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聘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聘礼pìnlǐ【释义】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婚育部 > 婚嫁 > 聘禮 聘禮 pìnlǐ 舊時訂婚時,男家送與女家的行聘禮物。南朝梁·沈約《奏彈王源》:“源父子因共詳議,判與爲婚,[滿]璋之下錢五萬,以爲聘禮。”《麟兒報》第七回:“夫人嫌廉清貧窮,趁老爺不在,托寧舅爺、褚媒婆溲將小姐又許了貝公子,已約定明日有千金的聘禮送來,家中個個知道,只分付瞞着小姐。” 各种用途的礼物 各种用途的礼物馈赠用的礼物:苞苴 赠礼 礼饷 贽遗贿币 礼馈 ☚ 各种礼物 聘礼 ☛ 礼物 礼物礼(礼品;~金;聘~;年~) 仪(贺~;谢~) 人情(行~) 筐篚 赏私 彩物 币爵 另见:感谢 送礼 礼节 行贿 ☚ 礼物 各种礼物 ☛ 聘礼 聘礼问名财 另见:订婚 礼物 钱财 聘请 ☚ 各种用途的礼物 彩礼 ☛ 聘请 聘请聘(~员;~礼;应~) 延(延请;延聘) 迎请 另见:聘用 承担 担任 职务 ☚ 邀请 祈求 ☛ 聘礼 聘礼娶妇时男方给女方送钱物。周朝时,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雁。据《白虎通·嫁娶篇》解释: “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 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后来多改用鹅或鸡。纳征则用鹿皮、布帛。到后汉,聘礼花色品种增多,即所谓“聘礼三十物”。南北朝时减为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锦絮、长命缕、干漆等九种,并各有寓意。其实,各地各代的聘礼并不完全一致,但不能没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里仲卿妻对婆婆说的“受母钱帛多”,当指聘礼。府君送的三百万钱、三百匹彩等,也是聘礼。孙光宪《北梦琐言》载,阿郑许嫁李玄庆,未受财礼,阿郑遂与之休亲。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称 “财礼”。吴自牧《梦梁录·嫁娶》谓,财礼随家庭贫富不同而定,并无定法。下聘礼的习俗,在中国历史悠久,遍及各地。 ☚ 相亲 嫁妆 ☛ 聘礼 聘礼又称为“聘金”、“财礼”、“彩礼”等。指的是“聘娶婚”中,男子家庭方面在缔结婚约之时给予新娘及其家属的赠品如财物、礼金等等。在中国古代,新娘家接受男方的聘礼是具有法律与社会意义的,男方赠予女方财物(彩礼),女方予以接受,其内涵意味着若干权利的转移,也是男子在婚姻中“丈夫”、“妻子”名份的肯定。所以“聘礼”又成了束缚、约束妻子自由的一道绳索。在常规婚俗下,每当新郎向女方家支付聘礼时,女方家也总会回敬给男方一份东西,它的名称叫“回礼”,或叫 “妆奁”,最通俗的叫法为 “嫁妆”。 ☚ 亲迎 妆奁 ☛ 聘礼pin libride-price 聘礼gifts(particularly from the bridegroom’s to the bride’s famil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