘤、脓瘤等。另外,按发生部位分表、中、内瘤3种:表瘤即发于脏腑表层或肌肤之间的肿瘤;中层瘤即发于六腑的内壁和五脏的中层的肿瘤;内瘤即发于五脏六腑的深处的肿瘤。按疾病性质分热瘤、寒瘤2种。寒瘤是培根和隆的功能紊乱而引发的肿瘤;热瘤是血、赤巴的功能紊乱所引发的肿瘤。
症状 分一般症状和分证症状。
一般症状 脉细而弱,病在何脏腑,该脏腑脉不显,或呈扁平状搏动。尿液中有鱼目状泡沫,以泡沫在尿液的上、中、下位置可诊断出表瘤、中层瘤和内瘤三种肿瘤。尿色发白可诊断为培根病所引发的肿瘤;发黄可诊断为赤巴病所引起的肿瘤;发红可诊断为血病所引发的肿瘤。肿瘤所在的皮肤外面容易结垢。饮食不消化,一旦稍微遇冷便引起嗳气呕吐,特别是食用瘦肉和生冷变馊的食物后马上呕吐。大便干结,有时还会泄泻。身体消瘦、体力衰弱,饱食和遇冷后立即疼痛,剧烈活动则易发病。
分证症状 有以下几方面:
(1) 食积瘤:进食硬、湿、腻性食物,未消化宿食积于胃、大肠等部位,引起粘液物增多,将积食包裹起来,形成肿瘤。症状为胃脘壅塞、嗳气频作、饭后胃绞痛。特别是再进导致食积的食物则更加有害,面容、眼睑及足背等处浮肿。
(2) 剑突瘤:由于食物不化,胃内粘液物增多,粘液物逐渐被隆卷结成痞块,形成剑突瘤。症状为按之不甚疼痛,可以忍受。进食即吐,受潮湿、寒冷则疼痛加重。饭后疼痛,饥饿则稍安,嗳气不利,体衰无力,瘤块固定不移。
(3) 石瘤:未消化的精华长期滞留于胃部,被培根和寒隆扰乱而凝固,形成碎石样痞块。症状与剑突瘤相似,但坚硬如石,按之痛不可忍。
(4) 肝血瘤:未消化的精华侵入肝脏后,造成肝脏生化功能减弱,不能将它们生化成正血而变成坏血,坏血凝聚于肝,造成肝肿大,并在肝底部渗出血珠,逐渐严重,形成肝血瘤。症状为病情发展迅速,在右肋部逐渐形成痞块,眼睛微黄,尿液发红,脉细而数,遇冷或遇热从背部向横膈膜扯痛,肌肤发青,肌肉干瘦,食动物肝则呕吐粘液物。一旦肝瘤增大挤占胆囊位置之后,目色和尿色比前更黄。
(5) 脾血瘤:与上述相同,未被生化的坏血侵入脾脏,积聚而脾脏肿大,形成痞块。症见左胁部疼痛,腹胀嗳气,虽能进食,但常咯吐泡沫状痰液,比肝血瘤发热较低,面部肿胀。
(6) 胃和大肠木布瘤:未能生化的坏血从肝脏降入胃部,被粘液物包裹成痞块,形成胃木布瘤;同样,坏血降入降结肠卷结成痞块,形成大肠木布瘤。症见胃肠灼烧而刺痛,按之有跳动感,热食凉食皆有害,无论饥饱热寒均疼痛。
(7)胆囊瘤:未能生化的坏血从肝脏落入胆囊,变成粘稠胆汁凝结成痞块。症见胆区刺痛,发烧、畏寒怕冷,有时目黄恶心,肤色发青,肌肉干瘦,虽能进饭,但仍体力衰弱。胆囊瘤成熟后,全身瘙痒,脉弱而沉,尤其是胆脉不显,尿液色黄,浮皮裂成小块状等。
(8) 小肠血瘤:未能生化的肝脏坏血落入小肠,卷结成痞块。症状为脉紧弦,尿色黄,身沉重,无食欲,疼痛剧烈,口渴引饮,小便短涩。
(9) 大肠隆瘤:未经生化的肝脏坏血落入大肠,被隆(风)驱赶游窜,形成不固定、大小能变化的痞块。症状是腹胀肠鸣,下泻泡沫状溏便,痞块游动不定,大小变化无常。
(10) 子宫瘤:妇女产后遗留的余病卷结于子宫形成痞块。症状是腰椎、髂骨及小腹肿胀,轮番疼痛,或时痛时缓,饱食后疼痛加剧,阴部流热血。
(11) 膀胱石瘤:未消化的精华窜于膀胱尿管,因尿的温度而融化,被隆(风)凝结成石,遂发膀胱石瘤。症状为小便癃闭、尿道刺痛。
(12) 肺脉瘤:未消化的精华侵入肺支气管中,卷结成痞块,咳嗽频繁,咯痰不利,音哑不扬,肌肤发青,干瘦不润,饭后呕吐。
(13) 肾脉瘤:未消化的精华侵入肾内脉管中,卷结成痞块,发病起初无甚感觉,一旦发展成熟则症状显露,疼痛厉害,肌肤干枯,仰俯艰难,尿色发红,身沉怠懒,饮水即吐。
(14)横膈膜脉瘤:未消化的精华侵入横膈膜脉管中,卷结成痞块,第八椎处不舒,仰俯不利,嗳气欲吐,食动物肝及横膈膜肉则立即呕吐。
(15) 脉瘤:上述脉瘤和其他脏腑脉瘤,大小如羊粪粒,脉象与尿象均呈热象。
(16) 虫瘤:多发于胃肠部位,虫卷结如线团,当虫蠕动时痛不可忍,不蠕动时感觉舒服。
(17) 毛瘤:多发于胃部、膀胱部位,毛卷结成团,毛瘤发于何部位,该部位则出现病理症状。
(18) 心包水瘤:未消化的精华窜散于心肌脉管中,在心脏表层与黄水积聚成包,遂成心包水瘤。症见胸部出现细小虫疹,患者性情粗暴,神志不清如癫狂状,易怒、急躁,胸闷气憋,如浸入热水之中。另外,各脏腑也易发水瘤。总之水瘤的一般症状为眼睑、足背浮肿,瘤体微硬呈绵软状,疼痛较小,按之痛可忍耐。
(19) 脓瘤:未消化的精华通过脉管散布于身体任何部位,在那里腐烂成脓,形成脓包,遂成脓瘤;或外伤截断血液回流之道路,瘀血腐变,形成脓瘤;或体内痈疖成熟溃脓形成脓瘤。症状为脉象、尿象和体征等稍呈热象,以手按肿块则有痒麻之感,疼不可忍。
中层瘤,一般在空腹时站立或俯卧、仰卧及侧卧,用手可以摸到瘤体;表瘤发于腑器的表层或肌肉的中间,用眼便可以明显察到;内瘤发于脏腑深处,如肺、肝及脾瘤等,各脏腑所在部位的前身和背部痞瘤穴疼痛。热性肿瘤,脉、尿及体征均呈热象,瘤体增长迅速,灼热而跳动,进食热性和高营养的食物有害于病,而凉性清淡的食物于病较为适宜。寒性肿瘤,症状与热性肿瘤症状相反。肿瘤不论寒热,如果疼痛剧烈,呕吐,出现三消(肌肉消瘦、脉搏无力、胃火消弱饮食不化)者,预后不良,而体质较好,疼痛较小者容易治疗。
治疗 分通治及分证治疗。
通治 对于发于脏腑的热性肿瘤,以蔗糖为引内服《秘诀部》中的十一味獐牙菜散加猛制贝齿灰的攻坚剂。痞块攻破后,用导泻剂或利尿剂下泻。之后于含有寒水石和泉华的温泉中洗浴。对于位于中层的热性肿瘤,用二十七味猛制寒水石散导泻后,于上述温泉中洗浴。对于发于表层的热性肿瘤,将六味大籽蒿膏加热热敷,溃脓后按痈疖进行治疗。或者,将澜沧雪灵芝、肉托果、银朱、火硝、麝香研末,调以生蜂蜜做成药绽纳入肛门导泻。饮食和起居方面,宜食新鲜野生动物和绵羊肉,经常食用黄牛、山羊奶酿制的新鲜酥油和奶酪、酪浆等凉性饮料。禁忌坏腐变酸及难消化的蔬菜和生冷食物,避免剧烈活动和暴晒太阳、烤火等。对于发于脏腑深处的寒性肿瘤,早晚交替服用《秘诀部》中的灰方加“果马卡”散或八味石榴散以便增加体温和开胃。或者早晚交替服用《后续部》大小能蚀灰药和四味石榴散,用以增强胃火、开胃和攻破肿瘤。待痞块变软,疼痛加剧,脉象和尿象呈热象时,用八味诃子导泻剂导泻,并在肿瘤处艾灸。对于位于中层的寒性肿瘤,《秘诀部》中的灰方配以红块糖,开水冲服,待痞块被攻破的证候出现后,用上述八味诃子导泻剂,将余病排泄干净,并在胸、胁肋等肿瘤就近的疼痛处或剑突穴左右旁开1寸处,以及各自脏腑本穴,进行艾灸。对于表层的寒性肿瘤,用油脂疗法和热敷法进行治疗。待到痞块变软后,用火罐拔之,再用金针刺破,排出脓血。
总之,对于上述各肿瘤,宜服破瘤“多杰吉俊”(摧毁金刚杵)散和秘诀“多杰吉俊”散两方加减寒热性药物内服。或者寒性肿瘤服摧瘤凉月散;热性肿瘤服黄花杜鹃丸、七味黄花杜鹃散、南派的伴火散等。在饮食和起居方面,食用绵羊、牦牛、野兽、雪鸡、山鹑、家鸡等的肉和调以佐料的稀饭、热糌粑、熔酥油等。饮用新酒等具有营养的饮料和姜汤。禁忌与上述相反的难消化,缺乏营养的饮食和生冷食物。适当进行活动,或用狼等兽皮和热石热敷肿瘤并进行按摩。
分证治疗
❶食积瘤、剑突瘤、石瘤:疾病初发时,用热石罨敷、按摩。用三味光明盐汤冲服“万松美扎”散,或者服用神奇寒水石灰剂等有奇效。待出现痞块溃破症状即脉、尿呈现热象,易发怒、疼痛加剧,痞块变软,不思饮食等之后,按上述导泻法将病邪排出干净。
❷肝血瘤和脉瘤:用《后续部》中的灰药进行攻坚。或以蔗糖为引内服《秘诀部》中的寒水石凉散(剂量根据胃火强衰而定)加三分之一量的贝齿灰,进行攻坚,或交替服用《秘诀部》中的十味红花散和八味石榴散,或服四味蔷薇糖浆,以便消除肝血增盛和消融痞块。之后,于“如通”脉、“诺嘎”脉少量多次放血。发烧者连服七味岩精丸或上述方剂。药物消化后,用上述导泻剂下泻之。
❸脾瘤:内服上述攻坚方剂,之后于“达突日”脉、无名指背脉等脾脉上面放血,灸脾穴。
❹胃、大肠木布瘤:开水冲服《秘诀部》四味沙棘果散加红糖,并用热物热敷。同时内服《后续部》中的烧盐方和五味石榴散加藏红花。之后将熊胆、黄连、中尼大戟、硼砂研末内服,进行下泻。体质弱者,用《后续部》中的洗柔剂和中等峻导泻交替灌肠。另外,对于肝、脾、胃、大肠肿瘤,可用木布痞瘤病中的有关药方进行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❺胆囊瘤:本病应于初发早期积极治疗。药物早晚内服五味或七味黑冰片散和五味石榴散或内服八味红色诃子散和十一味红色诃子散,加减八味獐牙菜散。之后用药浴、泻下法治疗很重要。
❻小肠血瘤:硼砂、熊胆、黄连研末,白糖为引内服,用多脉茵芋热熨。或者根据病情内服十一味黑冰片散、十味黑冰片散、加减八味獐牙菜散等。之后,内服《秘诀部》中的四味中尼大戟泻方下泻。
❼大肠隆瘤:食用以红糖调制的大蒜药油丸,内服柔泻剂。之后空腹内服于酪浆和酥油中煮热的《秘诀部》二十二味阿魏散,最后灸有关穴位。或者饮大蒜煮汁,之后服泻下方十味阿魏方,进行下泻。
❽子宫瘤:用鸽子等鸟粪热熨下腹。内服《后续部》中的“萨协同松”丸,用以攻破肿瘤。之后用妇科病总治法中的泻下法或利尿法进行泻下,以排出腐血。本病初发时,将迷果芹在芝麻油中煎熬取汁或红杉根等在芝麻油中煎熬取汁,内服以攻破痞块。破痞后流血不止者,服四精汤护养身体,之后食用五根药油丸,并用热性饮食和生活起居进行调理。
❾膀胱石瘤:以酒冲服《四部医典》七味火硝散则定能排出结石。
❿肺瘤:首先进行温泉浴,然后服用蜂蜜调制的《秘诀部》六味沙棘果肿瘤丸。(11)肾脉瘤:首先进行温泉浴。待疼痛减缓,痞块变软,病情好转后,于腨端脉、大肠脉放血。此法无效时,水中煮鸽粪和卷丝苣苔,取汁进行洗浴,以促使痞块化脓,并在痞块处艾灸。上法仍不能化脓时,内服“降曲散华”利尿剂。(12)虫瘤:内服白硇砂、红干姜、酸藤子、黑蒿灰共研,以红糖调制的丸剂以攻破虫瘤,并用黑蒿热敷。此法不能破瘤时,服用《后续部》中的大蒜药油丸加减驱虫剂,并用缓导泻法泻之。(13)心包水瘤:以蜂蜜调服《秘诀部》中的七味犀角散。此方还不能干燥水湿者,此方加水银(制)、沙棘果、铁线莲,用火漆制成丸剂内服。
总之,隆邪所导的肿瘤宜用油脂疗法;赤巴邪所导的肿瘤宜用泻下法;血所导的肿瘤宜用放血疗法;脉瘤宜用攻坚方剂破之;水瘤和脓瘤宜在发病部位的穴位处用金针穿刺;内部瘤用对症的药物破之,中层瘤用金针穿刺,表层瘤用拔火罐将瘤吸拢后切除。

☚ 消化不良   灰色浮肿 ☛

肿瘤

tumou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