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职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职役zhí yì职务,公务。白居易《老热》:仕者拘职役,农者劳田畴。白居易《书绅》:仕有职役劳,农有畎晦勤。 职役zhí yì〖名词〗 职役指较低级的职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哉?” 职业 职业业(~务;道业;营~;正~;生~;转~) 行(~道) 事(差~;谋~) 职(职事;职役;求~;辞~) 饭碗 饭锅 工作 生涯营生 衣食 另见:职称 职务 从事 行业 ☚ 职业 各种职业 ☛ 职役 059 职役宋代官府按资产轮派民户充当官差并供应财物的徭役。亦称差役。源于唐代的科差。两宋的职役包括:(1)衙前,负责押送、保管和供应官物。(2)里正、户长、乡书手等,负责督课赋税。(3)耆老、弓手和壮丁,负责追捕盗贼。(4)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供官府使唤。四类差役分别由一、二、三等户担任,有时也轮到四、五等户。从职役的内容来看,有的在前代属于乡官、胥吏性质,本身都有禄秩;有的属于前代雇役的范围,有一定的报酬。而职役不但废时失业,无任何俸禄,且负担奇重。衙前、里正尤甚。由于役法弊大,熙宁时“王安石变法”实行募役。募役法触犯了形势户、大地主的利益而遭到反对,元佑年间又复行差役法。南宋乾道年间又产生了由役户出钱买田以供役者的“义役”。最后,义役法失败,差役仍存。 ☚ 征购征借 募役法 ☛ 职役 职役即“差役”。 ☚ 差役 色役 ☛ 职役 职役对唐及以后官府无偿差派民夫充任衙门胥吏和基层行政人员的统称。唐大中九年 (855年)诏令州县作差科簿,凡州县衙门胥吏及供使唤的仆佣,悉按民户等级轮流差充,上户充重役,下户充轻役。官府不付给应役者薪酬,实属一种徭役。这种徭役既非力役又非兵役,且各有分工,负一定职责,故名职役。宋代职役亦称“差役”,大致分四类: 保管且负责运解官物者,如衙前; 主持基层行政且督课赋役者,如里正、户长、乡书手; 逐捕贼盗、维护治安者,如耆长、弓手、壮丁等; 供官府使唤的胥吏,如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宋职役祸殃人民,尤以里正、衙前最甚,往往因赔偿官物而致应役者倾家荡产。王安石一度将职役改为有偿雇募,但十数年后遭废止,复行职役制。后来募役法虽几度再兴,未能坚持。元代职役更为繁杂: 为往来官差、使臣提供食住和交通工具的站户; 专为官府提供工艺制品的匠户;专职捕猎的打扑户; 为贵族豢养鹰隼的鹰坊户; 负责地方治安的看手; 管理地方行政的主首、里正、社长; 看守官库的库子; 看管牢狱的牢子; 以及在公堂听用的祗候等等。这些职役虽享部分赋役优免,但其职责和负担往往同样使应役者破产。明代职役范围在元代基础上又有扩大,大多包容在里甲均徭之中。明职役应役者称力差,交银代役者称银差,一条鞭法将力差全改为银差,并人地丁银征课,至此职役在制度上基本消失。 ☚ 力役 差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