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翼首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翼首草 【名称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概况】: 异名 帮子毒乌(藏名),土苦参(《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绑始多(中甸藏语)。 基源 为川续断科翼首花属植物匙叶翼首花的根和干燥全草。 原植物 匙叶翼花Pterocephalus hookeri(C.B.Clarke)Hoeck,(Scabiosa hookeri C.B.Clarke;Pterocephalus batangensis Pax ex Hoffm.) 形态 多年生无茎草本,高30~50cm,全株被白色柔毛。 根粗壮肥大,单1直伸,圆柱形,根外皮易脱落,棕褐色,断面白色,顶端常有数个麻花状的根茎丛生。叶全部基生,成莲座丛状,叶片倒披针形,匙状或条状匙形,长5~18cm,宽1~2.5cm,全缘或一回羽状深裂,裂片3~5对,斜卵形或披针形,顶裂片较大,披针形,上表面绿色,疏被白色糙伏毛,背面苍绿色,密被糙硬毛。花茎由叶丛抽出,高10~50cm,无叶,径2~4mm;头状花序顶生,总苞苞片2~3层,叶状,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被柔毛,边缘密被长柔毛;苞片匙形,线状倒披针形,长10~12mm,基部有细爪;花冠筒状漏斗形,黄色至淡紫色,长10~15mm,外被银白色长柔毛,先端5浅裂,裂片钝,近等长,2唇形,上3片较大,下2片较小;雄蕊4,稍伸出花冠管外;花药黑紫色;子房下位,包于杯状具毛的小总苞内。瘦果倒卵形,长3~5mm,淡棕色,具8条纵棱,疏生贴伏毛,具棕褐色宿存萼刺20余条,刺长约10mm,被白色羽毛状毛。 花果期7~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43页.图6100);《中国植物志》.第73卷.1分册69页.图版24∶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300m以上高山草丛地、路边及石隙等处。 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东部和青海南部等地。。 【生药】: 采集 7~9月采挖根,除去泥杂,洗净切片,晒干。 【药性】: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功效 清热解表,清心凉血。 主治 感冒发热及各种温热病引起的发烧,心中烦热,咳血,吐血,尿血,便血。《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痈疮疔毒,流感麻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为散。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痈肿疔毒,流感,麻疹:翼首草3~9g,水煎服。或研末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