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老龄化问题Aging老龄化指在生理、心理等方面从小到老的持续演变,但常指从成年到老年的转化。人口的老龄化就是年轻人数量相对减少而老年人的数量相对增加。加拿大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呈发展趋势。 历史沿革 过去称某群体中的长者为“老”,但看重的主要是其资历而不是年龄。老者意味着有儿有孙,在几代人中享有特殊地位,而不意味着出生日期的早晚,因而“老人”的年龄界限难以统一。20世纪,退休年龄定为65岁,全然不考虑身体状况和思维能力,于是65岁以上的人便被视为老年人。但多数继续工作到死或工作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休”只是富有者的特权。1921年,65岁以上的男性60%仍活跃在工作人群中。到1951年,这一数字降到40%,1986年降到12%。只是在退休金和养老金制度建立后退休才成为可能。 社会结构 1986年,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约272.5万人,其中58%是妇女。老龄妇女从1961年就开始在数量上超过老龄男子。80年代初,65岁男性的平均存活年限为15年,而同龄女性为19年。男、女在寿命上的差别造成比例不等。1986年,老龄男性中76%仍有家室,只有14%为鳏夫;但老龄妇女中仅44%有老伴,40%守寡。老年人中的鳏寡者、离婚者、单身者都宁肯独自生活而不愿依赖家庭或朋友。 经济地位 1984年,夫妻健在的老人中有43%接受政府的收入保障津贴;在未婚者中,接受津贴者占65%,多数是妇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老年人的经济地位相对恶化。虽然老年夫妇的贫穷比例从1969年的41.4%降至1983年的11.1%,但老年人仍较集中地处于收入分配的最下层。老年妇女的经济问题最为突出。1985年,51%的孤寡老年妇女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加拿大的退休收入政策已明显地不能维持退休者的收入水平。 健康及保健服务 现行医疗制度的重点是注意急性和短期疾病的防治,对老年人十分不利。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由于社区家庭服务相对短缺,许多老年人都得寻求社会机构的保健服务。因此,各省政府都强调要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管家、家务、日间服务中心等。 老龄人口 1851年有65岁以上的老人6.5万人,占总人口的3%。1986年占近11%。2031年可能升到20%。对老龄人口增多最有影响的因素是移民和出生率。移民增多将改变21世纪老龄人口的比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出生率迅速提高,也将增加21世纪老年人的数量。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一代,到2030年时将满65岁。瑞典、奥地利、德国等国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6%,加拿大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比这些国家略慢。在工业化国家中,仅日本比加拿大的人口年龄略低。有人认为,对老龄人的援助,将导致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社会冲突。但是,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年轻人工作机会也随之增多,对老龄人福利开销的增加将由对年轻人福利开销的减少而弥补。到2031年,超过65岁者和18岁以下者与就业年龄人员的数量之比可达0.7:1,这比1986年的0.61:1略高,但比1961年的0.87:1要低。 老龄化在20世纪的后阶段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各国政府和各社会机构必须调整方针,认真对待这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