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肺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經穴 > 肺俞
肺俞  fèishù

足太陽膀胱經穴。在第三胸椎下旁開一寸五分處。因其爲肺臟之氣轉輸、輸注之處,是治療肺疾之要穴,故名。主治咳喘,寒熱,肩背痛。始載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背腧》:“大腧在抒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間……皆挾脊相去三寸所。”《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肺俞内傷嗽吐紅,兼灸肺痿與肺癰,小兒龜背亦堪灸,肺氣舒通背自平。”

肺俞feishu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马位于倒数第九肋间,距背正中线36厘米处的凹陷中,即在肩端到臀端连线与倒数第九肋间相交处;猪位于倒数第六肋间,距背正中线约10厘米处,即在肩端与臀端连线与倒数第六肋间相交处。左右侧各一穴。刺入胸腹皮肌深部、胸下锯肌最后肌齿后缘与肋间外肌处的肌间隙内,有肋间动、静脉及肋间神经和胸外神经分布。毫针、圆利针或小宽针向内下方刺入,马3~4厘米,猪2~3厘米;猪还可施刮治、拔罐或艾灸3~5分钟。有退热、止咳、定喘作用。主治肺热、咳嗽、劳伤气喘。

肺俞

经穴名。代号BL13。出 《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肺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通过。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 以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图91)。

图91

肺俞Feishu

系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此穴时俯伏,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针法:略向椎体斜刺0.6~1.2寸,此穴是足太阳经第一侧线的穴位,接近胸腔内脏,施针时要注意安全。此穴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虚热、盗汗等。

肺俞

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分处。主治:咳喘,胸满,腰脊痛,喉痹,吐血,骨蒸潮热等。斜刺0.5—0.8寸;可灸。

肺俞

肺俞

足太阳膀胱经穴。取穴:俯卧,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见图2-1-6)。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刺灸法:斜刺0.5~0.8寸。局部麻胀。艾炷灸5~15壮;艾条灸10~30分钟。

☚ 攒竹   心俞 ☛

肺俞fèishù

经穴名。代号BL13。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 5 寸处。主治咳嗽、哮喘、咯血、肺炎、肺结核、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等。微向脊柱斜刺0. 5 ~ 0. 8 寸。禁深刺。灸3 ~ 7 壮或5 ~15分钟。

肺俞

肺俞B13Feishu

足太阳膀胱经穴。首见《灵枢·背腧》。为肺之背俞穴。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的身柱穴旁开1.5寸。俯伏坐或俯卧取之。局部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骶棘肌; 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并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后支外侧支。本穴位置另说在第三椎下,除脊各开1.5寸,即后正中线旁开2寸。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针感后部痠胀,有时向肋间扩散。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肺、胸、背等疾患,如咳嗽上气,胸满喘逆,头项强痛,自汗盗汗,肺萎痨瘵,骨蒸潮热,吐血咯血,背偻如龟,脊背疼痛,喉痹,眩晕,黄疸,呕吐,癫狂,瘈疭,瘿气,疠风,肉痛皮痒等。现又多用以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胸膜炎,皮肤瘙痒症,胸背神经痛,背部软组织劳损等。也可用作辅助诊断,如《资生经》载: 哮喘“按其肺俞穴、疼如锥刺。”实验研究表明: 针刺肺俞、天突等穴,可增强呼吸机能,使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可使呼气时的气道阻力明显减低。夏季对肺俞穴进行直接灸或药物贴敷,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对热带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可使其血中的嗜酸性白细胞数随着症状好转而逐渐下降。

☚ 风门   厥阴俞 ☛
000013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