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耆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耆英1790—1858清皇室贵族。爱新觉罗氏,字介春,满洲正黄旗人。以荫生授宗人府主事,累官至尚书。道光十八年(1838年),授盛京将军。鸦片战起,清军在广州、浙江惨败。1842年任广州将军,旋命为钦差大臣同伊里布赴浙议和,遭英军拒绝。8月,英舰进抵南京下关江面,奉命驰赴求降。29日,和伊里布等同璞鼎查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1843年,再以钦差大臣赴广东,在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调任两广总督,分别在7月3日、10月24日,同美、法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此间,还公开阻挠、破坏广州人民反抗英人强行入城的正义斗争。1848年内调入京,授文渊阁大学士。1850年革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直犯天津,要挟清政府“修约”,咸丰帝命其偕大学士桂良、尚书花沙纳往天津谈判,英人拒不相见,耆英惶恐不安,擅自回通州,获罪赐死。 《耆英》耆英(1787—1858),字介春,清太祖努尔哈赤二弟穆尔哈齐第九子祜世塔的后裔,永字辈,隶满洲正蓝旗。自幼聪颖过人,称为京城才子,仕途得意,从宗人府主事、理事官,历任山海关监督、崇文门监督、太仆寺少卿、副都统、都统、内务府大臣、宗室总族长、经筵讲官、国史馆清文总校官,兵部、工部、户部侍郎、步军统领,理藩院、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是道光朝“历五部之权衡,掌九门之莞钥”的重臣。道光二十年 (1840)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进犯江宁 (今南京),耆英于二十二年(1842)出任广州将军兼钦差大臣,受全权赴江苏与英国代表璞鼎查谈判,被迫接受英方提出的条件,签订《南京条约》。是年任两江总督兼管苏、浙、闽善后通商事宜。二十三年(1843)与英国在香港签订《五口通商章程》,继而签订《虎门条约》。二十四年(1844)调任两广总督,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二十八年(1848)离粤回京,任文渊阁大学士。咸丰元年 (1851) 咸丰皇帝即位后被革职。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奉旨赴天津交涉,英公使额尔金、法公使葛罗拒绝接见。耆英奏请“面陈机宜”,随即回京。咸丰帝以其“不候朕旨”、“擅自回京”为由,赐其自尽,是年72岁。道光二十八年 (1848),耆英由广州回京述职入觐,广东官员、名流作诗绘图送行,耆英遂作此诗。该诗反映了当时与英国谈判后的广东形势及清朝官员对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回顾和看法,为研究鸦片战争史的重要资料。 耆英 耆英qíyīnɡ━━ 年高而有德者。宋·辛弃疾《江城子》词:“看长生,奉严宸;且把风流、水北画耆英。” ☚ 素衣 荷裳 ☛ 各种年纪的老人 各种年纪的老人称五十岁以上的人:艾老 ☚ 各种老人 老夫 ☛ 耆英qí yīng年高优异的人。司空图《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宾筵备礼,~~尽缀于词林。” 耆英1790—1858清朝大臣。爱新觉罗氏,字介春,满洲正兰旗人。历任副都统、侍郎、盛京将军等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春,广州将军奕经在浙江为英军战败,他被任署杭州将军,旋受钦差大臣,赴浙江向英军投降。七月(8月)与伊里布同受任全权代表,在南京与英国代表璞鼎查谈判,完全接受英国提出条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次年赴广东与英在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并在璞鼎查要挟下,诬谄台湾抗英的姚营、达洪阿,致使姚、达被革职。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任两广总督,允许英人在广州、河南等地划定租界,遭人民强烈反对。又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英军欲入广州城,乃擅许二年后入城。次年任文渊阁大学士。道光三十年被革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派天津与英法侵略者议和,因擅自回京,获罪赐死。 耆英1790—1858字介春。清宗室,正蓝旗满洲人。嘉庆十一年 (1806),以荫生授宗人府主事。历任内阁学士、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礼部尚书、盛京将军等职。道光二十二年 (1842),署杭州将军,任钦差大臣。四月,英舰攻陷乍浦,乃与奕经先后奏请羁糜招抚。七月,与伊里布至南京同英璞鼎查谈判,签订《南京条约》。并在璞鼎查要挟下,奏请将抗英将领达洪阿、姚莹解部审办。九月,任两江总督。次年,再授钦差大臣,六月于香港与英人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八月又于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道光二十四年,任两广总督,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 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广州人贴出揭帖,斥责其 “奸臣害国”。二十七年,密许英人入广州。次年,离粤,回京,拜文渊阁大学士。三十年,咸丰即位,诏斥其“抑民以奉外”,“贻害国家”,降为部属。咸丰八年(1858),派赴天津与英法侵略军交涉,因擅自回京获罪赐死。著有《越台舆颂》。 耆英(1787或1790—1858) 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二弟穆尔哈齐第九子祜世塔后裔,监察御使禄康子。字介春。荫生出身。嘉庆间,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护军统领。道光四年(1824),奉命护送京旗闲散户口前往双城堡垦田。后官总管内务府大臣,理藩院尚书、内大臣,户部、吏部、工部尚书。十八年(1838),授盛京将军。任内,饬属访察天津所到英船鸦片销路,主张稽查海口,疏请旗民10家联保,以凭稽查,被采纳。后历任副都统、内务府大臣、尚书等职。二十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疏请扼要筹备,使游弋的英船无可乘之机。并拨兵驻各海口防堵英军。二十二年(1842),奕经在浙江为英军所败,他署杭州将军,旋任钦差大臣,赴浙江向英军求和。至南京与英国代表璞鼎查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次年赴广东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条约》。曾在璞鼎查要挟下,诬陷抗英将领姚莹、达洪阿,致使姚、达被革职逮问。执行“抑民奉外”方针,压制广东人民抗英活动。二十四年(1844),任两广总督,允许英人去广东划定租界,又与美国订立《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二十七年(1847),英军突入广东省,强求入城,擅许其延期两年入城。三十年(1850)被革职。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奉命往天津与英法侵略军议和。后因擅自回京获罪,令自尽。 耆英1790—1858清末外交官、鸦片战争中投降派。字介春。爱新觉罗氐。满洲正蓝旗人。以荫生授宗人府主事。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任盛京将军。1842年4月,奕经在浙江被英军战败,他被任署杭州将军,旋任钦差大臣,赴浙江议和,被英军所拒。6月,英军大举北犯吴淞口,侵入南京下关江面。9月,他与乍浦副都统伊里布赶往南京与英军代表璞鼎查谈判,完全接受英国提出的条件,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件》。次年再任钦差大臣,与璞鼎查在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与《虎门条约》。1844年任两广总督兼办通商事务,与美国签订《黄埔条约》。1848年授文渊阁大学士。1850年咸丰帝即位,被革职。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派赴天津与英法侵略军交涉,因遭侵略者轻视,擅自回京,咸丰帝令他自缢死。 耆英1790—1858字介春。清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历任副都统、侍郎、盛京将军等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三月,奕经在浙江被英军战败,他被调署杭州将军,后升钦差大臣,赴浙江求和,被英军拒绝。五月,英军大举北犯吴淞口,闯入南京下关江面。不久与乍浦副都统伊里布等赶往南京与英军代表璞鼎查谈判,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并在璞鼎查的要挟下,诬陷在台湾抗英的姚莹、达洪阿,致使姚、达被革职拿问。次年,再任钦差大臣,与璞鼎查在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与《虎门条约》。道光二十四年任两广总督兼办通商事务,允英人在广州河南地区划定租界,遭到人民坚决反对;又与美国订立《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道光二十七年英军欲入广州城,乃擅许延期2年入城,为英人留下挑衅借口。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派往天津与英法侵略军交涉,因遭侵略军蔑视,擅自回京,咸丰帝令他自缢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