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贼拿赃,拿奸拿双见“捉贼须捉赃,捉奸须捉双”。 拿贼拿赃,拿奸拿双názéinázāng,nájiānnáshuāng见“拿贼要赃,拿奸要双”。《醒世姻缘传》62回:“~,你又不曾捉住他的孤老,你活活地打杀了媳妇,这是要偿命的。” 拿贼拿赃,拿奸拿双〈谚〉谓定人罪名要有真凭实据。 《醒》六二: ~。你又不曾捉住他的孤老,你活活的打杀了媳妇,这是要偿命的! 拿贼拿赃,拿奸拿双捉贼要抓获赃物,才能握有凭据;捉奸必须抓住双方,才能证明犯奸。比喻要给人定罪,必须拿出真凭实据来。 元·李致远《还牢末》: 拿贼要赃,拿奸要双。《醒世姻缘传》六二: 张茂实的母亲说道:“~,你又不曾捉住他的孤老,你活活的打杀了媳妇,这是要偿命的!” ◉【拿贼见赃,捉奸见双】《禅真后史》一〇: 张氏嚷道:“好矫强聪明的话儿!我也不与你斗嘴。俗言道: ~。你只还我那一家是失主?谁见我爹爹做贼?” ◉【拿贼要赃,捉奸要双】《唐钟馗·平鬼传》一一: 俗语说得好,~,若果小人和他老婆通奸,今日他的老婆为何不来? ◉【拿贼拿赃,捉奸捉双】《绿牡丹全传》一四: ~。你一人回去,谅他不能杀你,必要问个端的,然后动手。 ◉【拿贼拿赃,获奸要双】《燕子笺》一四: 捕役道:“(这)位相公说得有理,常言道: ~。” ◉【拿贼拿赃】《西游记》三八: 常言道: ~。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马脚,漏了风声。……我老孙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个罪名。 ◉【拿奸要双】《初刻拍案惊奇》三五: ~,你曾拿得他着么? ◉【拿奸拿双】《老残游记》一九: 官司是好打的吗?我告了他,他问凭据呢?~,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养汉拿双】《姑妄言》九: 人都是轻易杀得的?~。你又不曾拿着他。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水浒全传》二六: 知县道:“武松,你也是个本县都头,不省得法度。自古道~。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如今只凭这两个言语,便向他杀人公事,莫非忒偏向么?” ◉【捉贼见赃,捉奸见双】《喻世明言》三五: 大尹叫将皇甫殿直来,当厅问道:“~,又无证见,如何断得他罪?” ◉【捉奸捉双,捉贼捉赃】《隋唐演义》六四: 当初汉萧河治律云: ~,这种事体,必要亲身看见,无所推敲,方可定案。若听别人刁唆,总难拟断。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九尾龟》一二三: ~,你们究竟有什么实在的证据没有?你们众人嘴里头话儿是不能算凭据的。 ◉【捉奸要双,拿贼要赃】《三侠五义》一〇二: 俗言: ~。必是孤家声势大了,朝廷有些知觉。孤家只要把盟书放好,严加防范,不落他人之手,无有对证,如何诬赖孤家呢! ◉【捉奸捉双,拿贼拿赃】《活地狱》四一: 现在鲁老大就是再添上几十个人来保他,无奈赃是在他家里搜出来的。从来说的: “~。”既不做窝家,那里来的赃? ◉【捉贼必赃,捉奸必双】《新民公案》四: 养正曰:“~,小的本分为人,又未开店,安得谋财害命?” ◉【捉贼拿赃,捉奸拿双】《施公案》三八七: 自古道: ~,只要有了真赃实据,还怕他赖不成? ◉【捉贼要赃,拿奸要双】《玉燕姻缘全传》二五: 自古~。如今奸夫放走了,若是杀了邓氏,到官反取罪名。 ◉【捉贼拿赃,捉奸在床】《绣球缘》四: 众人道:“此事报官亦大费手。自古道: ~。如此无凭无据,恐报官不准。纵然禀告,亦是枉然。” ◉【捉奸见双】《三刻拍案惊奇》二七: ~,有何凭证? ◉【捉奸拿双】《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二九: 列位差矣,我们泊船在此,就是上岸也没有个擅自入人家行奸宿的道理。假如有此等情,列位须是~。 ◉【捉奸捉双】《初刻拍案惊奇》一七: 况且~,我和你又无实迹凭据,随他说长道短。 ◉【捉贼捉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 那买办问那广东人道:“~呀,你捉着赃没有呢?” ◉【捉贼见赃】《包公案》八: 包公道:“~,方好断理;今既无赃,如何可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