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耶律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耶律淳1063—1122

辽朝皇帝,著名将领。契丹名涅里。兴宗孙。寿昌七年(1101年),天祚帝即位,以北平郡王进封郑王、越王。乾统六年(1106年),拜南府宰相,徙魏王。十年,父耶律和鲁斡死,袭职为南京留守。天庆五年(1115年),金军占辽北方重镇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天祚帝慌忙亲征,东进惨败南逃。辽军前锋耶律章奴发动政变,返南京(今北京),谋废天祚帝,迎立其为帝,不从,立斩使者萧敌里等,往见天祚帝。六年,进封秦晋国王、都元帅。募辽东饥民及燕、云、平路军民三万余人,组成“怨军”抗金。七年,率怨军与金兵大战于蒺藜山(今辽宁阜新市北),大溃,还守南京。保大二年(1122年),天祚帝败逃夹山(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北)。蕃汉百官、诸军及父老数万人至淳府,拥立为帝,上尊号天赐皇帝,改元天福,改怨军为常胜军。史称“北辽”,据有燕(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平州、上京、中京、辽西六路。仅三月病死。庙号宣宗。

耶律淳1063—1122

北辽皇帝。契丹名涅里。辽兴宗孙,宋魏王和鲁斡子。道宗时为彰圣等军节度使, 天祚帝时封郑王,后进封越王。乾统六年(1106)官拜南府宰相,后袭父职为南京(今北京)留守。天庆五年(1115)进封秦晋国王,拜都元帅, 募兵抗金, 失败。保大二年(1122)天祚帝北逃后, 被宰相李处温和皇族耶律大石等拥立为帝, 号 “天锡皇帝”,改元建福,史称“北辽”,据有燕、云、平及辽西、上京、中京等路。同年六月病卒,追谥“孝章皇帝”。

耶律淳

耶律淳1063—1122

辽宗室。契丹名涅里,辽兴宗宗真之孙。初为彰圣军节度使,天祚帝即位得封郑王,迁越王。乾统六年 (1106) 为南府宰相,后袭父职为南京留守。天庆五年 (1115),天祚帝败于金,御营副都统耶律章奴图谋废天祚而立耶律淳为帝。耶律淳不肯,斩使者,从而得封秦晋国王、都元帅,率众抗金,败退南京。保大二年(1122),天祚帝败走夹山,音信皆无,耶律淳始于南京被拥登基,号天锡皇帝,建年号为建福,是为北辽。登基三月病卒,葬于香山,庙号宣宗。

☚ 耶律曷鲁   耶律大石 ☛

耶律淳1063~1122

辽朝皇帝,著名将领。契丹名涅里。兴宗孙。天庆六年(1116年)进封秦晋国王、都元帅。募辽东饥民及燕、云、平路军民3万余人,组成“怨军”抗金。七年,率怨军与金兵大战于蒺藜山(今辽宁阜新北),大溃,还守南京。保大二年(1122年),天祚帝败逃夹山(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北)。蕃汉百官、诸军及父老数万人至淳府,拥立为帝,上尊号天锡皇帝,改元建福,改怨军为常胜军。史称“北辽”。据有燕(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平州、上京、中京、辽西六路。仅三月病死。庙号宣宗。

耶律淳1063—1122

北辽宣宗,1122年在位,仅三月。小字涅里,又记作捏里。契丹族。为辽道宗※耶律弘基侄、天祚帝※耶律延禧堂叔、宋魏王※耶律和鲁斡子。自幼为祖母、皇太后萧挞里养于宫中。成人后,笃好文学。道宗时,大康三年(1077),因太子耶律濬被害,又无它子,欲立其为嗣,后因事惹怒道宗,出任彰圣等军节度使。及天祚帝即位,乾统元年(1101)六月,封郑王。三年(1103)十一月,任东京留守,加越王。六年(1106)十月,拜南府宰相。因首议制两府礼仪,获帝嘉赏,徙魏王。十年(1110)闰七月,父卒袭职,为南京留守。时辽王朝危机四伏,内外交困,东北女真迅速壮大,辽节节败退,土地失陷,统治者内部斗争激烈,天庆五年(1115),天祚帝亲征女真,兵败,御营副都统耶律章奴率先锋军发动兵变,欲拥其为帝,他不从,斩使者献天祚帝,并率兵守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御章奴,由是获天祚帝重任,六年六月,进封秦晋国王,擢都元帅,赐金券,受免礼不名优待。在与女真战中,以辽军屡败,受命募兵,在辽东招饥民2万余,组成“怨军”,分置8营。次年七月,与女真军战于蒺藜山(今辽宁阜新北),大败。保大二年(1122),天祚帝西逃夹山(今内蒙古武川西)。三月,驻守南京(今北京)臣将拥其称帝,号“天锡皇帝”,改元“建福”,遥降天祚帝为湘阴王。拥有燕、云、平、上京、中京、辽西等6路,此政权世称“北辽”。沙漠以北,西南、西北路两都招讨府,诸蕃部族等,仍隶天祚帝,形成二帝并存局面。是年六月病卒。葬燕京西香山永安陵。谥“孝章皇帝”,庙号“宣宗”。

耶律淳1063—1122

北辽皇帝。辽兴宗孙,小字涅里。保大二年(1122),天祚帝出奔,他在燕京自号天锡皇帝。统治燕、云、平、上京、中京及辽西六路。此即北辽。欲与宋修好,不果。不久病故。其妻德妃为皇太后,称制。燕京被金兵攻陷后。德妃逃奔天祚帝,为天祚帝所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