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肛门周围痈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肛门周围痈疽

肛门周围痈疽

发生在肛周的痈疽,称为肛门周围痈疽。见于《医门补要》,谓:“肛门四周红肿作痛,速宜凉血利湿药消之,若消不去,一处出脓者为肛痈,每易成漏,有数处溃开者名盘肛痈”。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命名亦异,生于会阴穴者,称为悬痈,又名骑马痈、骗马坠、海底漏、老鼠偷粪;生于尻尾骨尖者,称为鹳口疽,又名锐疽;生于尻尾骨之前长强穴者,称为涌泉疽。总之,虽有不同的名称,但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多数不易消退,溃后脓水淋漓,久不收口而形成肛瘘。多发生于青壮年人。
本病多由湿热下注所致,如饮食不节,过食肥腻辛辣,醇酒厚味,以致气血壅滞,脏腑不和,湿浊不化而成,或肛门破损染毒而致,或因肺、脾、肾三阴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而发。
根据临床症状,分实证与虚证辨证治疗。
❶实证: 肛周结肿,形如桃李,焮红肿痛,触痛,约七天左右成脓,脓液黄浊稠厚而带臭味,常伴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治宜清热解毒、利湿祛瘀为主,选用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加减。已成脓者,用透脓散。
❷虚证: 肛门结肿平塌,皮色黯红或不红,触之微热,疼痛较轻或不痛,约二周左右成脓,溃后脓稀薄淡白无臭味,疮口凹陷,常伴有全身倦怠无力,不发热或午后潮热,大便虚秘,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而虚等症。治宜滋阴除湿,兼清虚热,选用青蒿鳖甲汤、滋阴除湿汤加减。如属肺虚者,可兼见咳嗽、咯血、骨蒸盗汗,加沙参、麦冬;属脾虚者,则兼见神疲纳呆、大便溏薄,加白术、炮姜、山药;若绕肛漫肿,久不消溃,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宜阳和汤加减。溃后宜大补气血,选用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加减。
外治: 初起实证者选用金黄散、玉露散、双柏散调制外敷;虚证者用冲和膏外敷。成脓者早期切开引流。
❶一次切开: 用于浅部脓肿,先作放射状切口,用探针寻找齿线处感染肛窦(即形成肛瘘之内口),使探针从该处探出,并将内、外口之间的组织完全敞开,使引流通畅。
❷切开挂线: 用于深部脓肿,先作放射状切口,用探针寻找感染肛窦(内口),使探针从内口探出,将内口和脓肿区的皮肤切开,并挂一橡皮线,使该处括约肌缓慢挂开,避免肛门失禁等后遗症。
❸单纯脓肿切开: 用于深部脓肿,病人不适宜切开挂线者。先指检确定脓肿的范围和感染肛窦的大概位置,然后在脓肿顶部作放射状切口,分开脓腔间隔,将脓液排尽,用九一丹纱条祛腐引流,待创面清洁后,改用生肌散。形成瘘管者,则按肛瘘处理。

☚ 息肉痔   肛瘘 ☛
000193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