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老面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老面鬼
一枚小钱化作一个鬼物,特征是面皮大而厚。大则如箕,如覆釜,如车轴,厚则两颧“堆积俗尘五斗”。但经过张先生揭露,这个颇吓人的家伙就变得“顿小如豆”了。 化钱为鬼、以鬼喻人,作者意在讽刺那些虽有万贯钱财但却腐朽无能的豪富,揭露金钱势力的本质。封建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这个“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他膜拜。”(《马恩全集》第1卷448页)它没有给劳动者带来幸福,却被利用在社会上到处制造罪恶。作者似钱为鬼,正反映人们对它的憎恶和恐惧。对于这种庞然大物,张先生敢于蔑视它、嘲笑它、揭穿它,表现了贫寒而有节操的知识分子的勇气和自豪感。张师一针见血地质问:“既不识字,何必装此大面孔对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创造和转化为财富。而那些目不识丁、腰缠万贯的阔佬却是那么委琐鄙贱。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说大人则藐之”(《孟子》)的浩然正气的表现。 本文把讽刺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表现与对鬼的形象特征的描写结合起来。这一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象的思想特征与鬼的外貌描写相结合。老面鬼的面皮大、丑、脏,影射着金钱势力代表人物的思想庸俗、腐臭、恬不知耻的丑恶面目; 二是对象的心理特征与鬼的情态描写相结合。老面鬼的面皮虽厚,却“响如败革,”在张师的嘲笑下,终于大惭而缩小。这生动地表现出这类人物表面装腔作势, 实则虚弱卑怯的心理本质。 晋朝人鲁褒曾作《钱神论》,用讽刺的笔调描写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 见我家兄(指钱),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闻)笑谈,非钱不发。”他的手法是拟钱为神,在夸张渲染中流露愤激之情。本文拟钱为鬼,在荒诞虚幻中包蕴洞烛之见。二文相隔一千余年,可以窥见古代知识分子心态变化的某些信息。 老面鬼·沈起凤· 吾师张楚门先生设帐洞庭东山时,严爱亭、钱湘舲俱未入词馆,同堂受业。一夕,谈文灯下,疏棂中有鬼探首而入。初犹面如箕,继则如复釜,后更大如车轴。眉如帚,眼如铃,两颧高厚,堆积俗尘五斗。师睨微笑,取所著《桔膜编》示之曰:“汝识得此字否?”鬼不语。师曰:“既不识字,何必装此大面孔对人!”继又出两指弹其面,响如败革。因大笑曰:“脸皮如许厚,无怪汝不省事也。”鬼大惭,顿小如豆。师顾弟子曰:“吾谓他长装此大样子,却是一无面目人,来此鬼混。”取佩刀砍之,铮然堕地,拾视之,一枚小钱也。 〔选自《谐铎》〕 这是一则讽刺性的寓言小说。“吾师”云云,似乎实有其事,其实为作者的假托之词,暗中寓有故事中的鬼怪在人间也存在的含意。说的是“鬼”,指的是人。 所谓“老面”,顾名思义,即不知羞耻、老面皮之谓也。你看这个老面鬼在读书人灯下谈文兴浓之时,愣从窗棂中钻进脑袋来,硬要占上一席之地,鬼混其间。而且那副嘴脸还不断自我膨胀:起初簸箕那么大,接着象只倒扣的黑锅,后来更加大,就如车轴一般,俨然成为庞然大物。再加上条帚一般的眉毛,铃铎一般的眼睛,高大宽厚的颧骨,堆积着五斗厚的世俗尘土,好不可憎!老面鬼在搞这一套把戏时,是很自鸣得意的,以为凭着这副“尊容”能把人唬着,听其所为。殊不知读书人不吃这一套,不看重外表,而要看看肚里的货色。当考考它识不识得字时,这个“老面鬼”就哑口无言,“傻眼”了。原来它腹中空空,只会装模作样。不识一字、没有本事的鬼,为什么会装出大面孔来对人呢?再弹弹它的面皮,发出破旧皮革一般的响声。原来是因为面皮厚,也就不知羞耻,不懂事。道破这一层,“老面鬼”虽然惯会装腔作势,此时却无地自容,顿时小如豆粒,“大面孔”变成了“无面目”。——被人看清了真相,无法再诈骗、唬人,即使原先脸皮再厚,又怎么能见人呢 ? 读到这儿,读者会不由得联想起世上那些有着偌大面孔(各种唬人的“招牌”)、神气活现的人,一旦揭穿他们毫无本事的真相,他们的脸皮虽然也如“破革”一般厚,也将会无法见人。 但是这则小说的讽刺意味并未仅止于此。它的点睛之笔在末一句:“取佩刀砍之,铮然堕地,拾视之,一枚小钱也。”为什么毫无本事却敢厚着脸皮、装模作样?原来不过凭着手中的一点钱。有钱,就可以假充斯文,就可以四处露脸,甚至装出大面孔唬人,这是某些有钱人的逻辑。然而在真正的知书识理的读书人面前却摆不出谱来,最终要原形毕露,贻笑大方。结尾这一句对腹中空空、却装成“大面孔”的有钱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真让人痛快、解气! 这篇小说在写法上也颇具特点。虽然文字不多,却不惜笔墨对“老面鬼”的脸面的变化作了生动的描写。《老面鬼》,又题为《大面孔》。这张由一枚小钱膨胀成的“大面孔”,是恶鬼的主要特征,所以要写得具体、细致。其他则略而不提。这样就突出了“这一个”恶鬼的个性。 其次,文中张先生说的四句话,是一层深一层地剥开“老面鬼”的虚弱本质,也是一层进一层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这情节的推动中,又使张先生作为正直明理的知识分子的正面形象,和“老面鬼”作为不识字的有钱人的反面形象,逐渐完成。 最 令人叫绝的是,小说在结尾处才点明这个“老面鬼”,是“一枚小钱”。讽刺极为辛辣,痛快淋漓,且让人回味无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