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耳鼻咽喉病毒感染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耳鼻咽喉病毒感染 耳鼻咽喉病毒感染病毒是由一种以核酸(核糖核酸或去氧核糖核酸)为核心,以蛋白质为外壳而组成的微小颗粒。大多数病毒缺乏酶的系统,不能独立自营生活,必须寄生在宿主的细胞内,借助宿主的酶系统,病毒才能繁殖(复制)。根据核酸性质的不同,病毒可分成核糖核酸(RNA)与去氧核糖核酸(DNA)两类。 表1 耳鼻咽喉常见的病毒性疾病
急性鼻炎 俗称“伤风”或“感冒”。近年来因免疫学和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已知引起感冒的病毒,主要为鼻病毒和冠状病毒,其他呼吸道合胞(RS)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也与感冒有关。成人感冒约40%由鼻病毒所致,全年都可发生。其次为冠状病毒,主要发生在冬季。这两种病毒多感染成人,儿童则以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2日。 “无菌性”咽炎(NBP)及扁桃体炎 病毒作为急性咽炎及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原体,已受到应有的重视。据Evans等统计病毒总数占37.8%。其中单纯性疱疹病毒占12.9%,腺病毒占3.9%,流感病毒为5.2%,副流感病毒为3.7%,柯萨奇(coxsackie)病毒占3.9%,小核糖核酸(picona)病毒占7.1%。当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降低时,易受上述病毒侵入,生长繁殖而发病。而细菌的继发感染占26.3%,不明原因者占35.9%。扁桃体炎暴发流行时,多由腺病毒3型所感染。 病毒性咽峡炎 由柯萨奇病毒(C病毒)、腺病毒所引起者为多,疼痛亦较重。其次为流感病毒和EB病毒所引起的咽峡炎。病毒感染的综合症状较复杂,为了鉴别诊断,故叙述各种病毒性咽峡炎的临床特点如下: (1) C病毒性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1~7岁幼儿,主要为柯萨奇(C病毒)病毒A2、A4、A5、A6、A8、A10型所引起,B组1~5型也可致病。埃可(ECHO)病毒30型则较少见。本病多见于夏季,或散发或流行,潜伏期平均为4日。本病起病急、高热、起病12小时后,软腭、悬雍垂、舌腭弓、扁桃体、咽后壁可见到疱疹,偶可扩展到呼吸道及消化道等处。咽峡部的小疱疹直径1~2mm,数量不等。1~2日内疱疹破溃后形成灰白色浅溃疡。颌下淋巴结肿大。本病须与急性疱疹性口炎相鉴别,疱疹性口炎系由单纯性疱疹病毒所引起,病变主要侵犯口唇粘膜、牙龈和舌部。而本病以侵犯咽峡部为主。 (2) 手-足-口疾病即Robinson综合征。此病多发于农村,以5岁以下幼儿的发病率最高 (丘疹、热疹),从疱疹积液中可培养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偶尔也有A4、A5、A9、A10、A17型的感染。有发热、喉痛,在手背、趾、臂、口腔、悬雍垂、腭弓等处有疱疹性溃疡,伴有肝脾及颈淋巴结肿大,可以自愈。本病与牛口蹄疫不同,后者不传染人类。 (3) 单核细胞性咽峡炎。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咽部表现。EB病毒是其病原体。EB病毒在扁桃体等淋巴网状系统内增殖,持续感染或呈带病毒状态。可自咽部粘液排出达数周或数月之久,母乳中的淋巴细胞亦可携带EB病毒。本病多发生于春秋季,潜伏期约10日。起病急,有高热、咽痛、吞咽和呼吸困难。约半数患者有咽峡炎、悬雍垂、扁桃体、牙龈充血肿胀,上腭有瘀斑;少数患者扁桃体上有溃疡及黄灰色假膜覆盖,颌下、颈、腋窝等处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肝功能紊乱。本病散发时,多见于15~25岁青少年; 流行时,多见于6岁以下的幼儿。血清嗜异性凝集价在1:224或更高时有诊断意义。 (4) 咽-结膜热(PCF)。是由腺病毒第1~8型及10、14、21型引起的。国外有4型与8型混合感染报告,国内所报道的多数为8型,少数为7型。本病有发热、咽炎、鼻炎、滤泡性结膜炎和无痛性颈淋巴结肿大等症候群,典型病程3~5日,有自限性。患者以集体生活的儿童多见,成人少见,应与流感、链球菌性咽炎相鉴别。 (5) 流行性感冒及传染性卡他性咽峡炎。流行性感冒常伴有卡他性咽峡炎,其特征为腭弓、舌及咽后壁充血,咽下疼痛,经2~3日后,咽峡充血消失。有时呈“双峰” 体温。季节性卡他性咽峡炎的传染性较小。此种咽峡炎无流感时的全身中毒现象,可能有轻度发热,持续较久。 病毒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自抗生素问世后,幼儿喉、气管、支气管炎由过去病毒-细菌感染,转变为病毒感染。本病常见为流感病毒 (甲型与乙型)、副流感病毒,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腺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4型所引起。本病可分为: ❶喉与气管炎 多有咳嗽声嘶,可发生喉阻塞须行抢救。 ❷支气管炎 以流感、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要病原。4岁以下幼儿被流感病毒累及后,可表现为哮吼性支气管炎(假格鲁布)特征。 ❸细支气管炎 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要病原,6~12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气管窄小,易肿胀被粘液阻塞,90%以上发热、咳嗽、呼气性喘息、紫绀,X线可见肺膨胀不全或肺气肿。常可致婴儿死亡。 渗出性中耳炎 渗出性中耳炎绝大多数伴有上呼吸道感染。Adlington等(1980)在5~7岁患儿的咽及鼻咽部发现有鼻病毒H株、腺病毒3型、柯萨奇病毒B5型和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等潜伏病毒。Klein综合663例中耳积液的病毒研究,分离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4型。Lim等应用免疫法,测出中耳积液内具有溶菌酶、中和抗体及干扰素等抑制物质,具有抗病毒作用。故认为渗出性中耳炎可能为病毒感染。 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和位听神经的损害 风疹病毒可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给孕妇,再经脐带血传至胎儿,在妊娠初3个月内受感染者,68%的子女有耳聋;在6个月之内,40%的子女有耳聋,约1/3为单侧性。病毒侵犯胎儿的内淋巴系,造成覆膜、螺旋器的退变,球囊壁塌陷,并和囊壁粘连,故属球囊耳蜗型耳聋(即Scheibe型耳聋)。据报道,除风疹病毒外,妊妇患其他传染病者,如腮腺炎病毒、水痘病毒、EB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等,亦可使胎儿发生畸形。 感音性聋 据病毒学和免疫血清学研究,包括鼻咽部和脑脊液的病毒分离,发现其病原体有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 (甲、乙型)、柯萨奇病毒、腺病毒3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和疱疹病毒。病毒感染途径为: ❶病毒血症早期,病毒颗粒由血液直接进入内耳血循环内。 ❷病毒由蛛网膜下腔经耳蜗导水管进入内耳。 ❸患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中耳炎,病毒可直接弥散到内耳。麻疹、流感约18%可遗留持久性耳聋。脊髓灰质炎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亦可致聋,但发病率较低。10岁以内儿童如受腮腺炎病毒感染,多为单侧感音性聋。腮腺炎病毒进入内耳后,可使血管纹发炎而萎缩,螺旋器变性,覆膜卷缩和移位,螺旋神经纤维及节细胞减少。听力下降以高频为主,多数为全聋。 喉乳头状瘤 近年采用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喉乳头状瘤的超微结构,在分裂的表皮细胞中,有病毒样粒子,切片免疫荧光染色中,在核内显示荧光,提示核内有病毒抗原存在。儿童喉乳头状瘤中发现圆形或椭圆形核体,其大小为0.3~0.5mμ,一个细胞核中有2~4个核体,形态酷似病毒感染细胞的核体。Ullmann首先提出喉乳头状瘤为病毒所致,并移植成功。有人提出若妊妇分娩时患有性病湿疣,患儿常有喉乳头状瘤。不同的疣,经电镜证实都是由一种乳头状瘤空泡病毒(papova病毒)所引起。因此,有人认为喉乳头瘤亦为“papova病毒”所引起。 鼻咽癌 EB病毒(EBV)感染与鼻咽癌有密切关系。鼻咽癌患者血清对EBV各种特异性抗原(壳抗原VC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核抗原EBNA等)的抗体反应。随病情的变化,抗EBV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升高,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鼻咽癌患者活检标本,可在癌细胞的胞浆和核内找到病毒样颗粒,胞浆内小颗粒,直径60nm; 核原浆内小颗粒,直径为100nm,核原浆内可见池内管状包涵体。这种病毒样包涵体和疱疹病毒极为相似,可能是由EBV作为抗原,使感受细胞致敏,导致免疫反应而引起者。鼻咽癌活检组织切片可发现EB病毒核抗原存在于肿瘤细胞内。EB病毒核抗原也可见于EB病毒DNA阳性癌细胞内,成熟的EB病毒还可从培养的癌细胞中保存下来。这些都说明EB病毒是鼻咽癌的病因。 对病毒感染的治疗 中草药板蓝根、大青叶、贯众、螃蜞菊、黄芩、金银花等对呼吸道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有: ❶金刚胺(Amantadine)有抗亚洲甲-Ⅱ型流感病毒作用。 ❷碘苷(IDUR)静脉点滴给药,治疗疱疹病毒及腺病毒。 ❸40%碘苷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粘膜感染和带状疱疹病毒皮损。 ❹阿糖胞苷(Ara-C)治疗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❺阿糖腺苷(Ara-A)抑制单纯疱疹感染的病毒复制。 ❻干扰素(Interferon)能抑制多种病毒的繁殖,国内外曾报告用干扰素治疗鼻咽癌,具有疗效。 ❼抑感灵(Fama-tinum)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 ❽吗啉双胍(ABOB)用于流感、腮腺炎、水痘、麻疹、龈口炎的预防,对带状疱疹、病毒性支气管炎也有疗效。 ❾聚肌胞(Poly 1:C)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❿光辉霉素对鼻咽癌有缓解作用。丝裂霉素C、放线菌素D、普鲁霉素等虽能抑制病毒的生长,但对人体细胞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有影响。这几种药物具有相当毒性,因此,还须进行更多的研究工作,才能应用于临床。 ☚ 上呼吸道硬结病 耳鼻咽喉白喉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