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运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以醋酸氢化可的松和强的松龙为代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治疗运动损伤最常用的局部注射药物之一。运用恰当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作用。在治疗运动损伤时主要利用其抗炎作用:
❶抑制炎症区域的血管扩张,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分叶核粒细胞的左移,使病灶部位的渗出和细胞浸润减少,消除肿胀。
❷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增生与活动,影响酸性粘多糖的合成。从而减少胶原纤维和细胞间物质的形成,可预防粘连和瘢痕形成。但也抑制肉芽组织的形成和伤口的修复。局部注射过量还能引起肌腱变性,软骨变性甚至局部骨坏死。
❸有保护细胞浆内溶酶体(Lysosome)膜,抑制与炎症有关的酶作用(如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可溶解关节软骨引起软骨软化),从而减轻炎区的组织损害。
此类药物对创伤性滑囊炎、腱鞘炎、肌肉拉伤 (包括肌肉筋膜炎)、跟骨脂肪垫挫伤、急性创伤性关节炎(肘、膝、踝等)疗效显著。
对早期跟腱及髌腱腱围炎疗效较好,晚期则疗效不佳。药物只能注射于腱周围,注入腱内可引起腱变性。
对末端病类损伤早期有效,晚期无效。
对骨关节病如髌骨软骨病、足球踝、投掷肘等,关节内注射有消除滑膜炎症和止痛作用的药物,但如注射过多,可使软骨变性加重,不仅无效反而有害。
常用剂型有两类: 一、可溶性可的松类,如氟美松,局部注射有速效但不持久,局部反应性疼痛较轻。二、混悬液微细结晶可的松类,如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类,不易吸收,作用时间较长。注射过多易在局部组织内沉积。此类药物使用剂量视损伤范围大小而异。在局部注射时一般都与适量的0.5~2%奴佛卡因液合用,优点是:
❶减轻疼痛。
❷检验注射部位是否正确,诊断是否正确。
❸稀释可的松类药物,加大药液的作用范围。
除奴佛卡因外,还可同时加入透明质酸酶 (1500单位左右),目的是促使药物扩散、增加疗效。
创伤性炎症是细胞内溶酶体膜破坏,蛋白溶酶释放造成。因此可用“蛋白溶酶抑制剂”治疗,用离子透入法或局部注射皆可,和可的松类药物合用疗效较好,用量少,间隔长。对跟腱腱围炎效果好而无跟腱断裂之虞。
以上药物局部注射时要仔细检查伤部,准确定位,严格消毒。最好用碘酒及酒精同时消毒伤部及术者左手拇指,然后用已消毒的拇指按压痛点,连同皮肤后移侧移,将针由拇前刺入伤点。此法的优点是用短针可封闭较深的病位,拔针前可按压痛点检查注射是否准确。
可的松类药物局封的副作用很少,偶有局限性皮下脂肪萎缩、皮肤硬变和一过性色素消失或沉着。还有因药物微细颗粒引起的假炎症现象。偶尔并发关节内外骨溶化和可的松性关节炎。注射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感染,这种感染症状隐蔽,常在数周后始被确诊,以致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