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肝梅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肝梅毒

肝梅毒

肝脏是梅毒较常侵犯的器官,受侵犯的肝脏可发生特殊的肉芽肿(树胶样肿) 和结缔组织增生。我国解放后梅毒已近于绝迹,肝梅毒则更少见。肝梅毒可分先天性与后天性。先天性肝梅毒,主要是在肝内血管周围发现大量梅毒螺旋体,受染胎儿多死于母体内而流产或死产。幸存者出生后则出现骨软骨炎、皮肤损害、肝脾肿大等症,黄疸较少见,有因低蛋白血症而显浮肿者。根据症状及母血梅毒反应阳性,可以诊断。偶有存活到20岁左右才出现症状者。后天性肝梅毒常发生于梅毒的二或三期。分早期与晚期,早期肝梅毒病人年龄多在20岁左右,表现为弥漫性肝炎症状,肝大、黄疸,须与传染性肝炎、驱梅治疗药物所致中毒性肝炎及某些治疗后梅毒变态反应相鉴别。晚期肝梅毒多见于成人,肝树胶样肿呈结节状,常多发,大小不一。单发而大者颇似肝肿瘤。可因树胶样肿和纤维组织疤痕收缩而形成分叶肝。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肝脾肿大、发热、黄疸,甚至出现腹水及消瘦。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血清梅毒反应进行诊断。晚期,血清梅毒反应阳性率达90%。肝穿刺活检可确诊。青霉素对本病疗效显著,局限性树胶样肿亦可采用手术切除。

☚ 肝结核   肝肿瘤 ☛

肝梅毒

肝梅毒

肝梅毒在中国已极罕见。国内报道的少数病例均系解放前感染的晚期梅毒患者。先天性及后天性梅毒均可引起肝脏病变,分别称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肝梅毒,后者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种。
(1)先天性肝梅毒: 梅毒螺旋体可以由母体经胎盘和脐静脉进入胎儿循环,在肝脏引起病变。主要病理变化为小动脉周围炎和结缔组织增生。早期病变多表现在汇管区及肝小叶内,有弥漫性粟粒状梅毒瘤;晚期可见较大的梅毒瘤形成,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并有继发性肝细胞损害、脂肪变性及淀粉样变性等。由于梅毒瘤形成和结缔组织收缩,致使肝脏呈不规则的变形。临床上一般无特殊症状,仅有肝脾肿大,可出现轻度黄疸。如伴有先天性梅毒的有关表现,则有助于诊断。
(2) 后天性早期肝梅毒: 在二期梅毒中,由螺旋体血症可引起的粟粒性肝肉芽肿,偶见肝炎病变。在临床上,常无特殊表现,或仅有消化道症状,轻度黄疸及肝脏肿大,故易和病毒性肝炎混淆。肝功能试验有轻度及短暂异常。
(3)后天性晚期肝梅毒: 肝脏是晚期梅毒常侵犯的器官之一。病变特点为特异性肉芽肿(梅毒瘤)的形成和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肉眼可见单发或多发的肝梅毒瘤,呈结节状,由粟粒至胡桃状大小不等,常位于右叶。呈粟粒性分布者与肝粟粒样结核不易鉴别。结节较大又为数较少时,颇似肝癌瘤。显微镜下梅毒瘤的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很少钙化,合并继发感染时可软化。梅毒性肉芽纤维化十分明显,包绕干酪样坏死区,并向周围肝组织呈放射状分布,进而使梅毒瘤瘢痕化,从而肝表面有不规则的深入凹陷,肝脏被分隔成多叶状,通称分叶肝。因为肝脏储备充沛,再生能力强,局灶性病变不致产生肝功能不全或门静脉高压症。一般仅表现为肝脏肿大,质硬,边缘厚而不规则,且有深切迹,表面凹凸不平:常伴有脾肿大,有时可出现轻度黄疸。病变广泛或累及门脉循环及胆管者,则有肝功能不全、门静脉高压症及胆汁淤积等表现。肝功能试验正常或轻度异常,碱性磷酸酶常增高,溴磺酞钠潴留。
根据梅毒病史、肝脏肿大而形态不规则、伴有其他脏器梅毒的表现、梅毒血清反应阳性,可进行诊断。必要时作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及剖腹探查,以确立诊断。
驱梅治疗可使病变好转。 青霉素治疗时应预防Herx-heimer反应。避免使用砷剂治疗。

☚ 肝结核   肝放线菌病 ☛
000163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