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联想主义心理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联想主义心理学 联想主义心理学lianxiang zhuyi xinlixue用观念、心理以及精神要素的联想来说明人的心理现象的学说。由于它用简单的要素说明复杂的心理活动,所以又称为原子论。联想主义心理学来源于英国的经验主义心理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D.哈特利、J.密尔父子、A.培因和H.斯宾塞等。D.哈特利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他十分重视联想的作用,并坚持用联想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他认为联想有两种,即同时性联想和相继性联想。通过这两种联想,既可以把一些观念组合为复合观点,又可以集结为具有新性质的复杂观念。这就是哈特利心理混合说的理论来源。同时,哈特利力图用神经振动说来解释联想的生理基础,认为联想是原来的神经振动痕迹作用的结果。哈特利把传统的三大联想律归结为一个规律,即接近律。他认为接近律是联想的根本规律。J.密尔父子都是重要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的传播者。J.密尔坚持哈特利以“接近律”为联想的主律,并补充解释了生动性和频度等两条联想副律。由于他坚持“力学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复杂的观念只是机械的结合,因而把联想主义的机械观推到了极端,完全陷入了形而上学的境地。J.S.密尔用“心理化学说”取代了他父亲的“心理力学说”,恢复了联想的主动性。1865年,他提出了他的四条联想律:类似律、接近律、多次律和不可分律。A.培因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他主张联想律应包括接近律和类似律两项。他认为两种动作或感觉如果以前同时发生,以后也同时发生,就是可以互相结合;结果若有一个在意识中出现,另一个也成为观念而出现,这是接近律的表现。至于类似律,他认为类似联想比接近联想更为重要,因为创造发明都是由于类似联想所引起的。由于他用联想原则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对联想的规律、种类和动力学等一系列问题都作了阐述,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的体系,把联想主义推进到最高峰。培因以后的联想主义是沿着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的H·斯宾塞的联想主义发展的。斯宾塞认为联合屡经重复之后,就产生一种遗传的趋势,而这种遗传趋势可以随世代而累积。这种进化的联想主义,对以后的感觉主义、动物心理学、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以及心理学的先天说都有间接的影响。 ☚ 推孟 构造心理学 ☛ 联想主义心理学源于古希腊、形成并发展于西方近现代哲学和心理学中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思想。有新旧之分。19世纪前为旧联想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有霍布士(T.Hobbes,1588—1679)、洛克(J.Locke,1632—1704)、休谟(D.Hume,1711—1776)、哈特莱(D.Hartley,1705—1757)、米勒父子(T. Mill,1773—1836;J. S. Mill,1806—1873)等。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基本观念和精神要素的联合。从不同角度通过内省,就观念联合的种类、性质、形式作了较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观念联合的许多规律,如接近律、类似律、因果律等。新联想主义心理学以桑代克为主要代表。他通过动物实验,指出动物学习的实质是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进而把联结概念推广到人类心理的解释上,形成了联结主义心理学体系。对欧美现代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联想主义心理学 联想主义心理学associationistic psychology亦称“联想心理学”。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流行于18—19世纪。以联想律解释和说明一切心理现象。柏拉图最早提出回忆是一种联想过程。亚里士多德提出相似、对比和接近三种联想。洛克首先提出“联想”一词,故他被称作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但以联想来说明一切心理现象,则始于18世纪。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以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认为联想是主体意识内部现象的联系。另一种以哈特莱为代表,重视联想的生理机制,以生理联想律去说明心理联想律,被认为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为《对人的观察: 其结构、义务及其期望》。对后来的心理学有广泛影响。 ☚ 主观心理学 联想心理学 ☛ 联想主义心理学 联想主义心理学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流行于18—19世纪。以联想作解释原则说明一切心理现象。柏拉图最早提出回忆是一种联想过程。亚里士多德提出相似、对比和接近三种联想。但以联想来说明一切心理现象,则始于18世纪。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以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认为联想是主体意识内部现象的联系。另一种以哈特莱为代表,重视联想的生理机制,以生理联想律去说明心理联想律,被认为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对后来的心理学有广泛影响。 ☚ 学派、理论、术语 内容心理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