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聚米为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聚米为山堆聚大米成为山谷形状。指摆设实战模型。也作“聚米”。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亲自率军征讨陇西割据势力隗嚣。行军至漆地,有将领反对深入险阻,刘秀犹豫不决,连夜招来大将马援。马援曾在隗嚣军中任职,熟知陇西地形。他认为此战必胜,并聚米成山,指画形势,指出进退路径。刘秀听后胸有成竹地说:“敌人已经被我尽收眼底了。”这一战,刘秀果然大获全胜。(见《后汉书·马援传》) 制定计谋 制定计谋定计(铺谋定计) 铺谋设计 ☚ 制定计策 制法 ☛ 聚米为山成语。原指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向皇帝陈述军事形势和兵力部署等。《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 聚米为山原指东汉马援堆米成山谷,以代地形模型,向皇帝陈述军事形势和兵力部署等情况的典故。现多用来比喻准确形象地显示地物地貌。南北朝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 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 聚米为山jù mǐ wéi shān汉朝马援聚米为山谷,以米代地形模型,讲说布阵形势,讲得透彻明了。后比喻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北周·庾信《少保豆卢永思神道碑》:“城垒画地,山林聚米。” 聚米为山马援,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赵奢被封为马服君,子孙就以封号为姓。 聚米为山jùmǐwéishān❶《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堆积稻米来体现山川的形势、走向。后用“聚米为山”“聚米为谷”指通过形象化的模拟手段分析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聚米为山jù mǐ wéi shān“聚米为山谷”之省。把米堆聚成山。指形象地分析军事形势。《后汉书·马援传》:“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也作“聚米为谷”。 聚米为山jùmǐ-wéishān〔兼语〕 把米堆积成山川阵势形状。比喻能形象地分析军事形势。语出《后汉书·马援传》:“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宋·刘骘《旧将》:“聚米山前识阵形。” 聚米为山jù mǐ wéi shān《后汉书·马援传》:“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后以此为能正确形象地分析军事形势的典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