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管língguǎn清代官服冠饰。官吏礼帽上用来插缀翎子的管子,一端连缀在冠顶,一端留孔眼,藉以插饰羽毛。其式,作空心管状,二寸长短,一端有孔,为系挂之用,质材视贫富而定,翠、玉、碧玺、珐琅、瓷质均可,瓷翎管为次。因其有孔,亦有人将其改为佩饰,于孔中穿上彩线及珊瑚等珠宝,系挂于腰带上。清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上嘉公功,赏二品顶戴,赐翎管、班指诸物。”《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管家帮着换顶珠,装花翎……翡翠翎管不敢用,就把管家的一个料烟嘴子当作翎管,安了上去。”《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说着,便叫绿香从屋里一件件的拿出来。一件是个提梁匣儿,套着个玻璃罩儿,又套着个锦囊。打开一看,里头原来是一座娃娃脸儿一般的整珊瑚顶子,配着个碧绿的翡翠翎管儿。”又第四十回:“找找我从前戴过的亮蓝顶儿,大约还在,就把我那个白玉喜字翎管儿解下来,再拿枝翎子。” 翎管清代满族官服冠饰。冠顶中央部位安装翎管,藉以插饰羽毛。其式,作空心管状,2寸长短,一端有孔,为系挂之用,质材视贫富而定,翠、玉、碧玺、珐琅、瓷质均可,瓷翎管为次。因其有孔,亦有人将其改为佩饰,于孔中穿上彩线及珊瑚等珠宝,系挂于腰带上。 |