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聘娶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聘娶婚

男方向女方及其父母纳送一定数量的聘礼而成立的婚姻。实质为一种变相买卖婚,即以聘礼代替公开买卖妇女的身价费。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娶妻方式,根据《礼记·昏义》记载,男女结婚须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等婚嫁之礼仪程序,才能成为社会所认可的夫妻关系。目前这一婚姻形式仍对中国民间婚姻成立产生很大影响。

聘娶婚

聘娶婚

又称相约婚、媒妁婚。男家以聘书、聘礼向女家求婚,女家允诺后,双方订立婚约,并以媒妁或友邻为证,按约嫁娶。一般来说需包括以下程序:第一,由媒妁通达两方情况,并代行社会监督之责。第二,须遵父母之命,是否成婚,以及婚礼、婚期、婚仪都要循父母的意愿。否则将以不孝之罪名为世人耻笑,甚至被官府科刑。第三,双方以书面形式订立婚书,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违约。第四,男家须交付一定数量的财物给女家,以换取新娘入门,否则,婚事不能成立。聘娶婚始于周代,与当时盛行的买卖婚并存。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由于聘娶婚有严格的程序,并以温和的礼教掩饰以物易人的婚姻买卖,更符合封建文明,特别是儒学文化,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它延续整个封建社会,是中国封建礼法许可和倡导的正式婚姻。《礼记·曲礼》对聘娶婚作了这样的解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魏书·刑法志》规定:“男女不以礼交皆死。”唐以后的各朝法律也都把聘礼和婚书作为婚姻成立的先决条件。实际生活中,官宦高门交纳聘礼以成亲易如反掌,而对平民百姓,尤其穷苦人家则十分困难。一般是婚前省吃俭用多少年,婚后负债若干载。一些人由于操办不起婚礼只能终身不娶,或者坐失春光,推迟婚期。由于聘娶婚是一种变相的买卖婚,又带有明显的包办强迫性质,自辛亥革命之后,已逐步泯灭。

☚ 买卖婚姻   劳役婚 ☛
聘娶婚

聘娶婚

又称“相约婚”,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婚姻制度,后人以媒妁婚视之。聘娶婚兴起于周代,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只有它的婚姻标准才被封建礼法所承认。聘娶婚的方法有着严格的规定,即婚姻以男性以“聘”的程序娶得妻子,而女性也按“聘”的方式出嫁到男家。“聘娶婚”是由媒妁致币帛财物沟通男女双方之家,以合二姓之好。所以,聘娶婚又有别于旧的婚姻制度“买卖婚”。媒妁之言,它的最大流弊更在于不尊重男女婚姻当事人的态度。所以,聘娶婚是典型的封建婚姻。此外,这种多有流弊的婚姻方式又是封建宗法制度下两族或两家之间的契约或保证。《礼记·曲礼》一书更指出:“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这是对聘娶婚制度的高度概括。鉴于这种婚姻方式并不尊重男女当事人的态度,所以,封建制度下的“聘娶婚”明显带有包办强迫成婚的性质。在这种形式下,男女之间根本无爱情可言。

☚ 买卖婚   媒妁婚 ☛
000015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