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聚米为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聚米为山

堆聚大米成为山谷形状。指摆设实战模型。也作“聚米”。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亲自率军征讨陇西割据势力隗嚣。行军至漆地,有将领反对深入险阻,刘秀犹豫不决,连夜招来大将马援。马援曾在隗嚣军中任职,熟知陇西地形。他认为此战必胜,并聚米成山,指画形势,指出进退路径。刘秀听后胸有成竹地说:“敌人已经被我尽收眼底了。”这一战,刘秀果然大获全胜。(见《后汉书·马援传》)

制定计谋

制定计谋

定计(铺谋定计) 铺谋设计
制定策略:运筹 禀筭 筹运
制定方略或策略:定策
谋划计划,制定策略:运筹画策
出谋献策,制定策略:建策
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运筹决策 运筹建策 运筹决算 运策决机 运筹演谋 运筹谋划 运筹谋画 决策运筹
 形象地分析军事形势,运筹决策:聚米为谷 聚米画沙 聚米识阵 聚米为山 山形米聚 画沙聚米
 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运筹决胜 运筹制胜
制定谋略:谋谟 发谋
(制定计谋:定计)

☚ 制定计策   制法 ☛

聚米为山

成语。原指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向皇帝陈述军事形势和兵力部署等。《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

聚米为山

原指东汉马援堆米成山谷,以代地形模型,向皇帝陈述军事形势和兵力部署等情况的典故。现多用来比喻准确形象地显示地物地貌。南北朝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 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

聚米为山jù mǐ wéi shān

汉朝马援聚米为山谷,以米代地形模型,讲说布阵形势,讲得透彻明了。后比喻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北周·庾信《少保豆卢永思神道碑》:“城垒画地,山林聚米。”

聚米为山

马援,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赵奢被封为马服君,子孙就以封号为姓。
马援善于观察、分析,料事如神。王莽垮台后,马援为避乱逃到西州,受到占据西川的隗嚣的敬重。当时公孙述、刘秀等纷纷称帝,隗嚣派马援先后谒见公孙述、刘秀,以便观察这两个人的虚实。马援见到这二人后,认为公孙述“妄自尊大,是井底之蛙”,称赞刘秀是真正的帝王。此后形势的发展正如他预料的那样,马援自己也带着家眷投奔洛阳。
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亲自征讨隗嚣,到了扶风郡一个叫漆的地方,那儿地形比较复杂,将领们认为,帝王的军队行军打仗应分外慎重,不适宜贸然进入险要难走的地方,刘秀一时间也难以决断。这时,马援正好奉召在夜间赶到,刘秀非常高兴,马上请他进来,询问他的意见。马援听了,不急不慢地条分缕析,说明隗嚣将帅早已离心,有土崩瓦解之势,现在进兵,必然不堪一击。为了让光武帝和将领们听得更明白,马援叫士兵搬来大米,将米堆成西州的山川地形,然后边指点比划,边讲解应从何处、哪条道路进兵,一目了然。光武帝听后,松了一口气,笑着说:“敌军好像就放在我眼前,看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一早,刘秀就号令进军,隗嚣大败。
以后,“聚米成山”这一成语,用来说明正确形象地分析军事形势。

聚米为山jùmǐwéishān

❶《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堆积稻米来体现山川的形势、走向。后用“聚米为山”“聚米为谷”指通过形象化的模拟手段分析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❷“聚米为山”也比喻积少成多。

聚米为山jù mǐ wéi shān

“聚米为山谷”之省。把米堆聚成山。指形象地分析军事形势。《后汉书·马援传》:“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也作“聚米为谷”。

聚米为山jùmǐ-wéishān

〔兼语〕 把米堆积成山川阵势形状。比喻能形象地分析军事形势。语出《后汉书·马援传》:“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宋·刘骘《旧将》:“聚米山前识阵形。”
△ 多用于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
【近义】积土成谷。
也作“聚米为谷”。

聚米为山jù mǐ wéi shān

《后汉书·马援传》:“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后以此为能正确形象地分析军事形势的典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